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水利发展战略布局研究

2018-10-15宋继林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水系吉林省水利

宋继林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坐拥黄金玉米带,国土面积18.74万km2,总人口2753万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东北沿边近海、开放互动的直接承载地[1]。境内地形差异显著,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东部长白山区,中部松辽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目前已形成东林、中农、西牧的发展格局。

1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林省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建设滞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水利还处于现代化建设的起步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供给、防洪保安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建设尚存在明显薄弱环节[2]。

水与时空——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尚未形成,水资源保障体系亟待健全[3]。境内水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只占全省的32.4%,与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布局极不协调。由于区域资源禀赋和水利工程调配能力差异,现状供水主要以独立水库和引水为主,水源结构单一,东、中、西部尚未形成水源互补、合理连通、调度灵活的供水水网体系,部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水资源供需矛盾突显。吉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3%,东部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仅为10%,中西部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超过70%。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规模条件下,吉林省经济社会缺水约12.2亿m3,其中,城镇生活及工业缺水为2.5亿m3,农业缺口为9.7亿m3,水资源短缺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差,吉林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其中20个仅有一处集中式水源地,大部分无应急备用水源。

水与农业——农田水利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欠账亟待补齐。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存在标准不高、配套不全、设备老化失修、河湖沟渠淤积等问题,近年加快推进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但历史欠账较多。现状耕地灌溉率28.6%,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现状农业用水84亿m3,占吉林省总用水量的63%,农业用水85%是水田用水,旱田农业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70%。吉林省易涝耕地面积为171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重点涝区55片,通过验收达到10年一遇治涝标准的只有1片。

水与安全——防洪减灾能力建设不平衡,整体防洪除涝能力亟待提高[4]。部分江河已建堤防达标率低,现有堤防总达标率为51%。松花江干流(含嫩江、松花江(三岔河口以上))达标率99%,东西辽河干流达标率45%,鸭绿江干流达标率52%,图们江干流达标率63%,绥芬河干流达标率24%。部分城镇防洪标准偏低,易涝区排涝能力不足,相关地区的生产、生活受洪涝灾害威胁。涝区面积2638万亩,近年来结合灌区建设进行涝区治理,仅完成23%,部分涝区已建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工程实际排水能力已远远低于设计能力。

水与生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艰巨,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功能亟待改善。目前吉林省水土流失面积为4.82万km2,占吉林省土地面积的25.7%,有6.29万条长度大于100m的侵蚀沟,严重损害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黑土地是粮食生产优势资源,吉林省60%的粮食产量来自黑土地,受长期超负荷利用和重用轻养耕作方式等影响,现状黑土层由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60~70cm,下降到20~30cm,退化严重。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湖泊湿地面积萎缩,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6200km2至现状的2700km2。霍林河、洮儿河等河流连续多年出现断流,中西部地区因地下水过度开发形成4个主要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达787km2。现状生态亏缺总水量达到15.9亿m3,其中地表水生态亏缺量为9.3亿m3,地下水亏缺水量为6.6亿m3,生态水量亏缺严重。同时,部分河段污染严重且已丧失使用功能,劣V类水河段占14.7%,亟待治理。

2 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为水利发展布局提供了明确指向,但各种空间需求与水资源禀赋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均衡问题突出。吉林省国土空间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类。重点开发区以长吉图经济区为主,该区以占吉林省14%的土地面积和15%的水资源量,承载了吉林省23%人口和62%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源承载能力受到严峻挑战。限制开发区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主要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其耕地面积占吉林省的84%,玉米和水稻产量占85%,而水资源量仅占32%。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长白山区、科尔沁草原。长白山区水土流失面积7511km2,其水源涵养能力不断下降;科尔沁草原生态极度脆弱,盐渍化、沙漠化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明显。限制开发区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禁止开发区面积占吉林省面积的21%,涉及区域包括长白山、查干湖等自然保护区,梅河口磨盘湖等湿地公园,松花湖等风景名胜区、新立城等重要水源地以及月亮泡蓄滞洪区,对水源涵养和保护及生态产品持续提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各主体功能区的空间需求,如何改变空间与时序、发展与禀赋相互割裂的状况,实现水利与空间管控相结合,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存在严重挑战[5]。

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全面提高水利保障能力、提供优质均衡的水利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吉林省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预计到2030年,吉林省总人口达到2844万人,较现状增长3.3%,城镇化率达到68%,较现状提高了1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构成比例将为4∶46∶50,地区生产总值由现状1.38万亿元提高到3.78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由现状6493亿元提高到13989亿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现状3551万t提高稳定到3900万t。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和工业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农业用水需求呈增长态势,到2030年吉林省总需水量将达到178.4亿m3,较现状增加45.4亿m3,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统筹当前长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水资源统筹能力和构建现代水资源调配格局,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水利公共产品供给和水安全保障能力,使水利发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严峻挑战。

