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与《呼啸山庄》异同之比较
2018-10-13聂风云
聂风云
摘 要:《简·爱》和《呼啸山庄》分别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作为两姐妹,她们创作上都融入了女性主义小说的特点,并在男主人公行为描写上有某些相同之处。同时,两部作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主题思想、意象创造等几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简·爱》;《呼啸山庄》;异同比较
在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女性作家主要以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两姐妹最为出色。她们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使两姐妹跻身世界知名作家行列。作为亲姐妹作家,她们的成长环境完全相同,因此《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就有了许多相同之处,但因为两姐妹在性格上的一些差异也使两部作品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在此,笔者就这两部作品的异同之处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一、《简·爱》与《呼啸山庄》的相同之处
1.两部作品都表现了对男权主义的抗争
《简·爱》主要揭示了女主人公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追求男女平权的主题。由于父母早亡,简·爱很小被寄养在舅舅家,舅舅去世后,她遭到舅妈和表兄的极度歧视,在这样的环境下,她通过顶撞舅妈,大胆回击表兄显示自己的反抗意识。后来,在进入劳渥德寄宿学校后,由于学校环境的恶劣和校方对学生的各种非人虐待,简·爱没有屈服,依然进行了坚决的反抗,以保有自我的人格尊严,表现出强烈的女权意识。
《呼啸山庄 》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也是一个反叛男权的女性形象,这种反叛集中的体现在她狂野与任性的性格中,不顾父亲的反对,依然与弃儿希刺克厉夫亲近玩耍,对来自仆人的劝阻也毫不顾忌,甚至背后买通他人充当自己与希刺克厉夫之间的信使。在爸爸临终时,居然反问爸爸为何不能永远做一个好父亲。除此以外,凯瑟琳还在日记中充满了对父权的怨恨和不满,这些都是她对男权主义反抗的表现。
2.对自由平等爱情的追求
在爱情这个问题上,简·爱追求的是一种人格平等、有尊严、相互倾慕,不受物质、地位影响的爱情观。简·爱出身低微、身材矮小、长相普通,但她并未因为自己外表的不出色在罗切斯特面前自卑,而是大胆是向对方表明爱的心迹,尤其是在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已婚的事实后,虽然痛苦不舍,但因为尊严,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远走他乡,并未贪恋对方的金钱和地位。而后来在罗切斯特失财丧妻,贫困交加时,又毅然回到其身边,获得了爱情和婚姻的美好结局。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爱情是超越世俗的。他们两人从小倾心相爱,灵魂为伴,彼此发誓生死相依。虽然凯瑟琳最终还是无法挣脱门第观念的束缚,所嫁非人,但在心底仍然深愛着希刺克厉夫,以致于婚后并不幸福,极度痛苦。当凯瑟琳发现了丈夫林顿的伪善面目之后,更加怀念与希刺克厉夫的自由平等不羁的爱情,最终为了回归内心的真实,选择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以求得在另一个世界实现自己渴望的真正爱情。
3.两部小说在男主人公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
罗切斯特和希刺克厉夫都属于“恶棍式英雄”。罗切斯特对患有精神病的结发妻子伯莎·梅森冷酷无情,长期把妻子关押于阁楼上,使其不仅失去了话语权,连自由的权利也被剥夺。这一点都表明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恶棍”。在与简·爱最初的交往中,对她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严重抑制了其人格尊严的独立,体现出男权主义的极度傲慢。然而在罗切斯特这种傲慢的背后,也有着某些善良真诚的品性。简·爱在罗切斯特庄园中进行家教的小女孩阿黛勒,并非罗切斯特的亲生女儿,而是巴黎一个风尘女硬塞给他的“礼物”,但罗切斯特却毫不在意,且悉心照顾,在跟简·爱相处过程中,不顾地位的悬殊勇敢的爱上简·爱,在妻子纵火焚烧庄园时,他不顾危险,从大火中奋力把妻子救出。这些都表现出罗切斯特在其“恶棍”行为的背后还存有一些“英雄”的元素。
希刺克厉夫作为老庄主的养子,被其亲生儿子辛德雷虐待,但成长过程中,与辛德雷的妹妹凯瑟琳真诚相爱,然而却遭到了凯瑟琳的抛弃,于是离家出走,几年后返回,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从辛德雷手中把呼啸山庄据为己有,使凯瑟琳绝望而死。然后又把复仇的魔爪伸向呼啸山庄的下一代人身上,从这些复仇的行为中,都可以看到其“恶棍”式的残忍性格,但是其天性中仍具有善良的成分,在作恶的过程中其人性的善良也渐渐回归,临死前,他放弃了复仇,完成了由魔到人的转变。
二、《简·爱》和《呼啸山庄》的差异之处
1.主题思想的差异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作品中,夏洛蒂通过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幸福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其对独立人格尊严的捍卫,大胆挑战了男权主义,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英国妇女的心声。尤其是通过海伦·彭斯的悲惨遭遇批判了宗教的伪善和与欺骗。并且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诫读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只要努力,美好生活一定会实现。
《呼啸山庄》是一出灵魂相爱的悲剧,其超出了常人理解的善恶生死的范畴,涉及到人与命运抗争的宏大主题,体现了艾米莉自然哲学观。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两人之间异乎寻常的爱情,展现了人类的高贵天性,他们为了能够彼此相爱,克服重重阻碍,跨越既定的社会法则,去实现他们的目标,作者通过这种违背现实价值体系的行为,从而告诉读者:最大的邪恶不是复仇,因为复仇只是对于被伤害之后的本能反应,只有背叛了自然纯真的爱,才是世间最大的邪恶。
2.意象创造的差异
《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意象运用上极其丰富,如两部作品中都写到的荒原就是最典型最具象征意义的原始意象,然而其内涵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呼啸山庄》中的荒原最初是希刺克厉夫和凯瑟林童年的天堂。她们在这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默契。但因凯瑟林的离开,致使希刺克厉夫被复仇的激情吞没,从而变得畸形与偏执。他把自己对这份爱情的追忆建立在复仇的基础上,使呼啸山庄一度成为凄怆的人为制造的精神荒原,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冷漠、恐惧,人性早已不复存在。
《简·爱》中的荒原更多想表达的是人性的回归。得知“疯女人”是罗切斯特的结发妻子后,简·爱离开了深爱的恋人,一路奔波跋涉终在陌生的荒原一步步回归初心。夏洛蒂和艾米莉实现了荒原意象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统一。我们只有充分理解这些意象,才能深刻了解作品的独到之处。
由上可见,《简·爱》和《呼啸山庄》作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女性文学的典范。两部作品既有姐妹二人独特的创作风格,但因为同样的生活环境,作品也呈现出一些共性特点,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勃朗特姐妹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 智量.外国文学名家论名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杨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0.
[3][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4]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