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宜红古茶道
2018-10-15陈平章,陈明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
2012年起,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8省区成立“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盟。万里茶道繁荣于16世纪至20世纪初,自福建武夷山,途径8省区和蒙古国,抵达俄罗斯,全长1.3万公里,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另一条连通亚欧大陆的国际商贸通道。
其中,湖北鹤峰县境内的宜红茶古道尚存330多公里,沿途遍布古土司遗址、古茶庄原址、古驿站、古庙、古桥梁、摩崖石刻、碑刻、古洞、老茶树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风貌,在茶路中极具代表性。2016年12月,鹤峰古茶道进入“万里茶道”申遗遴选建议名单。
鹤峰位于武陵山脉东段,属短日照区,终年多云雾,土壤多为砂壤土,适宜茶树生长,自古便是宜红茶生产、加工、出口的重要地区。茶既是当地乡民生活习俗中的亮色,又是交通外界的窗口。“花映壁间窗映斗,茶烹欲熟火红鲜”“茶礼安排笑语温,三朝梳洗共回门”“旗枪布处枝枝翠,雀舌含时叶叶青”即是描述当地人饮茶与生活习俗的佳句。早在明朝时,容美土司朝贡不断,马与茶是最主要的贡品。清康熙年间顾彩的《容美纪游》描述:“诸山产茶,……茶客往来无虚日”“茶客二十余人,放驴满山”,足见当时茶叶畅销的胜景。雍正时期改土归流后,鹤峰的茶叶贸易更加通畅。今天的鹤峰,茶叶种植面积达35万余亩,依旧是万山皆茶、贸易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