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18-10-13王志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教师应新课改法治

王志刚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课程,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与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单单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还应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法治意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弘扬法治正能量,传播道德新风尚,进而提高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与美好心灵。本文对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17-01

德育教育为学生指出了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生正处理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在这一时期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整合重点教学内容,积极融入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深化本学科教学成果,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各项精神品质,对思想素质进行锻炼。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于世界认识缺乏完善的认知,没有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对于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形成完整有效的认识,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以及网络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走行不良途径,初中生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沟通,把德育的教育思想渗透进日常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自控能力与辨别关系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们在生活过程中能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探析

1.利用情景教学法加强德育教育。

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及仪器,构建出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鲜明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知识内部,进行自主的思考与学习。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构建教学情景,使理论知识尽可能的贴近生活,促进学生的理解学习。在情景教学中,学生自身会产生具体的主观想法,并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与观念,能够真正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应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坚定自己的立场,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还是基本礼仪角度。而学生的这种想法与意识,侧面反映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创建真实教学情景,会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容易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2.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注重专業的德育教学素质。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结构,这对教师的课程内容整合能力,课堂预设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有了较高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严于律己,敢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分析综合信息,努力完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完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自我评价,通过自学和培训等方式,努力完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社会和国情的涉及比较广泛,教师应丰富教育经验,积极充实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以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课程内容的最大教育效益。在新课改环境下,面对新的课程理念和内容,教师应懂得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应深度挖掘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将课改品质落实到实处。对于教师而言,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帮学生满足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习需求。所以,新课改环境下,我们更要不断完善个人能力,认真钻研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借助实践活动促进德育教学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特征,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研究德育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而选择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同学们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健康成长。在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们积极观察生活与感受生活,切实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真正走进社会、认知社会、接触社会,从中感受道德与法律规定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理性客观且正确的道德意识体系,充分体现出课程的真实性,拉近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间的距离。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它的渗透过程应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有详细的计划、有一定组织的系统性活动。只有让课堂教学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学生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物、事件渗透德育教育,才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效果的决定者,更是教学效果的反映者,只有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仔细观察、分析、体会、应用,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德育教育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应当在一种轻松愉快以及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下进行,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的主体地位,利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时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融入德育教育,全面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祥连.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探究[J].好家长,2018(22).

[2]刘丽.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3).

[3]黄海丹.在“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外交流,2018(32).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新课改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