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2018-10-13谢斌
谢斌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本文立足学院实际,剖析支部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创新“互联网+”型党支部建设需要从思想建设、工作方式、制度建设这三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入手。
关键词:“互联网+”;党支部建设;创新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模式成为现代人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模式,同时给学生党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有效的载体积极开展党支部建设,创新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党员教育成效,提高党员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平台、新媒体、新技术使党支部建设进入机遇期
作为当前学生党员的主力军“95后”,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非常巨大,根据数据显示:使用互联网作为沟通方式,排名第一的是微信占81.9%;其次是腾讯QQ,占75.6%。使用互联网沟通功能,排名最高的是“聊天功能”和“查看好友动态”,分别占82.3%和67.5%。[1]互联网为党支部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载体、广阔的线上学习平台、党员作用发挥提供了新的媒介[2],因此,高校应把握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机遇,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公众参与度高、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优势,将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应用到党建中,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及时性、生动性和有效性,有效服务于党支部建设。
(二)互联网时代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挑战
1.党支部传统工作方式受到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党支部工作开展仍然局限于党课培训、集中学习讨论、面对面谈话等传统方式,明显存在以下不足:(1)组织生活形式单调,内容匮乏。党支部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组织生活形式主要以集中学习、上传下达等,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党建工作成效降低。(2)党员责任意识不足,难以管理。本科生党支部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但大部分高年级党员面临就业实习和考研复习,流动性大,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支部活动较少,难以有效管理。(3)党支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有待提高。传统的说教方式教育对于“95后”学生党员,难以符合时代潮流。基层党支部还未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这个抓手,有效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2.大学生思想受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曾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随着互联网时代“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爆炸”的方式迅速传播,“碎片化”网络文化冲击着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这给党支部建设带来巨大挑战[3]。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重任,而在网络信息的复杂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变、多元的状态,这给党支部如何抓好“入党关”增加了难度。而对于已发展党员,如何推进党员持续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考验。
3.党务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亟待加强。党务工作者做为学生党支部的“班长”,选优、配强、培养好这支队伍,就相当于牵住了支部党建工作的“领头羊”。互联网时代,学生党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过程中,他们的价值观尚未稳定,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一味的说教方式难以有效开展,而此时党务工作者新媒体素养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发挥好带头作用,拓宽各种新媒体渠道,及时正向引导舆论,抵制扭曲思想谣言,引导学生党员正向发展,才能有效提高支部的党建工作效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双结合”,创新党支部思想建设
传统教育主要包括“理论课堂”集中学习,“红色课堂”红色教育,“党校课堂”入党学习等“线下”学习方式,学生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有限。互联网时代,学习型党支部创新建设要强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注重传统教育与网上教育协同开展,从而有效进行思想引领。1. “线下”活动,可通过网络宣传、预活动、报名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党支部需关注网下活动与网上信息获取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参与动态,及时做好调整和反馈。2.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党建网站,及时推送最新文件会议精神、时事政治、党建活动等消息,通过微信群和QQ群进行转载宣传,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党的熏陶,提升思想觉悟,加强支部凝聚力。3.搭建网站学习平台,让每位党员注册邮箱,定期发送相关学习任务和组织生活会议题。党员也可通过网站及时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时政热点,观看最新的党政教育视频,并发表相关的个人心得感悟。通过建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的学习网站,确保学生党员无论在何处、何时都能进行理论学习,持续引导党员向党组织靠拢。(4)学生党建工作要真正占领“网络阵地”,必须让党建“微平台”深入人心,扩大宣传微媒体阵地,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支部师生党员,以专业为导向,从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在“线上”晒目标、晒理想、晒正确价值观,把握舆论导向,及时遏制负面信息。另一方面发挥榜样力量,宣传先進事迹,营造新媒体教育氛围,让广大学生在学习先进典型中,自我熏陶,自我提升。[2]
(二)构建“互联网+”思维,开创党支部工作新模式。
学生党支部因专业、年级、课程设置不同,特别是毕业班党员流动性较大,使支部党建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为解决这难题,发挥“互联网+”优势,突破传统支部时空限制,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支“网上党支部+网络之家+‘线上党员”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创新型党支部。
1.创建网上党支部,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召开网络支部会议,进入同一网络直播间进行学习和讨论;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成立党建课堂,调整课堂内外时间,让学生党员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调整学习时间,避免课程、实习冲突,以分散学习达到集中思想。[4]
2.创立网络之家,利用“计量光电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共设立“两学一做”和“党支部”两大主要模块。其中“两学一做”模块下设专题课程、视频材料、制度文件三模块,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通道,让广大党员能随时随地关注时事政治,强化党性觉悟;“党支部”模块下设志愿服务细则、服务时数查询、党员风采、党员标准四模块。其中“志愿服务细则”让每位学生党员,能提前了解学院组织活动计划,根据个人情况提前网上预报名。“服务时数查询”功能,根据“党员姓名+学号”实时查询本人参加的各种服务活动及时数情况,提醒每位党员践行志愿服务的义务。“党员风采”和“党员标准”,通过宣传支部优秀事迹,弘扬模范作用,让每位党员对标“合格党员要求”,自觉提升思想水平,达到更好教育效果。
3.做好“线上”党员。搭建即时信息平台:利用QQ、微信群等平台加强党支部内部的沟通交流,将近期学习的主题、内容、学习计划进行上传共享,供各学生党员下载学习,及时抓好理论教育。学生党员在线递交思想汇报、参加网上支部活动等,以“线上”的方式将分散的党员联结起来,解决时空上的距离感,实现与“现实”党支部工作的有效补充,解决联系服务党员“最后一公里问题”。[2]
(三)健全“新体系”,开拓党支部制度建设新格局
构建“互联网+”型党支部,需要完善党支部工作“新体系”,既责任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来推进党建工作的长效运转。
1.责任机制。搭建学生党支部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党支部-党员”一级抓一级的党建工作格局,把落实工作责任制的情况作为支部考核重要内容。
2.监督机制。在配合政府网络监管的基础上,注重学院支部自我监督、学生监督相结合。一方面支部新媒体应该定期发布一些正能量新闻,积极提炼出正向观点,达到掌握舆论主动权、发扬正能量目的,教育支部党员功能。另一方面宣传支部党建工作,接受学生的监督,让党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3.保障机制。推进互联网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建立一支互联网运用能力过硬的队伍。学生党支部可通过定期培训、校外交流、内部讨论等方法,开拓新媒体渠道,提高支部新媒体素养和能力。
4.考核机制。通过官方公布各党支部新媒体影响力排好榜结果,对表现优异的党支部进行大会上表彰推广,且在民主评议和“三优一先”等评奖评优中做为重要推荐指标,有效鼓励支部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5]
参考文献:
[1]张静.“互联网+”时代“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3):18--20.
[2]马铁键,罗赛等.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初探[J].党建与育人,2016(01),53-55.
[3]程琦.“微”网络时代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探索[J].管理观察,2016,9(25), 127-128.
[4]趙瑞杰.“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 1(36),7-8.
[5]李堃.微媒体视阈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5,6(36),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