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语文课堂更受欢迎
2018-10-15郁芸
郁芸
“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而这份“不可思议的力量”即创造力。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最值得全体语文教师重视的一大问题。作为基础教育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陶行知先生对创造教育的主张: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灵活、新颖、独立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是切中要害,高屋建瓴,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借鉴。
一、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曾经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这样说道,“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此话一点也不假。然而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却并未完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单调的师生授受关系禁锢了学生的行动,更禁锢了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在我看来,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圍,需要教师转变教学心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努力和学生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让教师真正地“钻进小孩子队伍”。
一堂刻板管制、严肃禁令的课,毫无疑问无法解放学生的头脑,让思维擦出创造性火花。教与学本身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一位乐于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沟通的老师,课堂上获得的来自孩子们的反馈也是最直接最热烈的。教师表现出来的耐心和细心能够解开学生的心结,而教师充满鼓励和赞美的话语,更能激励他们积极踊跃地开动自己的脑筋。思维的火苗一旦点燃,那原本的星星之火便足以渐渐燃烧整个班级,带动所有的孩子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课程中,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质疑,允许个性发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低年级学生对老师普遍有超出常人的崇敬和信服感,然而他们又正值最敢于提出自己质疑的年纪。质疑,是一种需要被呵护和用心培养的良好品质,需要教师在一点一滴中帮助并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敢于对权威、对教材说“不”的好习惯。一堂语文课上,我带领班上同学齐声朗读儿歌《预备铃响》。当时课件上有一个错别字,“小眼睛看老师”不小心打成了“小眼睛听老师”,专注于学生表现的我并没有察觉。可喜的是,很多同学暑假里就已经在父母的教导下认识了很多汉字,因此有一名同学很快举起了手,告诉我:“老师,应该是‘小眼睛看老师吧,你是不是写错了?”我一看,果不其然,仓促之间竟然犯下了这样的错误!课件展示的时间并不短,却只有一名同学勇于举手提出问题,这让我不由得担心班上学生质疑的勇气与能力。于是我选择郑重其事地表扬她,感谢她帮助老师指出了错误,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向她学习。这以后,班上学生课上提出的问题明显比以前多很多,学习思考的氛围也比过去浓重。
质疑之外,还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世界上并无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地,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开篇第一条中说的那样,“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学生并不是什么模板,等着用一个个模具雕刻成老师们心目中希望的样子。有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然而我欣喜地发现,他在朗读方面有优于他人的天赋。每次学习儿歌、口诀、唐诗的时候,他总能第一个牢牢记住并且清楚响亮地朗诵出来,这是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特质。为了更好地记忆诗歌,他拥有自己的“小诀窍”,而这个“小诀窍”,正是他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擦出的美丽火花。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便是“解放小孩子的头脑”。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对其个性的张扬与鼓励,便是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动力。
三、运用教材,启发想象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说道:“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在我们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旅途中,就像是帆船的桨一般,缺少了它,我们就只能在无边的海上漂荡,而无法自主地前往目的地。
低年级的课文学习常常伴有色彩鲜艳的图片,学生对这些图片上每一个细节的敏感度,是教师无法估量的。或许在某一个课间,就有几个学生翻开语文书,看着图片上的人或者事物,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尤其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与之息息相关时,他们的学习常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中的单韵母“i、u、ü”时,课本上的图片是这样的:一条小河里,有一条小金鱼和一只小乌龟,乌龟的背上还有一只小蚂蚁。我为这篇课文准备了一首儿歌:“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教学儿歌之前,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让学生坐端正举手并提问大家,这张图片上画了些什么。提问后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能够很快说清楚图片包含的东西,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可以比较完整地用句子表达自己看到的东西。只有一名同学,他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向我描述了一个关于小蚂蚁为什么要在乌龟背上的简短的小故事,甚至这个故事已经将即将学习的儿歌内容都大致包含其中了。班上的其他同学听他讲述的时候,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听到精彩处,甚至会笑出一两声。这就是一个人的想象力带来的影响。自由的想象,不仅可以顺利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甚至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让创造性的思维在一个又一个同学的思考中传递。
四、探究教育新模式,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动权在于学生,主导权则在老师。教师完全放任学生在一味宽松的氛围里、在漫无边际的质疑中、在无休无止的想象中游荡,对于创造性精神的培养,想必也不会成功到哪里。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如何探究新的创新模式,真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才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深深思考、上下求索的问题。
例如,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课,为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头脑风暴。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创造性训练中学习更有效的思维方式,在引导下将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出来。又例如,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更好地感悟知识,赋予他们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便是“把学校的围墙拆去”,让学生的心灵能够自由地驰骋、翱翔。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便于走近学生,为他们准备了创造力产生的摇篮。质疑的产生、个性的发展,解放了孩子们的头脑,让他们拥有了擦出思维火花的勇气。教材的合理使用、想象力的发展,为他们插上了一双美丽的翅膀。而教师的创新模式,不仅让语文课真正地“活”了起来,更扬起了将孩子们送上天空的东风,带着每一个孩子自由而快乐地徜徉在创造教育天空中。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