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为吉林省推进以水生态建设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统筹发展和保护存在严峻挑战。吉林省具有我国北方地区乃至东北亚生态屏障的优势,境内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篇章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发展与保护并举,既要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水资源,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从根本上破除水资源短缺瓶颈,并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建设宜居环境,又要着眼于生态功能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保证自然休养生息,多还旧账,不欠新帐,大力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给资源再生的空间,缓解水资源环境压力,保证河流水系自然健康和地下水良性循环,拓展可持续发展大局和维护代际公平。创新治水兴水管水新模式,强化系统治理,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格局,进行国土江河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切实提升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存在严峻挑战。

图1 吉林省水利战略布局图

3 战略布局

针对如何综合调控各种空间需求,实现水利与未来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水利跨越发展,吉林水利结合吉林省“两区四轴”的城市化发展格局、“三区三带”的农业发展格局、“东西两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定位,根据全省地形地貌特点、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空间发展定位,区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布局,提出“吉林省水系生命树[6]、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7]”的战略布局,形成全域统筹、三区联动、轴带展开的空间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东、中、西三大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8]。吉林省水利战略布局图如图1所示。

东部地区是吉林省绿色转型发展区,是吉林省主要产水区和三江源,也是吉林省东部生态屏障区,通过连通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大流域,让水系生命树的树根全面覆盖,构建三域联调的树根水系网络,大幅度提高水系生命树树根网络的聚水能力,为支撑树干和树冠的用水消耗提供持续支撑,同时保障树根丛中的延珲城市群发展的用水。

中部地区是吉林省创新转型核心区,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是主要的用水区,也是水系生命树枝桠纵横的地区,进一步打通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连通通道,把生命树的枝桠延伸覆盖整个中部地区,以丰满水库为核心,实施区域内大中型水库、河流水系连通联调工程,逐步形成高保障的“六河八库”中部经济带供水圈,推动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协调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严格控制经济社会耗水,树干的合理有度耗水也是树根涵养保护和树冠基本用水的保障。

西部地区是吉林省生态经济区,是吉林省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区,也是吉林省的西部生态屏障。区域地表水匮乏,地下水超采,湖泊湿地星罗棋布但呈萎缩态势,在水系生命树树冠枝桠空隙,水系不发达。连通联调水系生命树树冠的松花江(三岔河口以上)干流、洮儿河、嫩江三大水源,实施引嫩入白延伸工程、洮儿河冲积扇地下水库、哈达山二期供水工程等,将水系生命树的枝桠延伸覆盖整个西部地区,置换超采地下水,补给湿地群生态用水,逐步恢复西部生态区的自身涵养保水能力,在解决自身缺水问题同时,合理有度依赖树根树干的补水,建设水系生命树的美丽树冠,建设吉林省大美西部。

图2 东水中引西调布局图

4 布局方向

东部地区将借助丰富水资源条件聚纳水源,构建完善输水通道,打造“东水中引西调”格局,为现代供水保障体系提供根基。东部作为“水系生命树”的树根部分,是核心水供养区域,要加强水涵养与储备,治山治水治污相结合,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为现代水生态保护体系提供支撑。加快山洪灾害防治,着力提高防洪能力。东水中引西调布局如图2所示。

中部地区将通过完善现代高效节水体系,发展高效节水洁水的现代旱地农业和现代灌溉农业,建设绿色大粮仓,保障玉米、水稻等重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加快现代水管理制度体系示范区建设,在加强蓄水水源工程建设基础上完善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及涝区治理体系,确保整个吉林省生命共同体的常态安康。

西部地区将通过沟通河湖水系,科学蓄水,控制地下水开采,改善和恢复草原湿地生态环境和渔业养殖,与东部地区遥相呼应,共同构建现代水生态保护体系,发挥“水系生命树”树冠的“顶端优势”,适度增加灌溉面积,加强涝区治理,完善现代防洪减灾体系。

5 布局重点

东部地区要加强生态涵养、大江大河及跨界河流防洪,加快推进引浑入松、九道沟引水、敦化供水、玉石河引水等工程的前期论证,按照“确有必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要求,适时开工建设,为统筹解决中西部水资源短缺、东部地区防洪安全、江河源头及水源地保护提供支撑和保障。

中部地区要以蓄水引水等水资源供给、高效节水、黑土区治理等为重点,加快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引松济卡等工程建设,推进“八库联调工程”前期论证,逐步完善现代水基础设施网络。

西部地区以水资源供给、灌区建设、涝区治理为重点,推进西部供水工程以及西部生态恢复、美丽乡村等工程建设,推动洮儿河冲积扇地下水库、哈达山二期供水工程前期论证,缓解西部地区缺水问题,为建成“西部湿地草原恢复区”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水系吉林省水利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