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学段特点提升质疑能力

2018-10-15冯世学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给学段克隆

冯世学

一、低年级学生要培养兴趣,教给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了探究欲。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很大层面上是基于好奇、兴趣,基于教师的表扬、鼓励。《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問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可见,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低年级就要开始引导和培养。对学生的大胆质疑予以鼓励,对学生习得质疑方法表扬有加,就会促进学生更加大胆地质疑,从而提高质疑的效果。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有创新的冲动。但是,学生这种质疑的能力、创新的冲动,是需要教师创造条件、教给方法,不断引领,才能逐渐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否则,低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长久停留在幼稚可笑、杂乱无章、机械肤浅的层面。

基于以上认识,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兴趣,教给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应该给予鼓励。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慢慢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最基本的提问方法。比如教学《秋天》一课,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课文,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可提“什么是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你在哪里见过秋天?”“秋天的景物有哪些”这样的问题。总之,就是学会抓住课题“秋天”尽量多提问题,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比较离谱也没关系,重在质疑兴趣的培养。经过这样的训练,随着学生质疑方法的熟练掌握,质疑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到了学习《乌鸦喝水》一课,学生看到课题,就能非常容易地提出“乌鸦为什么要喝水”“乌鸦是怎样喝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样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了。

低年级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适时地教给基本的方法,那么学生就会越来越会提问题,提的问题越多,他们的好奇心就越强,学习的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笔者以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处质疑、从结尾处质疑、从课后练习处质疑,这是基本的质疑方法。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只教给最基本的质疑方法,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

二、中年级学生要学会迁移,提升能力

到了中年级,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大,体验感受和探索的能力有所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时学生的质疑就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所以,中年级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应该是学会从课题、结尾、课后练习题质疑,到学会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会迁移,提升能力。

比如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我出示课题之后,学生很容易就会提出:“‘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谁卧薪尝胆”“怎样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本课的课后第4题是“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老师稍加引导,学生也很容易提出“卧薪尝胆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通过训练,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学会迁移,懂得了从课题和课后练习题进行质疑的方法,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此,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潜能的开发,也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随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教学《卧薪尝胆》第三自然段,学生便提出“勾践夫妇是怎样来到吴国的”“石头房是什么样的”“他们受到了哪些屈辱”“他们为什么能回到自己的国家”等问题。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鼓励表扬依然是中年级学生所需要的。于是,我接着说:“你们的问题提得真好,感谢你们。接下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解答了问题,还有的小组通过联系上下文解决了问题。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就会更上一个台阶,思维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三、高年级学生要敢于提问,作出判断

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导,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意见不以为然、甚至反驳抵制,有了自己的判断。《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了如下要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高年级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应该是敢于提问,作出正确判断。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培养起了问题意识,也掌握了一定的质疑方法,能提问题已经不成问题,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应有学段的特点,有系统的训练。比如教学《神奇的克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如果还满足于“什么是克隆”“克隆神奇在哪里”等问题,那么教学显然是不分学段、收效甚微的。学生的发问,反映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度。从上面学生的回答中,看出学生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知识性的问题上,是肤浅的。像这样通过顺向思维提出的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难度已经不大,价值也不高,不建议使用或者少用。教学应该抓住文本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神奇的克隆》的第一自然段就很有特点,教学的时候我说:“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写的是克隆。现在你们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有什么发现?请大家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胆提出来。”经过这样一引导,学生便提出了:“本课写的是克隆,为什么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要写《西游记》里的孙大圣?这是不是离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然后,老师再把这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去精读课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由于问题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大胆提出来的,在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思维碰撞得更加激烈,作出的判断得出的结论就更加准确有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给学段克隆
克隆狼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