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绘山水 情在色彩中
2018-10-15申丹丹
申丹丹
益阳山水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美术领域更是人才辈出、争奇斗艳。在益阳青葱的鱼形山脚下,有一座上能美术馆,同时也叫尚能艺术馆,而馆主就是我们采访的艺术家许国良。许国良不仅在益阳有这样一座艺术馆,而且也是益阳第一位在北京宋庄建立艺术馆的艺术家。
许国良,1961年生于湖南益阳,中国当代画家。1980年入伍沈阳空军后勤部,1987年进修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任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北京馆、湖南馆)馆长、宋庄上能艺术(国际)联盟委员会主席、《上能艺术》总编,现生活工作于湖南、北京。作品先后在《湖南日報》《学习导报》《上能艺术》《意境.中国国画/油画名家精品集》《龙腾盛世艺术作品集》《后街艺术》《美术观察2013》《当代中国画2014》《中国当代艺术》《名作欣赏2014》《美术大观》《中国文化报》等文化媒体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
回归的概念
许国良1990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绘画创作,形成了大写意、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他既有延续文人画传统的水墨写意画,又有融合现代构成与色彩原理的创新作品。
初次见到许国良是在宋庄的上能艺术馆,走进上能艺术馆,其中的门、窗、屏障、墙、桌、盆栽,都是许国良从各家各户甚至是大自然中淘来的宝贝。这就是许国良说的回归的概念。
“我的艺术馆里有很多东西不花钱,我们的门是最古老的木头门,它不仅不花钱还防盗,更主要的是环保。但是对于我们艺术家来说,我们更在意的是对老物件的思念,我希望和古人有对话,我希望会有他们的田园生活。我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干我自己喜欢干的事,而且把它干成了。”许国良对记者说。
许国良不仅是上能艺术馆的创始人,也是宋庄上能艺术国际联盟会主席,绘画艺术造诣非常深。他一直希望用手中的画笔呼唤人类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在以画笔辛勤耕耘的同时,许国良还身体力行投身社会实践。在他的艺术馆内,许多家装摆设,这些以前闲置的老式木料,经过他精心加工打磨都成了雅致的艺术品,让艺术馆瞬间古香古色起来。
许国良说:“我建立艺术馆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把废弃的、不要了的东西,经过打造变成宝贝。”
许国良不仅把许多老物件变废为宝,而且把更多的目光聚集在大自然,很多不起眼的小东西都来源于大自然。许国良说:“我不仅要让大家进来以后感觉到我的艺术馆很美,而且要让大家知道,我们要保护大自然,更要发展益阳文化,给子孙留下一点东西。”
许国良的艺术造诣及环保意识让大家敬佩,在他身上我们考虑更多的是他对益阳鱼形山旅游行业的奉献。他经常带画家到鱼形山写生创作,安化黑茶、洞庭风光、明清古巷,益阳的各色风光都在他的笔下妙笔生花,被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说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益阳的美。
热衷于慈善
许国良热爱描绘益阳山水风光,沉迷本土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他和阮国新、赵溅球、盛景华等6位画家并称为“益阳画坛六君子”。1995年,“六君子”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了益阳画院,成为益阳画坛的第一块艺术创生之地。
“当年,益阳画院在创作、研究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画家们都从这里受到过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在许国良的娓娓道来间,益阳画院的光辉历程逐渐明晰。益阳画院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写生活动,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丰富素材;致力发掘益阳之美,策划了《南洞庭》画展并刊发画册,在益阳美术界引起了轰动。通过几年的发展,益阳画院作为重要的艺术创生地,其艺术创造力不但深深影响着益阳之风,而且画家们的深厚笔力和艺术造诣逐渐被人关注,随后他们受邀到全国各地院校教学或从事艺术事业。艺术家开始各奔东西,益阳画院一度中落。
