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文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培养

2018-10-14张秋锦

考试与评价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

张秋锦

【摘 要】现代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了学生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学制度的功利和苛刻导致了教育体统中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欠缺,继而导致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以高中的地理教育作为切入点,在地理课中结合地理本身的人文性并强调人文地理中“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以此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 地理 教学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很多地方的教育不同程度的存在功利和苛刻的弊端,其中人文素养的教育几乎是欠缺的,学生完全是为了考试在学习。为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加强力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地理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以高中地理教学作为素养培养切入口的优势

1.地理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文化修养的定义就是站在地理科学的角度上来审视知识、理論、艺术、思想、科学等方面的文化水平。人们学习地理不光是狭义上的学习地理位置,更是广义上的学习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技能、地理情感、地理态度等等[1],以此来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心理品格和世界地理观。所以,为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现在的地理课堂中间应该加入地理素养、人格素养、社会素养、价值、态度、感情等主要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从而达到高中生的可持续的发展。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给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1]。地理是一个终身受用的学科,学生们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面学到的知识将会沿用终身。所以,在高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将会让学生一生受益。其次,地理素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现实性,地理课本上面的原理大多来源于生活,或者是学者在野外进行的观测等地理活动。其探索过程往往是艰苦卓绝的,因此学习这些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出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以地理课堂作为土壤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加强学生的客观认识和主观了解

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研究地理环境和地理关系,二是研究人和地之间的关系。而高中的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人生活的地理环境,即从岩石圈到大气层这样一个空间内的地理环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真是的模样,从而引导学生学生体会到“地理美”产生“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想法。最终让同学们形成“人口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内容。

2.加强高中教育中薄弱环节的教育

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有限的教育时间的限制性下,针对性的加强学生人文素养薄弱环节的教育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例如,现在的学生普遍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比较弱,那么教师在地理课堂上面,可以把传统的知识教授变为向学生提问,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在学生独立的回答完问题之后,对学生的思维劳动表示鼓励,在这样长期的引导之后,学生会渐渐变得想说就说,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

3.针对高中学生群体心理特征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事物普遍都有了自己的模糊的想法和见解,喜欢新奇的事物,讨厌陈旧的知识和一成不变的规则。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普遍特征,并且重视他们的感情需要和喜好偏向。例如,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应该先易后难,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的安排上,应该多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让地理教学从晦涩难懂的平面图变为丰富有趣的立体图,让学生感受到丰富而有趣的视觉变化,从而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空间思维能力。

4.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

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时候,对于选择教学空间、教学用具和教学策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地理学科的“现实性” “综合性” “区域性” “实践性”这些特点。例如,针对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实验教学,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切身地感受到抽象的地理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几乎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个完全是舍本逐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学生这个群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尽量幽默风趣的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尽量的适用有趣,能对高中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并且针对学生的喜好灵活改变教学内容的比例。例如,高中男生对体育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世界上各地的体育风俗,作为人文地理知识的传授。

三、教学模式的案例与探究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在学生群体中间一种非常流行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抓取该角色的行为特征和思考方式,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例如在“工厂生产污染环境”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居民和工人两个小组,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面展开讨论。这种扮演类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室外教学

地理学科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现在的教育体制几乎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面学习,使得教学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为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增加室外教学的模式,让同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行为习惯。例如,组织学生在社会中宣传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电池回收等环保知识,即对社会有好的影响,又能让学生们充分的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地理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成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地理教育既是为了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以便于应对考试,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形成各种科学的地理观念,从而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实践,反思和调整教学方式,使地理教学完成对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培养,最终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哲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4):119-120.

[2]刘莉.中学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80):141-141.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教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人文社科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