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警务需求的游泳救生技能教学资源开发

2018-10-15郦树龙

关键词:编码

郦树龙, 张 杰, 张 聪

(浙江警察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0 引言

由于我国水域面积广阔, 公安民警经常接到涉水事件的报警,特别是在江南水乡,涉水事件频率更多,溺水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每年约有37.2万人因为溺水而死亡,每个小时就会有约40个人因溺水而丧生[1]。在我国意外事故死亡事件中,三分之一为溺水事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上治安问题日益突出,如水上运输事故、风景区水域事件、车辆涉水事件等等,这些现状对民警的水上警务技能水平提出了紧迫的诉求。

《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中一级类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确定水域包含河流、湖泊、水库、坑塘、内陆滩涂和沟渠等。中国水域多呈开放状态,包括内河水域与沿海海域,其中内河水域面积约17.6万千米,约占国土面积(不含海域面积)的1.8%,水域管理的范围涉及江河、湖泊、运河、水库、河道沟渠、湖塘洼淀、滩涂及其分滞洪区和洪泛平原[2]。水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造成水上执法的难题,在水域管理工作中,涉及到水利、渔政、海事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与公安机关的水上治安管理存在很多职能交叉现象,因此水上执法问题成为公安理论研究中的薄弱问题。

辽阔的水域面积,广博的水资源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水上治安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水上交通运输、渔业等事业的发展,水上治安状况越来越复杂,治安案件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1)水域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非法现象,如非法采砂、霸河霸港、聚众堵塞航道等,导致水上盗抢、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乃至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危及船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破坏和谐健康的投资环境。

(2)治安防范工作薄弱,治安问题较突出,如东部沿海地区、运河及长江沿线周边重点企业被勒索、偷盗码头物资、水上哄抢事件时常发生。而在码头、渡口等区域的治安案件以及纠纷频发,涉黄涉赌涉毒这些社会丑恶现象在涉水单位也有所滋长。

(3)水上治安管理工作部门职能交叉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实际的执法难度较大,这种水上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责任不到位,工作不落实管理影响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发挥。

(4)水上警力资源匮乏。经济资源匮乏,经访谈发现,有些地方水上派出所的经费得不到保障,执法过程中连基本的水上执法装备都难以保障,导致水上治安工作停滞不前,是工作正常运作的掣肘。我国水上公安机构人员量寡质弱,年龄结构日趋老化[3],很难顺利开展水上警务工作;另外,水上专业人才匮乏这个问题也是日渐凸显,针对水上警务的培训活动较少[4]。

1 民警水上游泳与救生技能存在问题及原因

1.1 公安民警水上救生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舟山人民警察学校开展的游泳与救生业务培训公布的数据,发现公安民警和协辅警人员具有初级游泳技能的占63%、中级游泳技能的占23.5%、高级游泳技能的占7%,具有水上救生技能的比例只有4%。可见,警务人员现有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执法需求。通过对警务实战专家和水上警务教官的访谈,针对现阶段警务人员游泳救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将访谈录音进行关键词编码,然后进行频次统计,最后汇总结果见表1。

表1 公安民警水上救生技能专家访谈统计表

通过表1专家访谈关键内容的统计可以发现,搜集到专家意见的高频词的总累计频数为138次,其中可以反映主要问题的累计关键内容频数分别为:①民警水上警务技能水平问题32,平均频次为8.0;②管理机制问题32,平均频次为8.0;③基础设施保障问题16,平均频次,4.0;④水上警务技能培训问题58,平均频次14.5。

另外,通过访谈还发现一些问题:①重视程度不够,公安民警培训中并没有系统地安排游泳、水上救生等水上安全救生技能的培训,并且相关部门未能普及水上救生技能的教育和管理,使得公安民警水上救生知识匮乏;②所在辖区江、河、湖、海边的水域,缺乏基础的救援设施和使用说明;③水上治安管理体系尚不完善,难以高效整合警务资源,包括警用水上救生器材设备的配置及专业水上警务人员的安排等。而且很多公安民警因任务重、压力大、加班多,很难有多余的精力自行参加游泳锻炼;④培训机关对公安民警的水上救生技能并没有适时根据水上救援特点来进行有计划、有针对的培训,更没有形成长期保证相关水上救生技能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

1.2 公安民警水上救生技能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公安事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安民警长时间战斗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线。近些年来,公安工作愈发繁重,而警力成本意识的缺乏和不科学的用警机制,使得警力投入规模大,日常工作任务重,频繁加班加点,压力大,体能消耗大,再加之无法及时修整,致使公安民警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甚至积劳成疾,很难有充分的精力与体力自行参加游泳锻炼[5]。