许国良说:“2013年,我和画家贵仁杰开展了一次非常成功的义卖募捐活动,帮助了几个贫困学子。当时我们感叹,益阳的艺术事业仅靠几个人之力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艺术家来参与。益阳画界沉寂太久,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2014年8月,益阳画院在市工商局注册成立,16名艺术家再次相聚益阳画院,为促进益阳地域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交流再绽异彩。
许国良介绍,益阳画院再度成为艺术家挥毫泼墨、相互切磋技艺的地方,成为艺术家与艺术机构交流合作、开展慈善活动的大平台,也成为大众亲近高雅艺术、提高艺术涵养的殿堂。
说到益阳画院发展五年规划, 许国良说:“1年内,每个画家都要参加一次慈善活动,为学生、年轻艺术工作者和老年人免费开展教学活动,将益阳地域文化作品带到省外展览;未来2年,让‘乡情益阳美术展走出国门,把益阳文化传播到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艺术之都;未来5年,画院不但要成为一个崇高之地,让人仰望和憧憬,还要做到高端艺术与节会活动的有机结合,更要实现公益文化事业与艺术市场的有机结合,成为加快益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艺术要不断创造
许国良表示,有了好的环境去创作,才能不断地创作出更好的、更有意义的作品。许国良的艺术作品,尤其是近些年的作品,一方面是水墨,一方面是油画。许国良说:“艺术上我认为,当基本功练到一定时候,正好验证了吴冠中先生的那句话:‘笔墨等于为零。以前我不理解,近几年来,我越来越理解什么叫‘笔墨为零。”
许国良每次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抛掉一切才可能有生机。他在创作的时候不会老想技巧。他不喜欢画是摹出来的,他希望自己的画是写出来的。
许国良说:“中国画更注重的是写,用心去写。必须要忘掉所有的技法,才有可能创造出自己放射出来的东西,才能够打动别人。必须要付出真情实感,因为连自己都不能打动,怎么可能打动别人。”
许国良的国画不管多么抽象,他始终没有离开传统的根——“線”,始终是沿着中国的传统往前进行延续,至于延续的是成功还是失败,还不能定论,许国良在几十年中一直在努力地摸索,因为他总感觉这里是山、那里是水。
许国良说:“北京有雾霾天气的时候,能看得见山、看得见水吗?那看不清水和山,水和山还存在吗?它依然存在,这个存在正是艺术家需要用心灵去体验、去反映的。让我们的山变得更绿,让我们的水变得更清,让我们整个空气变得更有氧一些。”许国良传递的这种国画的抽象线条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的推动,就是一种对物质和精神的理解。
三十载如一日
“生活、追求,越平常越好。”许国良认为,对艺术持有平常心就不会被名利左右,沦为迎合市场的牺牲品。对于许国良来说,写字画画是他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一个充满快感的习惯。他画画,就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充满真情、自由纯净的境界。许国良说:“我现在想画啥画啥,想怎么画怎么画,就和我做人一样,自由愉快、随心所欲,不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也不受各种技法的束缚。”
许国良说:“我的恩师许勇曾经告诉我学习中国画,书法是不能少练的,必须每天认真坚持,10年后你会发现你的变化。”如今30年已过,在这个过程中我遭遇过人生的最低谷,几乎放弃人生所有的自由与已然得到的幸福,可我却从来没有放下过对绘画的追求与对书法的执着。我庆幸自己长期以来对艺术的坚持与努力。”
许国良说:“我是幸运的,年轻时在人生的选择上,因为钱邵武和许勇恩师对我的深刻教诲,才有了我今天在艺术道路上所取得的一丁点收获。如果我的人生还能长久继续,那么我将对艺术追求更加努力。物质充盈并不能带往天堂,但精神的富有会随着人的灵魂生生不息。”
歌以传情,诗以言志。许国良认为画画也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画笔也可以是一种语言,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情感。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绘画不是把眼前的景色照搬到自己的画纸上,而是要赋予它创作者自己的情感,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有生命的,才是“活”的。许国良的画,似乎可以让人听到了画面中金属撞击的声音,给人一种它是运动着的而非一副静态的画面的感觉,就像徐悲鸿笔下的马,似乎都能听到马蹄落在石子上,又抬起向前奔跑时与石子摩擦的声音。许国良说:“绘画的最高境界是把纸上的事物画活,画得有灵气,使小桥流水不仅可以看到潺潺的流水,还可以听到流水声。”而这也是许国良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