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
2018-10-15王国新
王国新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利用哲学知识进行有益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特点,然后指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和微信平台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问题;新模式;创新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形态和教育理念均发生变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思政教育贯穿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广泛
思政课程教学,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内容广泛,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简单来看,思政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均蕴含着哲学思想,是前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要求学生用心感受,才能掌握这些知识。
(二)抽象知识较多
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兴趣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点抽象枯燥,学生理解和记忆时有难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包括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将其放在日常生活中,能随处感悟到蕴含的道理;但是单纯理解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品德教育
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格素养。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品是评价个体的重要标准,思政教育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将其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
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关系不平等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下,教学主体和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其中主体指代教师,客体指代学生。本质上看,教学工作就是教师利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对学生产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促使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长期灌输式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处于不平等地位,教学活动难以深入学生实际;由于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也不会将理论知识积极转变为思政素养。
(二)管理机制不合理
从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普遍存在重视科研工作、轻视思政管理的问题,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管理上,明显的特点是权力过于集中,一般是由各级党委负责,缺少科学的、完善的管理机制。如此一来,管理环节分散,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差,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度不足,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也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沟通方式单一
一方面,思政教育模式以理论灌输为主、以学习活动为辅,由于说教成分浓厚,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甚至感到知识内容枯燥乏味,出现抵触情绪,产生应付了事的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主要是在课堂、寝室,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明显,难以实现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教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影响思政素质和素养的提升。
(四)教育情感缺失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一般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采用正规教条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时,没有以朋友的身份,而是以长辈的身份。相比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相对松散,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少,导致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和教师的关系不亲近,心理上存在疏离感。如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思政教育情感缺失,影响教学效果。
三、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一)遵循人本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丰富管理机构主体,从党委、团委机构,扩展到教师和学生群体。对于管理人员而言,首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加强人文关怀,而不是空喊口号。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亲和力,和学生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创建宽松活泼的管理工作氛围。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地位,认识到学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支持、鼓励的作用,了解学生需求,分析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坚持与时俱进
单纯教授理论知识,是教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育活动应有的功能作用。坚持与时俱进,就是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技术和资源,促进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以信息技术为例,在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互联网,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沟通平台,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实现实时互动的目标,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此外,创建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尽快走进思政教育活动中,通过亲身感知和体验,有利于丰富实践经验,为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落实科学管理
高校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好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对于高校而言,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思政教育教学期间,将教育、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服度。高校管理学生利用的是公共权力,应该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避免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对此,高校应该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改进,一方面结合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促使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个性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完善教学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加强师资建设
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化变革,对于教师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二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三是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实践证实,学生思政素质的培养,和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密切相关。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行政管理任务繁忙,再加上学生来源不固定,因此增加了思政教育管理的难度。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一创新现行的人才聘任机制,优先选择有知识、有经验的应聘者,确保及时发现人才;其二改善师资队伍的薪资待遇,制定合适的奖惩激励措施,用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留住人才;其三在教学成果的评价上,应该引入更多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和互评、领导评价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多元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微信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双向互动、传输零距离、使用便捷的特点,将其应用在思政教育管理中具有较高价值。以微信软件为例,是对传统社交工具的改进和创新,具有实时对讲、多人群聊、多渠道推送添加好友等功能。其中,语音聊天方便和好友互动,且操作简单快捷;朋友圈用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也可以对好友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赞、评论、转发;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可以进行匿名交友,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具有吸引力。以下从微信平台的沟通、群组、提醒功能出发,简要阐述在思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一)发挥沟通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机会少、交流时间不多的问题,利用微信的沟通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操作上,教师、辅导员可以将微信号告知学生,和学生建立好友关系,方便师生之间发送语音、图片、视频等内容,实现线上沟通、线下沟通的无缝衔接。此外,微信中的师生具有平等的关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倾诉内心想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动向。如此,能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避免受到传统教育管理的束缚,从而提高教育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发挥群组功能,建立管理团体
高校学生的班级场所不固定,且学生个体之间的凝聚力弱,利用微信的群组功能,可建立“微班”管理团体,作为班级管理的平台。具体操作上,教师可将学生拉近“微班”群组,开展学习讨论、课程安排、班级活动等项目,对于存在的疑问和困难,及时提出、及时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文章,了解实时新闻事件,并贯穿思政教育工作,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思政素养。如此,“微班”群体的凝聚力明显增强,有利于进行沟通和互动,为教育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發挥提醒功能,丰富管理手段
高校学生的业余时间充足,生活比较自由,如果不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就可能导致上课迟到、夜间熬夜、作业不及时完成等问题。利用微信的提醒功能,可以作为管理工作的辅助手段,通过语音提醒、短信提醒等方式,督促学生科学安排学习计划,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思政教育的本质,就是利用潜在性的影响和感染,去改变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通过微信中的一个表情、一句话,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从而接受提醒并积极改变,服从教育管理工作。
五、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广泛、抽象知识较多,且注重品德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分析可知,当前思政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生关系不平等、管理机制不合理、沟通方式单一、教育情感缺失。对此,高校应该遵循人本理念、坚持与时俱进、落实科学管理、加强师资建设,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文中介绍了微信平台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希望为从业人员提供经验借鉴,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8(5):84-86.
[2]任宗仪.新媒体在贵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4):84-89.
[3]王建军."微思政":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3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