其次,游泳培训只是一种短期的教育形式,我国目前的公安教育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有目的的进修与晋级的一个环节,主要以政治理论、职业道德与操守、法律基础这些为主要内容,培训内容不够全面,重理论轻实践。由于受主客观原因限制,公安民警培训中并没有统一安排游泳、水上救生等水上安全技能培训,加之,培训部门并未重视普及水上救生技能的教育和管理,使得公安民警对水上安全知识的了解也比较匮乏[6]。

第三,游泳是在水环境中进行,受到场地的限制,并且由于这项运动的特殊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教学辅导,因此公安教育培训基地的游泳教学基础设施、器材设备与师资力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安民警水上技能培训的质量与水平[7]。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安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相对落后,水上技能配套训练设施缺乏,各地区从事水上救生技能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专业人才短缺,无法与培训工作相匹配,难以满足公安民警警务技能学习与训练的需要,使得公安系统现有条件不足以全面开展公安民警水上安全技能培训。

2 基于警务需求的游泳救生技能教学资源开发

2.1 游泳救生的种类

游泳救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游泳技术来避免水中伤害事故,减少溺亡,实现安全的救援目标。游泳救生主要分为救人和自救这两个方面。救人部分包括基本救生、徒手救生和海浪救生3种类型。而在涉水情况下进行救助时,基本救生和徒手救生是可以使用的救助溺水者较为有效和普遍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掌握这两项技术可以应对大多数的溺水情况。

2.2 基于警务需求的游泳救生技能教学资源开发层面

2.2.1 游泳救生教学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游泳救生教学资源开发中,人力是教学的主体,课程的实施需要配有相应资质的游泳救生教官队伍。在教学过程中,承担游泳救生的指导任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游泳救生技能培训的基础环节,需要突破传统的健身游泳的局限,将警察执法的理念与游泳技能融合,这就必须要提高警务教官游泳教学能力、救援技术相关培训,加强教官救援技能的专业性,把救援救生技能融入我们的游泳训练中是教官需要掌握的技术,对教官来说也是一个要求。公安院校以及基层科所队需要提高对游泳专业教官的培训与引进,使教官以及广大的公安队伍可以掌握游泳技能以及救生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专业的水上救生培训与社会救生协会合作交流以及自我学习等方式来实现。

2.2.2 游泳救生教学设施资源的开发

游泳救生教学需要一定的场馆和教学器材作为支撑,良好的游泳场馆有利于提升训练成果和节省时间,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训练。由于公安系统内部游泳场馆较少,这就需要多渠道方式来利用游泳救生教学设施和器材,开发相应的教学设施,也可以利用其他单位的游泳救生教学设施,如公安民警游泳救生培训可以合理利用其他高校场馆资源,租用高校游泳馆开设游泳救生课程是一个既有良好教学反馈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好方式。另外,开发野外教学场所也很有必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选择水域较好的水库等,让学员学习开放水域环境中的执法与救生训练,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在救援器械的开发方面,一方面可以选择现代高科技救生器械作为警察水上执法的装备,如可遥控的救生圈等作为教学器材,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加以改造,设计相应的救援器材,如利用衣服、水桶、木板等可以就地取材的用品开发成为教学用具,善加利用均可成为良好的教学器材。

2.2.3 游泳救生技术资源的开发

游泳是在水环境下进行的,受到气候和场地的限制,不同的水域环境下采取的游泳技术有很大的区别。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公安实际工作接轨,根据公安院校学员未来工作的职业特点,公安院校开设的游泳课应当注重“水上生存技能”与“水中警务技能”的培养,并侧重使用游泳基本技术,将一些学员觉得用的较好的实用游泳基本技术和救援技术进行教学。而警察执法通常是在室外的开放水域,救生游泳与健身游泳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警务需求的游泳救生技能需要在静水游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在涉水警务活动中,需要判断、确定目标的位置,民警在游泳过程中就不能将头埋在水中,而是需要使用抬头游泳技术,如抬头捷泳、抬头蛙泳等,这类的技能需要经过开发和培训,才能满足现代水上警务的需要。除了游泳技术外,还可以将警用防卫与控制技术加以改进纳入到水上警务技能体系中,如在民警对溺水者的救援中,若出现被对方死死抓住的情况,这时民警和溺水者都陷入险地,这时如果民警可以利用防卫与控制的解脱方法,在根据水流原理开发出针对水中遇抗的解脱技术,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将能使民警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完成救援任务。

2.2.4 游泳救生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

在水上警务技能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和记录,并形成教学经验,这些信息资源反映出游泳救生教学水平情况,也能够为课程的革新提供参考与借鉴。在游泳救生信息资源的开发中,需要广泛收集与警务相关的游泳救生技术内容,汇总先进的游泳救生经验和方法,重视教材内容的更新,并编册成书,为教学提供参考。在教学时不能一味沿袭口传身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将科技警务信息融入到游泳救生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中,利用多媒体、慕课和其他线上教学手段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感知,有利于提高教学培训的趣味性、理论讲解的生动性以及技能训练的及时性,引导学员的学习动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8]。游泳救生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可以融合其他领域的信息资源,如可以与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以及水上救生协会联合开发,互相交流教学与实践信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技术运用的信心,并实现游泳救生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2.3 基于警务需求的游泳救生技能教学资源开发措施

