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

2018-10-15牛海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交流

牛海燕

育人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无论是哪个学科,都要充分挖掘教育元素,把德育教育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纵观现行的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除了具有传承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的功能之外,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主义教育、习惯养成等等诸多的教育内涵。这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有效教育媒介。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做有效的德育渗透呢?

一、境由文起,育德于文

情境的创设在环境氛围烘托、德育渗透、情感激发上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时,一首歌、一幅画,都会触及孩子的情绪领域,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让孩子因情感的驱动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如《窃读记》,这是一篇非常平实的课文,没有跌宕的情景,没有华丽的描写,但平实中蕴含着渴望读书的切切真情,就像一位和善的老人忆着童年向我们娓娓道来。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窃读记》呢?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给大家播放一首歌,这首歌大家可能听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播放野鸭子合唱)歌曲引发了学生的回忆,他们也纷纷跟着唱,逐渐有一种悠扬、怀念的感觉。而此时引入课文,就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那个年代的情境中,感受当时人们对读书的渴望,感受现在的幸福。这样的情境,往往比任何华丽的语言讲解都要有效。

二、读悟结合,导德于思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品读与悟读更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在对字词句的赏析品悟中,在理解文章含义和主旨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充分利用文本当中蕴含的教育内涵。剖析课文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循着作者的思路,反复品读重点词句,在感悟交流中加以理解,体味思想情感。让孩子们抓住文章中的核心语句、关键字词,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与诗歌产生共鸣,升华情感。

还记得我指导学生朗读《秋天的怀念》时,引导他们着重品悟“悄悄、扑、忍、挡、央求”等词语,透过这些词语感悟母爱,体会亲情及对生活的理解,并根据文章特点,选用了不同方式的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引发思索。例如:课文中的“忍”字背后隐含着什么?忍住的是什么?品词析句中,孩子们的情感层层递进,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感染着每一个人,更引起了孩子们深深的思索。有的孩子掩面啜泣,哽咽难言。于是,我再次引导学生读后交流,谈想法,谈感受,交流情感,表达思考。这既加深了对文本的认知,也在孩子内心掀起了波澜。读中品,读中悟,读中想,读中生情,有了情感的激发,孩子们才能真正地领悟课文的主旨,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课外延伸,悟德于心

如何让孩子从文本走出去,如何让孩子的情感不仅仅局限于本篇课文,这就需要延伸我们的知识与感受。学完《看不见的爱》一文之后,我做了一次“感恩父母”的教育活动。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些感人的画面立刻呈现出来。他们或泣不成声,或泪眼婆娑。这是源自内心的感触,是成长历程的思考,是人性本质的回归,更是情感的迸发与宣泄。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言都饱含款款深情,饱含了对父母亲情的顿悟与理解。

总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利用好教育的德育元素,把握好育人目标,融知识于德育情感交流之中,做到情景交融,以情诱导人,以情感动人,以情启发人,以情鼓舞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让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落实。

作者简介: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第一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交流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此交流,太暖!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