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任务驱动教学法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8-10-14吴燕丽
吴燕丽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能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离核心素养更近一些,因为,核心素养更侧重强调学生的品格和能力的培养,它是隐性的,更多地需要学生在活动、在生活体验中慢慢形成。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1.创设生活情境启发思考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情境的选择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能否实现课堂目标。心理学研究也认为,要引起别人的思维必须先抓住别人的兴趣。例如《价值与价值观》讲授新课时,教师利用票房超过50亿的《战狼2》的一段简介视频,作为导入,巧妙设置任务,环环相扣地展开教学。一、青春燃情篇——设置任务,思考哪些人从《战狼2》这部影片中受益?(观众、演员、电影院、制片方等)从而引出价值的概念——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请你为吴京写一段两分钟的颁奖词,引申出如何评价人的价值,以及价值观的概念。教师善于创设书本情景以外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这一环节的设置激发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2.任务驱动,推进体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自己直接体验面临的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的问题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任务或问题的设置,形成学生学习的外来的刺激或推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围绕任务展开思考获得新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的设置是层层递进的、有梯度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体验,而且紧扣所创设的情境资源,学生能够围绕有效问题展开探究,能够深入思考和体验,以形成有利于成长成才的品质和能力。例如《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设计如下:青春奉献篇——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吴京祈福灾区平安并捐款100万,有网友认为他应该捐一个亿;有人冒充地震救援中心工作人员,群发短信呼吁大家拿出《战狼》爱国情怀为四川灾区捐款,并公开捐款账号。两则新闻分别说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唤醒学生的理性精神,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公共参与。青春梦想篇——观看视频吴京救人的片段,思考两个问题:冷锋救人面临哪些困难,他为何还义无反顾?雇佣军为何滥杀无辜?这些任务设置整合教材知识,层层推进,升华学生的思维,“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应树立争取的价值观”这样的认识能够水到渠成地形成。
3.责任分担,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体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的讨论学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合作,获得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任何教学组织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果的。知识的形成到内化为个人的智慧,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合作学习首先强调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明确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如需要搜集哪类资料等。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完善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学生未来成长中所必备的。
4.创新效果评价,促进教学相长
创设了情境、设置了任务,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最终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那么对效果能否全面评价也就显得很重要。要“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核心素养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善于多维度全面地评价学生。例如《价值与价值观》升华课堂教学后还进行课后拓展——为迎接第69个国庆节,请以“我的战狼梦”为题,出一期体现爱国主义教育主題的黑板报。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该仅限于课堂,生活和社会是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又一重要舞台。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创设高质量的情境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使学生在所设置的情境和问题的引导下,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获得能力与情感的体验和新收获。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和利用材料与素材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对情境的选择可以来自多方面的,可以是学生熟悉的乡土素材,可以是时政热点,也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比如情景剧表演等,转变教师观念,将老师的情景转变成学生的情景,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巧设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的指向性力求明确,问题的设置应该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合作性和弹性,让学生感觉这个问题有必要讨论,讨论之后有所收获,最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设计的对象是全体同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考虑用循序渐进的“阶梯型”的问题,而不是用“登山型”的问题培养精英忽略大多数的同学。
3.优化小组讨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化小组的组合,把学生分成4—6人为一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合理搭配,形成一个能够互帮互助相互合作促进的“小群体”。为避免出现合作学习时,有个别同学不主动的现象,教师应该强调以责任分担方式合作,各负其责,强调学生个人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责任,强调整体的进步靠的是每一人不是某一个人,让小组内形成互助合作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真正总揽全局,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观察或参与中,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师生良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担当的意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