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摄食训练前后给予吸痰护理的疗效观察

2018-10-13邓富春

关键词:摄食功能障碍口腔

邓富春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贵州 兴义 562400)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这一并发症的形成不仅会造成进食困难,还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增加肺炎发生风险,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干扰[1]。为了评估摄食训练的价值,本研究将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1.3±2.2)岁;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1.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指导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每日2次的频率,进行口腔器官运动训练、冷刺激、呼吸训练及吞咽手法动作训练等。每次训练控制在10~15 min左右。持续训练2周。

1.2.2 摄食训练

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指导观察组患者进行摄食训练:(1)摄食训练时间及频率。分别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前后给予吸痰,指导患者利用摄食训练纠正其吞咽功能障碍。每日摄食训练1~2次,并在摄食训练前后给予吸痰,每次摄食训练时间以15 min为宜。(2)体位选择。行摄食训练前,指导脑卒中患者给予吸痰清洁口腔。根据脑卒中患者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体位。在患侧以厚枕垫于肩下取30°仰卧位,于健侧喂食,进食结束后,将其床头抬高30°~40°,以防反流;如患者可自主坐起指导其取头正中、颈前屈位,预防误咽以保护气道。(3)食物选择。指导脑卒中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合理选择食物温度、形态、进食量。按照糊状食物、烂饭、稀流质、浓流质及固体食物的顺序,逐渐变更摄食训练所选用食物形态,逐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摄食量的选择以初次1~4 mL为宜,随后酌情递增。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吞咽造影下存在误吸,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有效:吞咽造影检查下无误吸但有食物残留于会厌谷及梨状窦;患者的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显效:吞咽造影检查下无误吸,会厌谷及梨状窦无残留,患者的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脑卒中的危害在于:多数患者预后欠佳。吞咽功能障碍作为脑卒中常见后遗症,其形成可加剧患者肺炎的发生及营养不良等种种痛苦体验。如何纠正其吞咽功能成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主要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进行干预,将其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效果尚可。

摄食训练是一种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重建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肺炎风险并减轻患者痛苦体验的,降低患者住院费用。这种干预方法是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摄食训练前后给予吸痰护理,此操作有利于促进患者口腔敏感性的提高,进食前后口腔与咽部的清洁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是一项重要措施。

本研究将83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均优于对照组81.58%、(66.38±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摄食训练的应用价值。

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中进行口腔与咽部的清洁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是一项重要措施,可推行摄食训练前后给予吸痰护理干预方法。

猜你喜欢

摄食功能障碍口腔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泥鳅幼鱼昼夜摄食节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