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氏世范》之亲子关系解读

2018-10-13闫丽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

【摘 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顺利开展家庭教育的前提。《袁氏世范》具体分析了家庭成员不和的原因,提出了处理好亲人关系的准则,即要学会洞悉人性,将心比心,取人之长,宽容大度,这种从洞悉人性、提升自我角度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对今天我们处理好亲子关系有很大启发。

【关键词】袁氏世范;亲子关系;洞悉人性;宽容待人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22-01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顺利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中国古代的家训中,有许多关于亲子关系的经典论述,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念、顺利开展家庭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以下简称《世范》)以“厚人伦而美习俗”为宗旨,全书共分三卷:即《睦亲》、《处己》、《治家》,阐明处世之道、睦亲治家之理,其见解鲜明独到,在中国古代家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睦亲》篇共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处理亲子关系有很大启发。

一、洞悉人性,不予强合

《世范》认为,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是人类社会中最至亲的关系,“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也即父子之间感情不和,很多是因为父亲对孩子求全责备,要求太过苛刻。每个人的禀性气质不一样,有的宽容缓和,有的偏颇急躁,有的刚戾粗暴,有的柔弱儒雅,为人父母者如果一定要强迫子女合于自己的脾性,容易造成言语或行动的沖突,这是父子不和睦的根本的原因。比如,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一方认为是正确的,一方认为是错误的;一方认为应当先做,一方认为应当后做;一方认为应该急,一方认为应该缓,如果彼此都想要对方和自己的想法、观点一致,必然会导致论辩与争吵。

那么,该如何面对人与人性格的不同呢?《世范》说:“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也就是说,做父亲和兄长的,应该对子女和弟弟通情达理,不苛求他们与自己相同;做子女和弟弟的,应该恭敬地追随父兄,不期望父兄只听取自己的意见。这样,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必定相互协调、和谐相处,避免了乖离争论的祸患。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教授孩子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即如果孩子的意见不被父母采纳,依然应恭敬不违地对待父母,做事的时候无怨无悔,这是先哲教给人们家庭和睦的最重要的方法。

二、反思自己,将心比心

袁采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职责,只会责备对方,容易导致亲子不和;而如果双方都能先反思自己,亲子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做父母的如果自身孝敬父母,对父母做得尽善尽美,就应该知道会对子女起到好的示范作用,不用刻意指导孩子如何对待父母。而如果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就不应该责备孩子对自己做的不好。做孩子的应该这样想:我现在是做子女的,以后肯定会成为他人的父母。我的父母现在为我付出了很多心血,竭尽全力培养我成人成才,对我厚爱有加。今后我对待自己的子女,只有做到父母待我的程度,才能问心无愧。如果做不到这些,不仅有负于子女,更无颜面去见父母。

亲子双方如果能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相互间的摩擦也会减少。贤达的人能够时时反省自己,善于做儿子,也很善于当父亲;不贤达的人不能够反省自己,做儿子多怨恨,不能够孝敬父母双亲,做父亲多暴戾,容易虐待子女。所以说,不管是做父母还是做子女,都要先学会反省自己,理解他人,尽力达到贤人的境地。

三、取人之长,宽容大度

袁采在分析人性时说“盖中人之性,遇强则避,遇弱则肆。”意即依平常人之性情来说,碰到强大的事物就会回避,遇到软弱的事物就会大肆放纵。因此过于慈祥的父母容易造就败家的孩子,子女的孝顺有时却并不被父母所觉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非常常见:一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没有及时纠正,孩子尽情放纵自己,成为不孝子;很多的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孩子”,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对自己的孩子愈加不满,时常责备。做父母的,如果能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做儿子的,如果能多看到自己父亲的长处,那么父母会愈加慈祥和顺,儿子会愈加孝顺听话。

《世范》认为:自古以来的人伦关系,贤达和不肖相杂。“或父子不能皆贤,或兄弟不能皆令,或夫流荡,或妻悍暴”,很少有一家之中能免此患,“惟当宽怀处之”。如果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那么对待此事就会非常坦然。为人父母者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要明白孩子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在没有犯原则性问题的前提下,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要知道父母是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其思想和行为留有深深的时代烙印,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他们不一定能够理解和接受。作为子女,要怀有宽容之心,对于父母不能理解思想和行为,要耐心地解释说明,力求双方相互理解。

总之,《袁氏世范》从洞悉人性、提升自我的角度提出了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子女,我们不要先企图改变对方,而是要提升个人的素养,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郑红峰.中华家训大全[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7月.

[2]袁采著,刘云军校撰.袁氏世范[M].商务印书馆,2017年10月.

[3]袁采撰,李勤璞校注.袁氏世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

作者简介:闫丽君(1981-),女,山东烟台人,高等教育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家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重点项目“中华经典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项目编号:2017-SKZC-0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
我好想逃离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生早年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