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心理学因素

2018-10-14胡婷婷

考试与评价 2018年9期

胡婷婷

【摘 要】本文通过现场观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结合已有相关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课堂空间、教师自我表露和教师反馈对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课堂空间 自我表露 教师反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其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综合统一体,课堂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课堂空间、教师自我表露和教师反馈对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课堂空间与课堂教学

1.课堂空间的概念及类型

课堂空间的构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空间构成是指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的课堂空间构成则指课堂教学与人际组合的空间形态。

课堂空间的格局,往往是通过课桌椅的摆放去实现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课堂空间的格局是秧田形,即纵横排列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也出现了开放课堂。开放课堂空间的设计比较灵活,桌子以组或束的形式安排,并且桌椅可以移动。根据课堂需要,课堂空间设计有矩形、环形、马蹄形等。

2.课堂空间与师生互动

在对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课堂观察中(下文的具体实例均来自该课堂),发现学生座位与师生互动间互相影响,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提问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前三排,回答问题的学生与教师的目光交流比其他学生多,听课较认真。坐在侧边的学生容易走神,坐在后排的学生喜欢聊天。和坐在前排的学生相比,侧边和后排的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少,难以接收教师的鼓励、提醒等信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听课效率不高。

3.课堂空间心理及教学策略

近年来,由于扩招政策和教育经费问题,我国职业教育的小班教学难以实施,课堂空间设计以传统秧田形为主,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有研究发现,尽管大学里上课的座位是不固定的,但学生的座次是有一定規律的: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大多对课程感兴趣,求知欲和探索欲较强,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课,积极与老师互动;喜欢坐在后面、远离教师和讲台的学生,他们一般难以进入上课状态,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所授课程存在强烈的畏惧心理。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喜欢离群索居,往往会选择侧座或靠窗的位子。

学生座位的空间特点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也利于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一般而言,教师在课堂上会注视全班学生,但大多会朝明亮的区域看,忽略靠墙区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对教室侧边和后排的学生适当关注,通过注视或提问等方式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采用接近法,从心理和空间上接近学生。讲课时,教师不必局限于讲台,可在教室里走动,当教师靠近学生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存在,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私人空间影响力包围了学生,教师的语言、表情和授课内容会得到学生的充分注意,同时,教师也能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也可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学生的座位,增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

二、教师自我表露与课堂教学

1.教师自我表露的界定及类型

教师自我表露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透露学生不知道的关于其自身的信息,包括有意识的向学生透露关于个人信息、观点、生活工作经验和对即时事件的回应。

教师自我表露从表露方式上可分为言语信息的表露和情感信息的表露,从表露的言语内容上分为描述性表露和评价性表露。言语信息表露,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表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多指表露自己的学识、阅历,是教师自我表露中使用得最多的方式;情感信息的表露是教师在课堂上喜怒哀乐形于色,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眼神等肢体语言流露出自己的爱恨情仇,给学生以情绪感染。描述性表露主要是指对事实性信息的表露;评价性表露指的是个人对自身感受或判断的自我表露,包括自我评价、内心感受等。

2.传统文化下的教师自我表露

45分钟的课堂观察中,教师绝大多数都在讲述教材内容,较为枯燥,只有一次推荐了一本书给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书中某些观点的认同,建议学生购买或借阅该书。

从孟子的“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荀子的“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论《学记》中明确提出了“师严道尊”思想,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教师被赋予了至高至尊的社会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汲取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但是,千年来的习俗已对我们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师严”、面子、政治、社会舆论等众多中国特色因素使得教师难以在学生面前自我表露,描述性的自我表露还好,人们通常认为,情感和评价性表露会削弱教师的“尊严”,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对一些时事的真实看法可能会“惹祸上身”,教师尽可能避免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受传统等级制度和长幼辈分的影响,作为长辈的教师也不习惯、不被鼓励在学生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教师还不太习惯在课堂上自我表露。

3.教师自我表露与教学效果

国外对教师自我表露与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国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教师的自我表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我表露的跨文化比较表明,中国和美国的师范生都认为教师自我表露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可见,教师的自我表露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自我表露的技巧

教师的自我表露并不是越多越好,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自我表露也应掌握一定的技巧,要注意时间、课堂气氛、学生的状态、表露的方式、表露的内容、表露的频率等。那些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在表达内心深处的东西时,往往会先营造氛围,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并在适当的时候终止表达,留给学生无限的思考,受益匪浅。而有的教师却一味诉说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打开话匣子就关不上,严重偏离教学内容,给人一种肤浅、水平不高的感觉,学生易产生厌烦心理。相反,有些教师又过分严肃和呆板,只是照本宣科,很少或几乎不表露自我,课堂气氛沉闷,和学生缺乏情感交流。

三、教师反馈与课堂教学

1.教师反馈的含义及类型

教师反馈是指教师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信息(如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以语言、动作等方式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反馈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和评价行为,通过教师反馈,学生能明白自己的优势和问题所在,从而实现自我反馈,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引导、自我监控的学习者。依据教师反馈的方式可分为语言反馈和非语言反馈。

2.课堂中的教师语言反馈

本次课堂观察中,教师给予的语言反馈较多。如:

(1)师:案例中教师遵循了行为指导的什么原则?

生:尊重幼儿。

师:好,请坐。

(2)师:这个记录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生:没有表头,观察对象的基本信息没地方写。

师:不错,还有吗?除了基本信息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沉默了一下。

师:这个问题我在好几个班都问过了,没有一个人答对。想一想上节课讲过的……

生:没有备注说明,频率那一栏没有明确“偶尔”、“很少”的范围。

师:哟,说对了,你是第一个说对的,是你本来就知道还是用手机查的?

教师以上语言反馈存在一些问题。(1)中“好”虽然是正性的,但反馈的模糊性使得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是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还是老师的语气词,没什么实质性意义。而(2)中简单的一个“哟”,道出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怀疑,直接质问是不是“抄袭”更是伤害学生的感情,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反馈话语的表达

教师在进行语言反馈时需要注意以下問题:一是语言明确不含糊,学生的表现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教师必须要指明,尽量不给予没有实质意义的反馈;二是结合学生个性特征给予反馈,对内向、基础不好的同学多给予正面的鼓励性反馈,对教学内容掌握较好但易粗心大意的同学多给予提醒类反馈;三是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遇到“尴尬冷场”时,教师应耐心等待,适当提供线索引导学生思考,不可给学生 贴上“笨” “学不好”等标签,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然,教师反馈不一定要通过语言来实现,表情、动作、语气、音调、眼神等都能形象地传达教师的反馈信息,多种方式并用能使教学更有活力。

四、小结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是重点选取了课堂空间、教师自我表露和教师反馈这三个因素。在课间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一学期快结束了,少数同学还不知道任课教师姓什么、所在班级学生总人数等基本信息,这也反映了当今师生、生生关系的冷漠,是另一个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可见,尽管心理学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践方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杨小杰.课堂空间对合作学习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8(12):51-52.

[2]康梅林.浅谈课堂空间心理及对策[J]交通高教研究,1999(S1):54,

[3]冯佩佩.浅谈教师的自我表露[J]成功(教育),2009(11):156.

[4]韩二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表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3):50-53.

[5]史清敏,张绍安,罗晓.教师自我表露教学效果的跨文化比较[J]教师教育研究,2008(0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