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2018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形势述评

2018-10-15文=李

现代国企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央高质量制造业

文=李 锦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行至年中,已走过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一个半年,中国国企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告诉我们,这场期中考试是交了一份起码90分的考卷。

有两份数据。一份是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一份是6月22日财政部公布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前五个月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22997.1亿元,同比增长10.2%;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2901.3亿元,同比增长20.9%,利润增幅高于收入10.7个百分点。同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

我以为,上一份是经济运行现象,下一份是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本质的体现。只有从本质上认识,抓住要害,才能正确认识形势,有效指导实际工作。中央企业质量高于速度,利润增幅高于收入10.7个百分点,势头强劲,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充分体现出国有企业深入推进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正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质量高于速度,势头强劲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8年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

营业总收入。1-5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22997.1亿元,同比增长10.2%。中央企业129973.4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国有企业93023.7亿元,同比增长10.8%。

实现利润。1-5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2901.3亿元,同比增长20.9%。(1)中央企业8767.1亿元,同比增长21.8%。(2)地方国有企业4134.2亿元,同比增长19.1%。

显然,首要的标准是利润率。2018年前五个月,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增幅高于收入10.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我们知道,4月份利润增幅高于收入8.7个百分点,5月份前进两个点,势头强劲。6月份保持这个势头,应该没有悬念。

我们看看4月份的数字公布。中央企业加大行业形势预判,强化精益化生产,发挥预算引领作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投资回报水平稳步增长,1-4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306.5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6.7%。其中,4月当月盈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超过半数中央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其中近40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20%。1-4月中央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04.5亿元,同比增长25.5%。5月份,利润率增长势头更为强劲,由8.7个百分点到10.7个百分点,多么不容易。

我们再朝前看看,2017年央企利润增速已经“跑赢”了营收增速,领先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也稳步下降:到年末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前平均资产负债率将力争再下降2个百分点。

由领先1.9个百分点,到8.7个百分点、10.7个百分点,这表明央企增长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高质量高于高速度,不是喊喊口号,而是正在成为事实。

去年98家中央企业,49家以上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26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20%,利润总额过百亿的中央企业达到41家。今年前5月,96家中央企业,50家以上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40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20%。仅仅5个月,效益增幅超过20%,由26家企业上升到40家以上,可见有15家以上的中央企业利润率正在大幅度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企业控股境内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9%、24.8%。

成本降低偿债能力提升,一降一升

央企增长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离不开成本下降,这是衡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中央企业的营业总成本,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是:1-5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214481.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7.4%、9.8%和13.9%。中央企业123231.8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8.1%、10.8%和9.3%。地方国有企业91249.9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6.4%、7.8%和18.1%。也就是说,1-5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2%,而总成本同比增长9.7%,成本低于收入增长0.5%。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深挖降本潜能,加大非生产性费用的压减,根据前四月情况公布,1-4月成本费用总额增速低于收入增速0.5个百分点,也是0.5%。

成本费用降低,其中销售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石油石化、交通运输、钢铁、火电等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

当然,中央企业的营业总成本减低,也离不开政府行政体制与财税改革。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一系列着眼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财政货币政策陆续出台,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今年上半年,工商企业电价下降10%,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降低实体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起到积极作用。下半年,电价、油价与流通运费下降,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预计有利于成本进一步下降。

负债偿债能力比上年同期有所提升,是质量提升的又一重要标志。我们再看中央企业的负债情况,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是:5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689375.1亿元,同比增长9.3%;负债总额1098549.0亿元,同比增长8.7%;所有者权益合计590826.1亿元,同比增长10.4%。中央企业资产总额770629.9亿元,同比增长6.7%;负债总额522275.8亿元,同比增长6.1%;所有者权益合计248354.1亿元,同比增长7.8%。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18745.2亿元,同比增长11.6%;负债总额576273.2亿元,同比增长11.2%;所有者权益合计342472.0亿元,同比增长12.3%。

负债偿债能力比上年同期有所提升,显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关。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继续降低;企业杠杆率也有所降低,国有企业去杠杆成效更为显著;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加快,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企业在去产能中被淘汰出局,一大批“僵尸企业”市场出清,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趋于减少。

从整体看,国有企业微观杠杆率平稳下降,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5%,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是比较大的。

新的利润增长点加速形成,结构更优、动力更足

比较而言,利润率、成本率、负债偿债率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深层次的变化已经发生。这便是新旧动能转换,新的利润增长点加速形成,央企的内部分化、结构优化在加速进行,这是央企在2018年经济运营的最大亮点。

1-5月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强调,钢铁、石油石化、煤炭等重点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均高于收入增长幅度。这是中央企业利润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钢铁、建材和化工等原材料加工利用行业利润增加,同时还带动了中下游行业的利润上涨。然而,数据同样表明,利润不再集中于石油、煤炭、电力等少数几个传统行业企业,制造业成为主要来源。先进制造业异军突起,实现了从潜在优势到新增长点的质变。有进有退,是2018年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表现。

有一个背景数据可以说明: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全国工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退出数量最多的行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纺织服装服饰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影响环境的行业、企业在大幅度退出。

从大的背景看,钢铁和煤炭企业的退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的持续推进是密不可分的。2017年确定的煤炭行业1.5亿吨以上、钢铁行业5000万吨左右、煤电行业5000万千瓦的去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均已超额完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随着去产能的持续推进,钢铁和煤炭领域的工业企业个数或将进一步减少。

