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早春冷锋风雹天气过程分析
2018-10-15张锦程
张锦程
摘 要:风雹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一旦发生就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其带来的损失巨大,在近些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冰雹这种天气状况本身具有发展速度和移动速度较快、发生时间较短、同时受到各种天气情况影响严重的特点,在到来之前进行预测较为困难。本文将对近些年早春发生的一次冷风风雹天气进行分析。
关键词:早春冷锋;风暴天气;过程分析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早春时期的气温依旧较低,由于经常会出现冷锋过境的情况出现,使得天气情况经常发生变化。由于冷鋒过境经常或出现风雹天气的发生。加强对风雹天气的预报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风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减小由于风雹造成的各项损失。因此,对于风雹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对把握风雹发生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生冷锋风雹时的情况介绍
2016年3月,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部分城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风雹灾害,虽然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较短,但是也对当地的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在发生这次较为严重的风雹天气之前,该地区已经受到较为严重的冷锋过境影响,温度出现较为严重的下降情况。同时由于低气压的出现,在此之前已经发生了冻雨情况,在一些山区冻雨情况较为严重。从3月5日开始,在县城开始出现冻雨,同时持续时间较长。随着冻雨的不断进行,在7日下午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冰雹,并伴随着大风的同时进行。在出现风雹的过程中,监测站监测到的冰雹最大直径能达到17mm左右,重量超过2.6g,持续时间超过十分钟,产生的降水量能达到16cm左右。同时伴随的大风,最大风速能达到22m/s,达到九级大风。此次风雹覆盖范围超过100km,由于此次发生风雹的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造成农作物大量受损,产生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二、以往发生冰雹时的天气状况分析
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冰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各种气流的影响,同时华北地区的热气流的移动,当冷热气流出现交汇时就会在交汇处出现较为严重的冰雹灾害。通过对以往发生的冰雹灾害进行研究发现,北方地区由于天气回暖较慢,因此在早春时候依然会有严重的冷锋存在。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天气回暖较快,因此会暖湿气流出现较早,随着暖湿气流的移动,当两种气流出现交汇以后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降水情况。在遇到地势较高的山峰时,由于地势的原因,冷暖气流移动速度受到抑制,为冰雹形成提供了足够的水汽,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冰雹灾害发生。通过对以往发生冰雹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冰雹灾害的发生受到天气系统、气流运动以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三、冰雹形成的条件分析
1.水汽情况
在对本次东北地区发生冰雹灾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冰雹的发生往往都伴随着强降水的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要产生冰雹同样需要足够的水汽条件才能实现冰雹的产生。以本次发生的冰雹灾害为例,在发生冰雹之前,在该地区首先发生的较为严重的降水情况。同时对相应的气象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发生冰雹灾害之前,该地区上空的水汽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水气量的增加加上高空气温的下降使得水汽开始凝结,温度下降情况不够严重时会出现降雨,在气温持续下降到一定程度使就会出现冰雹。
但是,仅仅有足够的水汽聚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不断的水汽增加量。通过对该地区一段时间的水汽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产生冰雹之前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水汽聚集过程。同以往的该地区上空的水汽聚集量相比较,在发生冰雹之前最大值达到每平方米15g,同该时段的其他地区的水汽量相比也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由于水汽不断输送的结果,为冰雹发生提供了条件。
2.空气热力变化情况
产生冰雹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要有足够的热力差值。这主要是产生冰雹主要是依靠空气对流,空气对流越严重,水汽运动就会越快。经过对当时的天气监测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发生冰雹之前该地区的温度结构上是上冷下热,冷热对流实现空气流动,使得当地的天气系统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为冰雹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较强的垂直风向变化
冰雹的形成不仅会受到水汽、热力变化的影响,同时垂直风向的切变也会对冰雹的产生造成较大的影响。垂直的风向切变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在此次出现冰雹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气流不稳定的变化实现对水汽的抬升。同时垂直方向的风向切变更使得水汽进行横向移动,实现了冰雹的产生。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2016年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冰雹的发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为今后进行气象检测方面提够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今后进行气象监测过程中对于冰雹灾害的检测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得今后对冰雹灾害进行预防,降低由于冰雹造成的影响,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手段更加得力。
参考文献 :
[1]魏勇,赵俊荣,王存亮等.新疆石河子地区一次冰雹天气的综合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4,2(6):99-100.
[2]宋晓辉,柴东红,蔡守新.冰雹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J].气象科技,2017,35(3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