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洛麦24的选育
2018-10-15,,,,,,,,,,
, , , , , ,,, , ,
(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2 )
洛麦24是洛阳农林科学院于1999年用洛太911与淮阴9628杂交,利用小麦“高产节水多抗综合选育技术”,历经8年,选育出的高产、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育成后,先后参加河南省高肥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和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矮秆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同时在生产利用中表现出高抗倒伏,氮肥利用效率高,籽粒重金属吸收率低,资源高效,绿色生态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
1 育种目标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小麦产量在国家粮食生产中占较大比例。河南小麦单产至今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限于河南省小麦生长发育的“两长一短”(灌浆时间短)的气候特点,特别是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当前大多数小麦推广品种很难突破大面积产量600 kg/667 m2。为此,根据河南省小麦的生产状况与气候特点,确立了抗寒、抗病、早熟灌浆速度快、抗干热风、落黄好、高产稳产(大面积平均产量550~600 kg/667 m2,“百亩连片”产量突破650~700 kg/667 m2)、适应性广的育种目标[1,3]。
2 选育经过
1999年4月选用矮秆早熟、抗倒、结实性好的品种洛太911,与成穗数多,穗大,抗白粉病,但成熟较晚、千粒重偏低的半冬性品种淮阴9628,配制杂交组合,组合号为99220,当年收获杂交籽粒50粒;2000年该组合杂交种F1表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该组合被定为重点组合,当年所收种子10月全部种下;2001年在该组合的F2中精选分蘖成穗率高,结实性好,长势旺,抗病性好的单株60株,取单穗种植F3穗行群体,其余种子混合种植F3;2002年收获的F3混合群体中选择早熟,落色好,群体茂盛,但部分小穗密,粒小不匀单株98株,取单穗混合脱粒种植F4;2003年收获的F4混合群体中,精选穗长,籽粒均匀,早熟落色好,群体大的单株76株,种植下年度株行;2004年收获的F5株行中,系谱号99220-0-60(混)-98(混)-76-8株行表现产量高,穗大落色好,整齐,同其他中选的99220组合株行一同参加2004—2005年度洛阳农林科学院小区试验,2005—2006年度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进行的小区产量比较试验中,99220-0-60(混)-98(混)-76-8系产量位居试验第三,表现优异,推荐参加2006—2007年度河南省春水组预备试验,同时定名洛麦24。2010年完成试验。下同。
表1 洛麦24参加区域试验产量表现汇总
品种名称年度试验组别平均产量(kg/667m2)比对照±%试验位次洛麦242007—20082008—2009河南区试520.72.932493.16.8312009—2010河南生试485.66.9442007—20082008—2009河南区试520.72.932493.16.8312009—2010河南生试485.66.944
注:数据来源:2007—2010年河南省区域试验,2010—2013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域
表2 洛麦24参加各级试验适应度汇总
品种年度试验组别平均产量(kg/667m2)增产点率CV(%)适应度(%)洛麦242008河南区试520.772.78.8581.822009河南区试493.11006.39802010河南生试485.61002011国家区试561.986.710.473.32012国家区试476.41008.6594.42013国家生试468.6100
试验,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5);2009—2010年度推荐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预备试验,2013年完成国家试验,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15)[1-4]。
3 系谱分析
由系谱图可知,洛麦24的主要亲本之一是淮阴9628,该品种是江苏省淮阴农科所以豫麦13为母本,鲁麦14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于2001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其主要优点是分蘖成穗多,穗大,抗病,丰产潜力大;其主要缺点是晚熟,千粒重较低。针对该品种的优缺点,1999年以早熟,矮秆抗倒,结实性好,熟相好的春性品种洛太911为母本与其杂交,在后代的选择上,主要改良其熟期,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而大部分性状与淮阴9628保持一致,这使得洛麦24具有大穗、结实性好、高产稳产、矮秆抗倒的特性[2,4,11,13]。
洛麦24系谱图
4 产量表现
4.1 高产稳产性
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20.7 kg/667 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2.93%,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8—2009年继续试验,平均产量493.1 kg/667 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83%,居10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9—2010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85.6 kg/667 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9%[5]。
