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三疑三探”数学导课融入生活

2018-10-13张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小学数学

张静

【摘 要】“三疑三探”课堂导课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没有固定的形式。“三疑三探”课堂导课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我们学功能,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疑三探”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76-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各项工作如此,教学也不例外。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小学数学“三疑三探”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必须启而有“法”,“启”就是“导”,即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导”得有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如何“导”才能算有“法”呢?

一、导课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就会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营造氛围,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先给孩子们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观察物体要从多方面,多角度仔细观察,这样才能看全面。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我课前准备了《红角和蓝角》视频短片,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真切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二、导课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知识的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表面积》中,为了使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含义,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教师引生活中用彩纸包礼品的事例,很形象地使学生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又如教学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认识》中,学生能够逐渐地由较小的数去把握较大的数,因此可选取测学生的心脏跳动的次数,先测1分钟,进而推算到1时、1天,进而可算一算大约在多少天内跳动100万次?从这样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用方法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教学一年级《有趣的拼搭》中通过看一看(认识哪些物体?)摸一摸、比一比(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滚一滚(哪些容易滚,滚的最远?哪些不易滚,滚的最近)、推一推(哪一种好推、哪一种难推)、搭一搭(哪些容易搭)等活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很好的体现了“动中学、玩中学”的思想。

三、语言生动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来交流。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用不同方法揭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如有一位教师在上《高矮》一课时,觉得教材中的主题图“高矮”关系不明显,就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创设了一个情境图。他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学生踊跃发言。)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3)提问:观察这幢大楼,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幢楼有很多层。

生2:我看到这幢楼有很多窗子,有很多门,有很多房间。

(4)师: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从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生3:我会很害怕。生4:我会腿发软。生5:我还怕会掉下来。

(5)师:这座大楼和我们的教学楼相比,有什么不同?生6:这座大楼更大。生7:这座大楼更漂亮。

生8:要是我们能到这样漂亮的地方上课就好了……

(6)师不耐烦地出示另外一张图片“你们看看,图片上这三个人谁高谁矮。

又如,在教《认识时间》时,区分时针和分针针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编了句顺口溜:小小钟面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时针短,分针长,一个快来一个慢。分针跑完一满圈,时针刚跑一大格。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判对错说成“巧治病”,整理和復习导课时说成“串小鱼”等等。

例如讲《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这样以实物启发从而引出了角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总之,“三疑三探”课堂导课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没有固定的形式。“三疑三探”课堂导课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我们学功能,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当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小学数学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