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教,让课堂因评价更精彩
2018-10-15王静波
王静波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源泉,可以淌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那么,课堂上如何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评价方式
1.运用有针对性的表扬评价。肯定学生课堂上的言语生成有多种方式,但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一定是直指文本的具体语言内容和形式,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而服务的方式。在《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都能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课堂评价也多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但评价语太过单一。“你读得真棒!”“好极了!”“你真聪明!”这样泛化的评价语充斥着整个课堂,缺少针对性。如对于学生的朗读,有些老师会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正确、流利,声音也很响亮。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注意停顿那就更好了。”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还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找准今后努力的方向。
2.运用幽默式评价。德国教育家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被人接受。”当有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而要以幽默的语言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这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方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次作文讲评中,教师朗读了一名同学的作文。读的过程中,不时传来同学们的窃窃私语,说这篇作文是抄来的。这名同学难堪地低下了头。但教师却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把文章读完,并情真意切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周同学特意帮我们找的范文,我们应该感谢他。”教室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下课后,这名同学重新写了一篇作文,并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以后的学习中,他再也没有抄过作文。
没有训斥,没有怒火,机智幽默的评价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一顿严厉的批评,虽然能指出错误,却会使孩子在心里筑起无形的高墙。一旦高墙筑起,教育就失去了机会。幽默的课堂评价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运用非语言评价。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沟通的手段。”课堂上,除了语言评价,非语言评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都能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能够直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打破师生间的隔阂,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老师的微笑是充满鼓励的,让我有了学习的信心。每当我踌躇要不要发言时,总能看见她微笑的眸子,好像在对我说:‘你能行!当我回答完问题时,总能看到她赞赏的目光,好像在对我说:‘不错,继续努力。”这是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这些无声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莫大的支持。恰当的表情和姿态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评价主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中都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久而久之,学生就缺乏了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自评、互评,还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作一个较为具体的评价。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评价时,学生的评价往往只停留在“我觉得我读得不好”这样笼统的评价上。自我评价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朗读作一个具体的评价。如“我觉得我的声音很响亮,但读得还不够流利”或是“我读得很熟练,但语速过快,感情不够投入”等。
其次,生动的课堂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还是以朗读为例,假如一名同学读得动人,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引导其他学生说说看他刚刚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才把这句话读好的,他的声音哪里有起伏等等。再请朗读的同学说说还有哪里需要改进。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补充点评。像这样反复多练习几次,学生自然知道了,所谓读得好就是要声音响亮,有感情,抑扬顿挫……这样下次朗读时,他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完整、有效的。
充满魅力的课堂教学语言不是蜜却能够甜进学生心房;不是磁,却能牢牢抓住学生的视线。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里,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灵活、幽默、智慧的评价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绽放笑脸,收获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