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8-10-13李颀
李颀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在国外高等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些国内高校也引入了本科生导师制,对传统教学进行补充。本文以医学院校中进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为例,分析其利弊,探索西部地区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3-0150-02
一、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由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威廉·威克姆创建。作为英国高等教育培养英才的有效措施,导师制逐渐在各国高校中盛行,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均收益于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2001年,北京大学启动“元培计划”,标志着中国高校导师制改革的起始。随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校也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研究探索。在医科院校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也先后开始实施导师制,根据各校自身情况采用了全程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宿舍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西部地区省属医学院校中,导师制的实施尚未普遍开展,本研究以我校为例,探索和实践医学生本科生导师制,调查了解其实施效果及分析可行性,确定适合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二、实施过程
(一)方案制定
确定导师工作职责,规范导师管理制度。通过二级学院遴选和聘用导师。实行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保双方结成理想的、和谐的交流氛围,作为日后开展工作的基础。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完善导师制的监管和考评体系,研究确定合理奖励机制。对导师制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及时收集、了解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协调和相应改进。
(二)制度建设
2011年,学校制定了导师制相关工作规定,作为导师制实施的基础。对于导师资格审核、每名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工作职责、导师业绩考核等有具体要求。
1.导师资格: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教职人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情投身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热爱并熟悉本科生教育,能胜任教改班学生的指导、培养工作。
2.导师选择: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办法,首先教师本人在自愿原则下报名担任导师,学校经过审核公布符合条件的教师名单,由学生按需选择教师,最后由二级学院协调安排。
3.导师职责: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发现人才,因材施教,多出成果。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按照教学计划、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进行全面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保持经常与学生接触,每学期与被指导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4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创新实验、学科竞赛等,吸收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的科研工作和學术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
4.导师考核:导师的考核由其所在二级学院实施;学院每年对导师进行一次考评(包括学生测评),并将考评结果上报;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任和教学类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每两年组织评选一次优秀导师;不定期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
5.导师酬劳:考察指导的次数和效果,对于达到标准的,学生无不良反馈的,按照指导学生数核发酬劳。
(三)执行过程
2012.9—2014.7(共四个学期)期间,根据以上导师制实施办法,在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试行了导师制。为了解学生和教师双方对于导师制实施的认可情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从广西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挑选了2个自然班,共9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导师制执行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问卷包含学生及导师基本信息、导师指导基本情况、指导内容及效果、对导师制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四个部分。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96.7%)。
(四)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1.沟通方式。95.4%的学生有与导师面谈的经历;55.2%的学生曾与导师进行电话交流;34.5%的学生曾使用网络(邮件、聊天工具等)与导师沟通;13.9%的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
从沟通方式的比率可以看出,师生交流更倾向于面谈这种直接、互动性强的方式;电话和网络联络的方式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但同时存在交流内容单一、交流时效性较差等弊端。
2.沟通频率。34.5%的学生与导师沟通达到或超过4次/学期,其中,参与导师科研活动小组的学生与导师沟通超过10次/学期。44.8%的学生在第二年与导师的沟通频率少于2次/学期。
从沟通的频率可以看出,除了日常学业、生活指导外,科研活动对师生交流的促进是非常明显的。近半数学生在第二年与导师的沟通频率明显下降,对此,考虑以下可能性: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少,与各专业课教师交流增加但是与单一学科的导师交流需求下降;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环境、逐步探索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后,解决问题的渠道增加,对于导师指导的需求下降;此外,部分导师工作繁忙,缺乏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和精力。
3.指导内容及学生满意度。从指导内容及学生满意度情况表可知,导师的职责内容基本得到落实,学生对于导师工作也比较满意;但是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还有较大需求。对于各项指导内容,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比率相差不大,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师生在沟通中,并不是机械的就事论事,而是综合、概括的全面沟通,效果也不是单一的。
综上所述,导师制的实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有帮助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但是,导师制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的教学运营成本也会提高,现阶段难以大面积铺开实施。
参考文献:
[1]吴立爽.地方本科院校多元化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5).
[2]朱瑞新,刘琦,曹志伟.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及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
[3]王颖,王笑宇.本科新生导师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实施效果研究[J].教育研究,2016,(1).
Absrtact:Undergraduate tutor is widely used in higher education abroad,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Some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lso introduced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o supplem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medic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o explore the feasible ways to implement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n wester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dergraduate students;tutorial system;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