2010—2011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61.9 kg/667 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2.91%;2011—2012年继续试验,平均产量476.4 kg/667 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49%,极显著,居春水组15个参试品种第1位;2012—2013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68.6 kg/667 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85%,居春水组生产试验第2位[6]。
4.2 综合抗性,适应性
河南省区域试验稳定性分析,洛麦24适应度为80%~81.82%,生产试验增产点率100%;国家区域试验稳定性分析,洛麦24适应度为73.3%~94.4%,生产试验增产点率100%[6]。在2组试验中,洛麦24均表现出较好的广泛适应性,因此,能够在审定后迅速在生产上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5 特征特性
属弱春性大穗早熟品种。幼苗直立,叶片宽大,大分蘖多,成穗率中,抗冻性好;株型紧凑,行间利落,株高适中(71~80 cm,区试平均株高74 cm),茎杆弹性好。抽穗期中,穗纺锤形,穗长度长(10~12 cm),长芒。护颖白色、无茸毛,肩斜,嘴锐,脊不明显。全穗小穗数多(20个左右),小穗着生密度中。籽粒白色、半角质、卵圆,千粒重43 g左右,大小均匀、腹沟浅、饱满度较好,容重827 g/L。全生育期217~219 d[12]。
该品种的主要优点:
1) 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洛麦24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一年第1,一年第2;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一年第1,一年第2;成产三因素协调:成穗数42万~44万/667 m2,高产田块可达48万/667 m2以上,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2~45 g。一般产量550~600 kg/667 m2,高产潜力700 kg/667 m2以上。2015年5月28日,在洛阳农林科学院高产小麦试验田,洛麦24经洛阳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产量661.61 kg/667 m2,创造了地区弱春早熟品种高产记录。
2) 矮秆抗倒。洛麦24区试平均株高73.9 cm,6年85点次无大于4级倒伏点,区试鉴定抗倒伏能力强。河南省体系栽培岗位科学家赵虹研究员在2011—2012年度对49个小麦新品种(系)进行抗倒伏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洛麦24茎秆强度为0.264 N,单茎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倒伏能力强。
3) 成熟早,落黄好。全生育期218~230 d,熟期能够有效避开黄淮麦区后期干热风、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确保活秆成熟,高产稳产。
4) 综合抗性好。2007—2008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结果: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轻感叶锈病和纹枯病[5]。该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耐倒春寒能力强,后期高抗穗发芽,综合抗逆性好,适应性好。
5) 洛麦24氮肥高效,籽粒镉含量低,是资源高效,绿色安全的小麦新品种。
刑维芹等研究表明,洛麦23籽粒镉含量0.147 mg/kg,是唯一一个籽粒镉含量低于安全值(0.15 mg/kg)的小麦品种,而洛麦24籽粒镉含量与洛麦23未达到0.05差异显著水平,同属镉含量较低的品种。在应对环境污染及粮食安全方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绿色安全小麦新品种[7]。
白雪莹研究表明,A类氮高效型的小麦材料共8个,由优到劣排序为漯3429、郑育麦518、洛麦24、新麦2111,天民198、扬麦20、周麦28和郑麦113。洛麦24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9.69 kg/hm2和20.15 kg/hm2[8]。
6 品质分析结果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2008年试抽样测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干基)13.97%,湿面筋含量29.9%,沉降值44.2 mL,吸水率53%,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2.5 min[5]。该品种白粒半角质,籽粒卵圆,饱满度好,品质达中筋水平。
7 适宜区域及栽培技术
洛麦24适宜黄淮流域灌溉区高肥地块种植。
栽培要点如下:
1) 最佳播期:10月15—25日,适播期长,早播无冻害、晚播不晚熟。
2) 最佳播量:7~8 kg/667 m2,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
3) 最佳播种方式:20~23 cm等行距种植。
4) 施肥方法:按照稳氮、增磷、补钾的原则,重施底肥,追肥以拔节后追施为好。
5) 合理灌溉:重点浇好两水,即冬灌水、孕穗水。
6) 防治病虫:主要是蚜虫危害,防治时间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小麦播种前要进行晒种和药剂拌种,拌种药剂可采用1605、乐斯本等长效农药,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蚜虫;第二阶段,小麦拔节孕穗期,要进行1喷3防,可用氧化乐果、粉锈宁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纹枯病。
7) 适时收获:人工收获的地块要在腊熟期进行,机械收割可适当推迟[6,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