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教学设计

2018-10-13刘思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导图文本内容

刘思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00

本单元的主题是“地震”,阅读文本内容涉及“中国唐山地震的不眠之夜”,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的脉络,从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Unit 4 Earthquakes

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

教学目的:

1. 更加了解唐山大地震;2. 学会画思维导图

教学重点:

1. 思考并讨论与地震相关的词汇;2. 学会画思维导图;3. 赏析阅读文本里出现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 学生画出文本第二部分(第二和第三段)的思维导图;2. 根据思维导图,学生复述文本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内容。

教学方法:1. 小组探究学习,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2. 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学工具:黑板,电脑,投影和大屏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教师描述地震的形成,引导学生引出“地震”的话题。

2. 展示震后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尽可能多的和地震有关的词汇。

3. 通过问答,教师让学生说出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地震,从而引出唐山大地震。

二、阅读

1.让学生比较阅读文章的标题:“地球的一个不眠之夜”和“唐山地震”,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 第一次阅读:阅读文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Q1:文章以什么顺序展开的?

Q2:每一段的主题句是哪一句?

Q3:文章四个段落怎么划分?

3. 第二次阅读:阅读时关注细节,并给文章的三个部分画一个思维导图。

Part 1:教师解释什么是思维导图,并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文章第一部分内容的思维导图。

Part 2:小组活动——学生阅读第二部分并画出该部分的思维导图,然后课堂上展示。

Part 3:教师展示文章第三部分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根据该导图复述这一部分的内容。

4. 第三次阅读:赏析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三、作业布置:根据思维导图,复述阅读文章的内容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阅读理解课,主要通过思维导图这种新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理解文章,并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结构以及文章内部逻辑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对地震发生的描述引出地震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所想到的能够描述地震的词汇。2. 阅读课文标题并与 “Tangshan Earthquake”相比較。3. 学生进行第一次阅读并回答问题——文章以怎样的顺序组织内容的?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四个段落该怎么划分?让学生通过第一次阅读从整体去把握文章。4. 第二次阅读:通过带着学生完成课文第一部分的思维导图,学生分小组完成课文第二部分的思维导图以及根据教师所给的第三部分的思维导图作复述,让学生更清楚课文的逻辑思路。

在教学设计里,还有第三次阅读——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对英语修辞手法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把这一部分布置成作业了。

在这节课里,导入部分可以更加紧凑一些,为下面的环节,尤其是学生分享的环节节约出更多的时间,也可以有时间进行第三次阅读,甚至是最后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借助思维导图来促进对文章的理解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果最后再告诉学生思维导图在写作时候的应用那就更完美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518028)

猜你喜欢

导图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