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018-10-15庄夏娟
庄夏娟
语文教学要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位哲人曾说:“没有感情的认识就不是深刻的认识,深刻的认识需要在认识中融入情感,这样才能得到力量,引起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要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否则很容易走向偏激。个性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文学的美、文学的情,从而感受文学的意境和空间,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境的目的。
一、师情:课堂情感激发的主舵手
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个性与情感也是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深刻情感,没有爱和情感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作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语文老师应该带着浓浓情意,焕发课堂激情。教师的情感主宰着课堂情感,教师是课堂情感发生的主舵手。教师该如何掌舵,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呢?
1.课始激情情始生。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时,老师让学生了解了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后进一步启发:萧红为什么要写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什么样?她和祖父的园子有什么联系?这都可以作為教学的铺垫,吸引学生。教师向学生展示文章的大体框架与基础情感,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深入阅读,进一步深化感情,激发探究热情,一睹文章的风采。
2.课中悟情情更浓。一堂好课自始至终都会被一种浓浓的激情感动所包围。这需要老师对课文的倾情投入,对课堂氛围的激情营造,对学生情感的自如调动。我曾听过一位名师上《师恩难忘》,至今想起仍旧感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通过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朗诵音频开始此次课程。老师巧妙地导入当时发生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的事件,让学生观看这段支教夫妻的视频,感受支教老师对学生那浓浓的深情。随后,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紧紧抓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要点,使学生详细体悟。在课文情感感悟中,老师依次让学生齐读,默读,自读,领读。课上,老师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感悟,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读了十几遍。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他们不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这句话赋予自己的情感。课程结束之后,老师让学生们回忆过往的学习生涯中对自己有过帮助的老师,并让他们写下自己记忆中对老师印象深刻的事件。
3.课终谙情情未了。教师的情感引领对激发语文课堂情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授课时,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把握好教学进度、课堂氛围,将教学热情与激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一步步感受文学的丰富和壮阔。让激情与知识散发在课堂中,触及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的情绪与心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想象,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文学,爱上学习,接受文化的熏陶,为语文教学带来活力与激情。
二、生情:课堂情感承载的主力军
课堂里进行着的是师生双边活动,如果说教师是情感激发的主舵手,那学生便是情感承载的主力军。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怀着深情,引导学生在文字中品味,在情境中感染,在经历中感悟,在联想中体验,在习作中升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换情,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
1.在文字中品味。即引导学生捕捉文情的细腻与生动,进入作品,与作者同呼吸,共思考,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如《花瓣飘香》一文,我让学生寻求触动心弦的一段话时,不少同学很快捕捉到“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他。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然后,学生以入戏的状态,用同情与赞美之心,细心研读,反复玩味。小女孩善良、纯洁的心灵和真挚、纯朴的亲情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抓住“冒”细细咀嚼品味,让学生思考怎样长叫“冒”,这个字可以用什么字代替,这个字想表达荷花的什么神态和动作,让学生通过一个“冒”字体会荷花的可爱、大自然的神奇。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以动情的心,去研读揣摩细腻闪光之处,充分感受文情,明白“文以情生”的道理。明此理,“融情入文”也就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醉心于其中,成为一个心态良好、情感丰富的有情人。
2.在情境中感染。教学中创设恰如其分的最佳情境、氛围,视文情的悲壮激越、灵动舒缓、深沉凝重、清丽淡雅的不同,合理取舍音乐画面,以最佳视听效果充分地激活学生思维,感染学生的内心。如《生命桥》一文,以悲壮深沉为基调,教师截取“迅速组队——飞渡壮举——猎人迷惘”几个镜头,让学生感同身受。教师让学生从藏羚羊或是猎人的角度,说出一句动情的话语。不少同学情动于衷,脱口而出“罪过呀,我的枪口”“生命,为何是条弧线”等。他们下意识受到了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在联想中体验。以联想的方式,推动情感的发展与深化,让学生充分领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如教学《云雀的心愿》一文,我的第一要务是拨动读者的心弦,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为达目的,我抓住云雀妈妈的话语“孩子,这里曾经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引导学生想象这里曾经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这里曾经有生机勃勃的小草,这里曾经有五彩缤纷的鲜花,这里曾经有潺潺流淌的小溪……然后又抓住云雀妈妈的话“现在却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引导学生想象这里没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这里没有生机勃勃的小草,这里没有五彩缤纷的花儿,这里没有潺潺流淌的小溪……这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通过对云雀妈妈两句话的体会想象,对沙漠曾经、现在的景象有了感性的体悟和对比,学生的情感之门自然而然被打开。接着我因势利导,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的?”此刻群情激动,发言踊跃,同学们深情表达:“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被砍光了。”情至深处,我发现同学们有的表现出心疼,有的表现出惋惜,有的表现出痛恨,有的表现出无奈。此时,文章的情感实已把握,再读文,学生就很容易受到熏陶与感染了。
4.在经历中感悟。学习语文要有善感的心态,有如诗如梦的浪漫情结,这些均须深入生活中经历、提炼。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读人读书读山水,悟情悟意悟生活”,真正练就一颗易感动的心。如观看黄昏下的路灯、纷杂的菜市场,欣赏巍巍青山、滔滔江水,倾听机器的轰鸣与山村的静谧,寻访名人逸事凡人心迹,领略劳作充实与空虚的茫然……融入了生活的经历,熟睹了人情冷暖,洞悉了世间万象之后,学生就会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灵气。
三、师生共情:课堂情感激发的共同体
一堂语文课,要掀起情感的高潮必然要达到师生共情的境界。如何达到师生共情?除了前面所述的教师的激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象、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运用之外,更须关注语文课的本质。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