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下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10-13姚雪晗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1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教学改革信息化

姚雪晗

摘要: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对于园林设计的教学改革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文章通过阐述园林设计课程的特点,分析信息化下园林设计教学原则,对信息化下园林设计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究,旨在为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园林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113-02

在面临园林设计教学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当下,务必要明确认识到,以往培养园林人才的教学体系即便收获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俨然难以满足信息化下园林发展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1]。由此可见,对信息化下的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园林设计课程概述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并非一门独立的系统科学,而是与诸多学科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而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知识性等特征。对于园林设计的课程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有设计方面相关的基础理论。(2)与园林设计相关的经典案例。(3)一系列园林设计项目或与实施项目相关的拟定实践内容。(4)与园林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及针对各个环节的系统评价。而对于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而言,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园林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方式,并使学生掌握一系列专业技术方法,进而依托艺术手法对各式各样的美学内容予以呈现。(2)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空间环境设计、科技与人文相互融合等方面的内容。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背景下,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对于园林设计专业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唯有依托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可确保园林设计人才满足专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信息化下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原则

1.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丰富性。园林设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遵循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丰富性原则。课程种类涵盖全面系统培养的专业课程、公共基礎课两大类。其中,专业课程中应当推进技术基础类、艺术基础课等学科基础课程的有效相融,推进园林设计类、理论类、资源类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效深化,再结合园林设计的专业方向课程,推进专业选修课程的有效设置,达到丰富园林设计课程体系的目的。

2.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在21世纪信息时代背景下,园林行业中分工进一步细化,城市化发展对园林设计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紧扣社会发展形势,基于岗位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协同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训练,增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划分成多个不同教学环节,诸如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教学等。

3.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对于园林设计的实践教学,学校应当与社会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专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充分结合,构建专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利互动关系,推动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融的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应当充分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开展调节,依据地方一系列企事业单位园林部门、园林施工方、市政工程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开展园林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三、信息化下园林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1.优化更新课程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园林设计教学内容均难以紧随现代园林科学发展脚步,大多注重传统的内容,而疏忽了优化更新的重要性。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众多学校尤为注重设计生态领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生态意识俨然转变成园林专业的一大主流。在现阶段国内外生态保护及建设形势下,信息化发展使得经济、生态、资源等新型观念在诸多行业领域得到推广。园林发展成一门调节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等一系列关系的科学艺术。伴随城市化发展的逐步深入,依托科学合理植物设计的园林方可形成尽可能大的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鉴于此,在园林设计教学内容中应当强化植物设计要素,推进自然生态设计的实践训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功能发展意识。与此同时,还可结合我国绿地分类标准,对园林设计相关教学内容予以全面规范,推进新型绿地类型的设计尝试,紧随信息化下园林科学发展的趋势动态[2]。另外,在园林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在设计中秉承现代园林发展趋势,也就是注重植物设计,明确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并使园林设计不断趋向于大众服务功能。

2.建立适用的园林设计教学模式。对于以往的课程教学而言,往往推行的是涵盖专业基础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在内的理论化教学模式。在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关注学生对教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显然伴随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该种教学模式表现出相应的滞后性。所以,应当推进园林设计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相融,构建健全课程教学模式,开展好各方面教学改革工作。首先,在园林设计课程设置方面,应当确保园林设计课程特性的充分显现,为教学课堂增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容[3]。其次,学校还应当对园林设计课程结构及课时安排开展调节,构建起基础技能、专业理论、项目实践有机相融的园林设计课程结构。该种对专业理论教学实践的压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而依托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通常还可真正意义上满足岗位标准及技术要求。

3.提升实践教学占比。园林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秉承“反转式”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制作设计方案并开展分组探究,教师则对学生设计方案予以引导点评,切实开展好实践案例教学,依托高质量设计方案的讲解,帮助学生从各种层面、渠道制作设计,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成果交流汇报。以绿地设计为例,其实践案例包括植物园、校园、街道、小区、湿地公园等种类,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与自身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绿地环境开展设计,切实将提升实践教学占比作为着手点,增强学生园林设计专业素质。

4.推进信息化校企合作教学。将学校及园林专业实际需求作为着手点,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情况,选择可靠的企业开展园林设计教学合作。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而言,应当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确保企业可切实树立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合作目标。企业经营发展旨在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而在信息化校企合作中,企业唯有秉承功在前、利在后的理念,方可促进全面合作的有序开展。其次,确保企业在业内具备可靠的实力,且该种实力应当分别表现于软实力、硬实力两方面。一方面,企业拥有可靠的软实力,即可凭借其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为培养学生能力、汲取经验打下有力基础;一方面,企业拥有可靠的硬实力,即可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岗位实践平台,进而促进园林设计教学的有序开展[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园林专业的不断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延拓展、教学改革的内涵延伸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园林设计课程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信息化下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原则的全面分析,优化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建立适用的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占比、推进信息化校企合作教学等,积极促进园林设计教学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国栋.信息化背景下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7,11(03):162-163.

[2]易红仔,王秋炎,张承红.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J].现代园艺,2016,11(19):137-138.

[3]秦琴,郎俊霞,张妮.浅议高职教育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化建设,2016,16(06):134-135.

[4]张衡锋,韦庆翠.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06(30):242-243.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教学改革信息化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