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职思政教育分析

2018-10-15孙国荣

青年时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

孙国荣

摘 要:科技在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新的时代,人们的相处、交流方式都有所改变,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应该考虑当今社会中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当今社会中自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何正确运用自媒体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自媒体的概念与特点入手,分析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与现状,并且探究了自媒体时代下的高职思政教育途径。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思政教育分析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除了文化知识还有思想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在的教育与传统教育有一定的区别,更加注重追求素质教育,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与思政理论课相结合,在思想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融入价值观教育。

一、自媒体概念与特点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1]。

自媒体本身有三个特点,首先是操作简单,自媒体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传播,操作十分简单,便于学生群体随时随地查看。其次是自媒体平台中用户信息基本都是实名认证,因此在自媒体平台交流中,有较高的安全性。第三个特点是有利也有弊,在自媒体平台中,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提高,因此学生在自媒体中接触到的信息并不都是正能量。

二、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在不断进步,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为了让学生在杂乱的信息中健康成长,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引导。学校是为社会、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基地,在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中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去年我国召开了党的十九大会议,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国家会议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党的理解。当今社会属于自媒体时代,手机、平板电脑、微信、微博等各种各样的媒介都能够传播信息,高职中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弱,为了让学生在纷扰的信息中,正确的认识到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也有弊。我们无法阻挡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的社会中,自媒体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十分快。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自媒体为大家构建了一个新的沟通平台,当前大学生喜欢交流、展示自我,这样的特点也的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在网络中可以畅所欲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别人沟通,不用担心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更多学生青睐自媒体的原因。在自媒体中,大家基本都是实名认证,所以交流与沟通处的环境相对安全。在自媒体中,大家也可以互相讨论社会热门事件或者时事政治,通过自媒体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友平台。但是自媒体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的积极地影响的同时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发起了新的挑战[2]。自媒体中传播的信息也有消极、负能量的内容,高职学生可以接触到正能量的信息就也可以接触到负能量的信息,这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健康。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式是课堂教育,课堂中由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但是自媒体并没有大门,无法过滤不好的信息,在自媒体中,有一部分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待考究,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容易偏心自媒体中的一些信息,影响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自媒体时代下的高职思政教育途径分析

(一)开放校园网站

在自媒体背景下,信息开放的程度比较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信息有选择性的接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中有对校园的介绍以及学生信息等,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中设计思想教育专栏,让学生在登录校园网站时,就能够看到思想教育专栏,专栏中可以将思想教育与小故事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引导的作用[3]。并且使校园中思想教育氛围浓厚。思政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明确思想。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理念与价值观,这样学生才会知道什么是正确,才能够明辨是非。

(二)增加课外活动

在自媒体时代中,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才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主要教育学生的思想,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砥砺前行,但是在思政理论课中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因此会有一些枯燥。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现在的学生成长环境与以往不同,自媒体充满诱惑,深受学生青睐,高校在教学中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通过增加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思想政治演讲比赛”、“讲述我爱祖国的故事”、“向革命先辈学习”等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学校思想教学的理解[4]。

(三)信息传播

受历史观念的影响,很多社会企业认为高职学校有一定的劣势,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比较弱。为了提高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缓解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逐渐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只有正确思想的引导,学生在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在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既需要规避自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又需要利用自媒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的好处是随时随地可以传播信息。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校园学生的情况,统计学生的手机号码,在伟人纪念日或者国家法定假日,给學生统一发送相关内容的信息,让学生铭记历史。

(四)微信公眾号

在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尝试与自媒体相结合,微信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非常高,基本每个学生都会使用微信,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功能,建立校园公众号,在校园公众号中,每天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的查阅。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兴趣比较低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兴趣,是高职院校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时,应该从教材入手,思政教材中太过注重理论,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望而止步,应该将教材与小故事相结合,趣味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教材,对教材中的各种教学目标了如指掌,在讲解时,掌握重点、难点,将思政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通过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思政理论又可以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还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相反会使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更加感兴趣。

(五)提高教师对自媒体应用的水平

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够在思想上给学生引导。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从基本入手,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师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骨干力量,在自媒体背景要求他们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在逐渐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了,教育者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为了给高职院校学生更好的引导,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社会的发展,及时了解当代学生中所流行的、喜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教育者也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之沟通,学习网络用语,提高驾驭互联网的能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教学方法也应随着时代改变,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思想。

五、总结

在人类的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分辨和筛选信息,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切实提高。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总书记在党中央提出了的一系列治国理政,只要我们秉持“亲他者”的博爱、“益众生”的关怀和“人无界”的觉悟,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践行者们一定能够不负时代与党的重托,并且在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上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剑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30-31.

[2]孔笛.自媒体时代下高职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双刃效应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207-207.

[3]王瑞霞.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隐性教育的作用探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9):136-136.

[4]颜淑贞.自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5):48-48.

猜你喜欢

自媒体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