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8-10-15邹晖
邹晖
目前, 造成老年人腰腿疼痛的关键原因即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且疼痛的原因主要为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变性, 由自身免疫、炎症化刺激、机械压迫等共同作用所致。而针对此类患者, 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为CT、磁共振成像(MRT)等, 但效果较差[1,2]。本文即对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收治的经MRT、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4.12±8.17)岁。观察组男30例, 女20例;年龄36~79岁 , 平均年龄(53.24±8.59)岁 ;病程 1~30年 ;受压部位 :24例为 L4~5, 26例为 L5~S1。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肌电图检查。即采用日本MEB-9200K光电诱发电位/肌电图测量系统仪器进行检测。两组检查前确保皮肤温度>30℃, 针对较低温度者需进行升温。检查过程中主要对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感觉传导、运动传导等指标进行记录, 即包括复合肌肉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等指标。同时在静息状态下或轻收缩时, 采用一次性单芯同轴针电极对趾短伸肌、股内侧肌、胫前肌等的电活动变化进行记录, 并从不同方向、不同深度检测每块受检肌肉。
1.3 观察指标 观察肌电图检查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检查结果, 包括趾短伸肌、股内侧肌、胫前肌等电活动变化(电压、时限)以及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等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速度(MCV)、潜伏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肌电图检查结果 与临床结果相比, 观察组检出46例肌电图异常, 符合率为92.0%(46/50), 其余4例肌电图检查正常, 占比8.0%(4/50);其中肌肉、神经传导均检测异常31例, 占比62.0%。50例患者共检测肌肉260块, 检出异常40例, 占比80.0%, 表现为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波幅增高、运动单位时限延长, 静息时自发电位如正尖波或纤颤电位出现;共检测210条感觉神经传导、250条运动神经传导,检出异常32例, 占比64.0%。其中21例为感觉神经传导异常, 占比42.0%;运动神经传导异常22例, 占比44.0%, 表现为传导速度未引出或减慢, 波幅降低,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延迟等。
2.2 两组临床指标检查结果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趾短伸肌、股内侧肌、胫前肌电压增高, 时限延长;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潜伏期延长, 传导速度减慢,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对比(±s)
注 :与对照组对比 , aP<0.05
临床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趾短伸肌 时限(ms) 9.47±0.43a 7.47±0.63电压 (mV) 955.64±255.72a 497.32±71.46股内侧肌 时限(ms) 7.98±1.21a 7.06±0.91电压 (mV) 722.67±275.64a 504.75±78.96胫前肌 时限(ms) 8.41±1.25a 7.25±0.6电压 (mV) 770.78±307.96a 515.94±72.98股神经 潜伏期(ms) 5.68±0.65a 4.61±0.55 MCV(m/s) 46.78±7.62a 56.51±4.93胫神经 潜伏期(ms) 4.76±0.91a 4.03±0.72 MCV(m/s) 44.68±3.81a 47.21±3.13 SCV(m/s) 45.42±5.22a 49.21±4.08腓神经 潜伏期(ms) 4.65±0.89a 3.31±0.71 MCV(m/s) 39.74±5.81a 49.16±4.08 SCV(m/s) 42.71±5.71a 46.71±3.82
3 讨论
在临床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易反复发作, 具有20%~30%左右的发病率。目前临床诊断此类患者, 主要依据其症状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如CT、MRI检查等。这两种方法可直观了解椎间盘突出形态、部位, 但无法对其造成的神经压迫及其对肌肉功能影响加以准确判断[3,4]。而通过采用肌电图进行辅助检查, 其主要对静息或收缩时的肌肉电活动, 借助电子感应仪器进行记录, 这样既可对肌肉本身以及周围神经肌肉接头、神经元等电生理状态加以明确, 是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延伸, 也是客观检测神经肌肉病的重要方法[5,6]。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数据, 可对患者的腰骶神经受压情况、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等加以了解, 因而可定量、定性诊断腰骶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进而弥补了MRI诊断方法的缺陷[7-10]。本文研究中,与临床结果相比, 观察组检出46例肌电图异常, 符合率为92.0%(46/50), 其余 4例肌电图检查正常 , 占比 8.0%(4/50);其中肌肉、神经传导均检测异常31例, 占比62.0%。50例患者共检测肌肉260块, 检出异常40例, 占比80.0%, 表现为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波幅增高、运动单位时限延长,静息时自发电位如正尖波或纤颤电位出现;共检测210条感觉神经传导、250条运动神经传导, 检出异常32例, 占比64.0%。21例为感觉神经传导异常, 占比42.0%;运动神经传导异常22例, 占比44.0%, 结果提示患者不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 且神经根受压迫程度较重, 需较长时间才可恢复或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可以看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肌电图辅助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肌电图检查的效果非常显著, 可对患者病情进展随时掌握, 又能判断其神经根受压位置, 同时还能对有无周围神经损伤加以了解, 并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定性、定量等全面分析, 因而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