到2017年底,累计处置“僵尸企业”和治理特困企业1200户。2017年,央企去产能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共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703万吨,主动淘汰、停建、缓建煤电项目51个,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整合煤炭产能1亿吨。

我们再从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看,今年以来,制造业PMI均在50.0%以上的景气区间运行,上半年均值为51.3%,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在21个被调查的行业中,15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PMI均位于54%以上。而高耗能行业则回落0.4个百分点至50.1%。这说明什么?旧的退出了,新的增长了。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态势得以保持。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快了5.5个百分点,59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68种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了60%。

从非制造业方面看,高于上半年均值0.2个百分点,保持今年以来较快增长势头。从行业大类来看,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货币金融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实现快速增长,反映出当前消费转型升级始终是推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今年以来中国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3月以来已连续4个月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6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60.7%,与近期房地产投资增速保持高位吻合。

生产端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主要指标中,6月采购量回落0.2个百分点至52.8%;产成品库存回升、原材料库存回落,需求扩张速度降低;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回落0.8个百分点至57.9%,创出今年2月以来新低。而从需求端来看,6月PMI新订单指数53.2%,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80%,较上月降低0.4个百分点,已低于1季度均值。

此外,也有一些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大量增加。例如,规模以上金属制品业企业个数由2017年5月末的20753增加到今年同期的23458,增加了2705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单位个数增加了760个;汽车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增加了403个;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增加了382个;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增加了291个;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企业单位数增加了148个。

有人提出,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明明减少了6261个,为什么利润反而增加了3871.3亿元? 国有企业利润为何增长,奥秘就在这里。每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各不相同,不一定企业的个数多,实现利润总额就一定多;企业的个数少,利润总额的规模就一定小。央企重组的加快,显然是国有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今年1月31日,中核与中核建两家央企实施重组,6月底,武汉邮电科学院与中国信科合并,中央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117家缩减至96家。数据显示,央企重组整合后,原本同质化发展的企业运营成本降低、重复投入减少,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盘活存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是利润增加、成本降低的重要原因。

尤为难得的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能过剩的老大难问题有所缓解。今年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产能利用持续回升带动行业利润明显提高。

什么叫质量?有进有退,加快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亮点明显增多,形成新的结构,有利于新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这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追求。

发展趋势向好,期待新的质量标准体系

从国企发展形势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连续23个月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运行,在刚刚过去的6月,企业的新增订单数量不减,工业产品存货周转加快,企业利润率有所提高。这些指标都透视出,微观经济层面不断向好。

6月份,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非制造业,中国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延续平稳较快的扩张态势。PMI在较长一段时间保持在荣枯线以上,与我国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6.7%-6.9%的态势基本一致。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从第二季度供给角度来看,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服务业生产,整个生产运行情况都较为稳定。再考虑到非制造业PMI向好态势,整个经济从今年前两个季度来看平稳增长的特点较为明确。预计下半年工业生产会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活动在下半年会更多,表现得会更显著。仍然可以判断:目前制造业基本面总体向好、生产和需求总体稳步增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建筑业扩张还在加快。

国有企业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温和反弹,将支撑起中国的经济韧性。1-4月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5000亿元,总体增长平稳。其中,通信企业加大5G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9%;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建筑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3.3%、11.5%、38.3%;煤炭企业加大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等方面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的“对峙”状态,美国7月6日开始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从短期看,此次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为下半年经济走势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增速较去年会有所回落,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可能出现下行压力,但整体压力不大。从生产面看,在加快去产能与环保督查加码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上游生产资料生产仍将保持稳中偏紧,供需关系将从供给严重过剩缓慢转向供需紧平衡。工业增长情况将延续平稳态势,新旧动能转换仍在持续。由于终端需求疲软所限,企业利润和效益将呈现小幅改善态势,较难出现更大幅度的持续改善。美国提升关税税率后,大部分关税将会传导至商品价格上,由于转嫁税负存在困难,我国出口企业经营和利润将受到一定冲击,机械、电气设备、光学医疗仪器以及铁道及电车道机车等“中国制造2025”高精尖技术产品出口遭受直接冲击,给下半年外贸增长带来一定挑战。我们应对此保持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政策工具储备。面对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的变化,中国应以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来应对,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宏观上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中美贸易摩擦将倒逼我们把握冲突中的机遇,把当前贸易领域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机遇。当前中国国有企业要着力解决三个短板:一是国有企业要带头突破技术短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二是补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短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战略性重组步伐,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三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让企业有更多活力,推动体制机制市场化,在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功夫,中央企业加快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形成灵活、弹性、可预期的现代化制度体系。

从中观上看。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国有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下一步将面临价值标准乃至整个生产关系体系发生变化。新时代大戏开幕,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国企是先锋和主力军。国有企业要率先拿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来。元月召开的国资委年度会议强调,2018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要体现高质量发展时期的特色。第一次明确摒弃数量指标,不再提经济增长速度的比率,而是“一利四率”的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在强调国有经济利润率这一主要指标时,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第一次结合在一起在经营目标中出现,这实质上是一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这些标准可能列入考核体系,保证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能够有效运转。下半年,新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也应该明确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从实践运行情况来看,开局良好,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上半年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一个半年,中国国企交出的答卷是成功的,也可以说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的国有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运行稳、结构优、创新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有了一个“开门红”,下半年的势头将会更好。

猜你喜欢

中央高质量制造业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