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在初中语文自读课学习中的应用
2018-10-13夏素芳
夏素芳
摘要:笔者在比较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的异同时,发现这些自读课文每篇设计了一些批注,对于如何利用批注上好自读课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本文就课文中出现的批注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就其作用和如何运用作了简要的探索。
关键词:批注;自读课;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67
统编版新教材在编排教材时,每个单元都会安排一篇自读课文,这些课文区别于教读课的文章是:每一篇自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批注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巧妙利用这些批注,上好自读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针对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新教材,对这些批注的内容作了初步的梳理和分析。
一是提问式批注,这是批注的主要形式,在课文批注中出现的最多;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一课中,课文的第一个批注就是:“海港已经临近”“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到底这一天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再如在《动物笑谈》一课中,课文第一段旁边就作了如下批注:“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这些提问式的批注都出现在课文的开端,不仅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更能激发出学生读书的兴趣。还有一些提问式批注出现在课文的中间或者末尾,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或者对内容做更深一步的探讨,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如《雨的四季》中,批注四: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最后一段的批注是: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到最后一段改称“你”?这些批注通过提问,让学生能更进一步去思考作者对雨的情感态度,最终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是理解赏析式批注。这一类批注在课文中出现的比例也较高。这一类的批注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通过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莎莉文老师出场后,编者作了如下批注:启示真理,给“我”以爱——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这样的批注让学生在看到这里时能清楚地知道莎莉文老师是如何重塑“我”的生命的。二是通过赏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法、用词等,还让学生学会品读课文的方法。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课文开端作了如下批注: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埋下伏笔。这是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如《雨的四季》中些不同季节的雨时,编者批注:春雨“洗淋”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雨的不同特点。这些批注在点明课文内容的同時,也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这些写法的作用是什么?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写法吗?
三是提示读书方法的批注。这类批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女娲造人》一课,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这个批注提示学生要学会边读边画。在《荷叶母亲》一课中,编者在批注中提示“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这些批注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提示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学的空间。
部编本教材把阅读课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教读课以教师讲为主,而自读课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自读课文是以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以自读课文为学习材料,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意识,把教读课所学的知识、方法加以迁移,在实际运用中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自读课并不是教师不用教,而是要想方设法地教会学生怎么去学,引导学生自己动起来。那到底要怎么做呢?按照教材编者的意图,笔者认为课文的旁批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首先,善于利用批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然自读课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至关重要。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呢?在自读课文中,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会设置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上《动物笑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笑谈”的含义,笔者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就利用课文的第一个旁批:“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更是用“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些词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其次,区分运用不同的批注类型,设计学生活动。不同的批注,对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所起的作用事不一样的。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批注加以区分。记得去年在听肖培东老师的《一颗小桃树》时,肖老师开始上课时,便问同学们:“同学们,这篇课文和别的课文有什么区别?”生答:“这篇课文有五个批注。”“那里面有几个是问题呢?”“三个。”“三个问题中你能解决的有哪几个?”……“五个批注中哪个批注告诉了你读书方法?”然后整堂课,肖老师围绕课文批注中提供的问题和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积极表达。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负责组织、引导和点拨。整个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利用批注开展学习的场面,肖老师是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再次,举一反三,在实践运用中积累学习方法,为真正的独立阅读储备能力。如《雨的四季》一课中,编者批注:春雨“洗淋”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雨的不同特点。教师在分析这个批注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分别写出了春雨和夏雨什么样的特点?接着从品析用词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批注中词语赏析的方法,然后布置学生再找一找、品一品课文中类似的准确用词,加以品析和批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立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让学生能够借助旁批,学会自主阅读,能够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航行,那么自读课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南塘镇中学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