2.3.1 强化水上安全技能考核

目前的公安民警警务技能培训大多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能、技能方面的课程为辅,且考试把关不够严格,尤其是在水上救生技能这一方面的实际技能培训情况考核基本为空白。为了保障水上警务技能培训顺利进行,运作规范,必须严格把控考核制度,完善培养水上安全技能培训体系[9]。强化水上安全技能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公安民警的压力,推动培养成果的显著化发展。各地公安机关将水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公安民警的必训内容,根据培训和考核的情况,为参加培训的公安民警发放水上安全技能等级证书,用以提高民警的热情与介入度,促进培训的规范化建设。

2.3.2 鼓励具有较高水上安全技能等级的公安民警积极参与水上救援行动

当今社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运行管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社会调节、缓冲和稳定的作用,施救人员的行为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要积极鼓励公安民警和群众加入各类水上救援志愿者队伍,这样可以帮助发挥民警的能动性,并且也可以激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公安的形象,积极参与水上救援活动有利于提高公安民警水上安全救援专业素质,提升实际水上救生能力,更好地促进水上救援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3.3 改善水上警务技能的培训条件

培训基地是人民警察队伍提高战斗力和相关技能的场所,有了训练基地才能给水上救生技能培训提供一个真正将技能进行实训的地方[10]。建立一个以水上警务技能为主要特色的训练基地,是当前水上警务技能发展的一个方向,应当重视这一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做好资源共享,改善水上警务技能的培训条件,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公安民警水上安全技能训练馆,把培训场地真正落实到实处。

2.3.4 建立警察水上救生协会分会

建立专业的警察水上救生协会分会。警察水上救生协会的建立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巩固一线公安民警的心理防线,提供先进的水上救生技能理论知识,发挥公安民警的主动参与性,积极配合救生协会的教学指导体系;全方位系统化地安排警务水上救生技能培训课程用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调整培训人员的训练方式,将水上警务技能在全省和公安学校中进行普及。端正固有思想,研究深刻,并积极认真地探讨教学与宣传方法,为将来水上警务技能的教学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还需要将一些国外先进的工作经验引进国内,把基层公安事业水上警务技能的管理和培养体制补全,为基层公安事业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前进方向。同时,促进参与任务的施救人员互相学习和交流,在宣传的同时完善水上警务技能理论,使更多的公安民警参与协会活动,普及水上安全知识。

2.3.5 与各地红十字会、水上救生协会合作培训

急救与水上安全救生是红十字会的重点项目之一,救生协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游泳救生经验,在管理方面,各地资源都有合作关系,使水上救生事务管理规范有序。面对国际水上救生的迅速发展,公安系统对公安民警水上安全技能掌握的严格要求,与各地红十字会、水上救生协会合作对公安民警的水上安全技能培训,有利于保证水上安全技能培训的质量,促进公安民警水上救生技能培训的规范化,改进现有水上安全技能教学方面的不足,为培养公安民警水上警务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2.3.6 配置必要的救生设备

救生设备的大量全面配置,在处理涉水警情时,客观上使得公安民警在提高水上救生效率上起到积极作用,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公安民警自身的安全。

针对中国水域特点,公安系统重点部门、水上派出所的民警,特别是特警、巡警以及边防公安在出警巡逻车辆上配置救生圈、救生衣、抛绳袋、救生漂浮等必要的专业水上救生设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配置橡皮艇、冲锋舟等,加大对救生设施的投入,以提高水上公安快速反应能力和提升水上救援效率;同时在各属地的江河湖海边等极易发生落水溺水事件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牌;配备基础的水上救援设施,并同时配置使用方法与图解标识牌,做到防患于未然。

3 结语

在公安民警中全面系统地开展水上安全技能培训,同时为公安民警装备必要的水上救生器材,是进一步提高公安民警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公安民警整体处警能力、更好地保护公安民警的人身安全、更加全面地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公安民警队伍的有效抓手。在基于警务需求的游泳救生培训资源开发时应考虑人、财、物、信息的统筹,立足警察水上执法,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探寻适合中国警察水上执法实际的游泳救生教学资源,并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民警水上安全技能。

猜你喜欢

编码
生活中的编码
基于自编码神经网络的汽轮机故障诊断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基于通信编码的区间ZPW-2000轨道电路最小道砟电阻取值探讨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基于社区化编码的网络协同开发模式分析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基于网屏编码的数字水印技术
Genome and healthcare
一种相位编码信号参数盲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