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化池塘序批式养殖系统构建技术与应用效果

2018-10-12顾兆俊程果锋田昌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顾兆俊 程果锋 田昌凤

摘要 为了提高池塘养殖系统的效益,构建设施化池塘序批式养殖系统,并从养殖结果、水质状况、经济效益等方面总结其应用效果,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序批式养殖系统;设施化池塘;构建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14-02

序批式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具有高度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特点,可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养殖要求和工业化管理需要,实现高效养殖、富营养物质资源化利用。大宗淡水鱼池塘轮捕轮放高密度养殖存在养殖生物相互影响大、生态效率低、连续生产可控性差、净化能力不足、排污效果差等问题[1]。因此,构建序批式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于大宗淡水鱼养殖尤为重要,可使养殖水产品错季分批上市,改变了传统池塘“春播秋收”的养殖方式,避免了养殖产品秋冬季集中上市,造成市场过于饱和、价格低迷的现象。

1 构建技术

1.1 设施化系统工艺

设施化池塘序批式养殖系统是在原有的养殖池塘上进行优化构建,利用池塘20%水面构建养殖不同规格鱼类的流水养殖区,其余80%水面的阔水区养殖滤杂食性鱼类(图1)。吃食性鱼类养殖区设计有3排鱼池,分别为小规格鱼种养殖池、矩形大规格鱼种养殖池和切角方形成鱼养殖池,每排鱼池由3种不同规格的鱼池组成1个养殖单元,3个养殖单元面积比为1.0∶1.0∶3.5,在每1个养殖单元中2个矩形鱼种养殖池的分隔墙上设计有过鱼闸门,用于将不同规格的鱼筛分到相应的养殖池中[2]。

养殖池与养殖池之间都是互通的,最终集中在切角方形养殖池集中排污。切角方形养殖池底部为中间低、周围高的锅底形,从中心到周围的坡度为1%,养殖池底部设计有集污装置,侧面有吸污装置,池面安装涌浪机,将养殖池内比重较大的污物搜集到养殖池底中央,通过集污装置和吸污装置排出养殖池外集中处理;而水体中比重较小的粪便、残饵等上浮到水体中,随水流进入滤杂食性养殖区,为滤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既保障了吃食鱼类养殖区的水质,又滿足滤杂食性鱼类饵料需要,可有效提高池塘的养殖生态效果,减少养殖污染[3]。

养殖池塘通过工程化改造后,将滤杂食性养殖区的水体提升到吃食性鱼类养殖区,经过吃食性鱼类养殖区的生态沟渠过滤后,再通过过水堰返回到滤杂食性鱼类养殖区,形成序批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1.2 序批式养殖工艺

吃食性鱼类养殖区可分为养殖一区(前端3个大池)、养殖二区(中间一排小池)、养殖三区(末端一排小池)(图2)。养殖一区放养规格为200 g/尾及以上的鱼种,养殖二区放养 125~150 g/尾规格的鱼种,养殖三区放养50~75 g/尾规格的鱼种。大规格鱼种按照15 000尾/hm2放养,中规格鱼种按照7 500尾/hm2放养,小规格鱼种按照22 500尾/hm2放养;放养的鱼种必须是1龄团头鲂鱼种,不可使用2龄及以上的鱼种。在实践生产中,1龄团头鲂鱼种的养成规格一般在50~200 g/尾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养殖一区放养的鱼种越大越好,而养殖三区由于放养数量多,则鱼种规格宜小不宜大[4-5]。

6月底至7月初,养殖一区的鱼养至500 g左右规格时上市,为第一茬养殖;然后将养殖二区的鱼赶入养殖一区,养殖二区和养殖三区的闸门打开合并为一个养殖区,开始第二茬养殖。8月底至9月初,从养殖二区赶入养殖一区的鱼长至600 g左右规格时上市,第二茬养殖结束;然后把3个养殖区的闸门全部打开合并为一个大养殖区,开始第三茬养殖。直至年底,大养殖区的鱼养至750 g左右规格时上市,整个序批式养殖周期结束。

2 应用效果

2.1 养殖结果

设施化池塘序批式养殖系统以团头鲂作为养殖对象,从3月底开始养殖,至11月底全部起捕结束,完成整个养殖周期。由统计结果(表1)可知,团头鲂总产量为12 606 kg,平均产量超过27 t/hm2,滤杂食性鱼类平均产量也将近2 250 kg/hm2。

由于前期在养殖三区中养殖密度过高,且考虑到单位水体承载力问题,通过控制投饲来限制其阶段性生长速度,因而第三茬团头鲂的成活率相对较低,且规格没有达到预期的750 g左右,但总的产量在池塘养殖中还是较为可观的。鲢鱼、鳙鱼由于放养在净化区中,其水中浮游动植物和饲料残饵等较传统池塘少,因而生长情况相对较差[6]。

2.2 水质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总氮和亚硝态氮能够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内,总氮的质量浓度均没有超过淡水排放标准中的总氮值,亚硝酸盐的平均值在0.2 mg/L以内;总磷和氨氮值前期较高,但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系统内的水处理设施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2.3 经济效益

序批式集约化养殖系统可以使商品鱼错季分批上市,一般传统池塘养殖团头鲂在10—11月集中上市,近2年来的塘口价在10元/kg左右。序批式养殖方式中,有26%的鱼在7月初上市,均价在14元/kg左右;有17%的鱼在8月底上市,均价在12元/kg左右;剩余的鱼在11月上市。从养殖经济效益看(表3),采用序批式养殖方式可保障有50%的养殖鱼类错开了集中上市期,在相同养殖产量下,直接经济收益平均提高了14%左右。

2.4 其他收益

设施化池塘序批式养殖系统的其他收益如下。一是一般池塘养殖平均每个月排水换水20%~30%,该系统每个月仅需补充5%以内的蒸发水;二是一般池塘养殖一个周期内需要泼洒4~6次的水体消毒类制剂和杀寄生虫类制剂,该系统在正常运行下则不需要;三是系统内有30%的面积种植了水生植物,有生态效益和美观效益,同时15%的面积种植可食用水生植物,平均产量3~6 kg/hm2,增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四是系统通过定点定时的日常管理,尤其是投饲管理,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少了投饲浪费率,从而间接降低了投饲系统和养殖污染输出;五是系统模式也降低了日常的人工投入,尤其是拉网起捕时的劳力成本。0.47 hm2池塘传统养殖拉网1次需10人工作30 min,该养殖系统只需4~6人工作10~15 min。

3 结语

序批式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具有高度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特点,可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养殖要求和工业化管理需要,实现高效养殖、富营养物质资源化利用,可使养殖水产品可错季分批上市,改变了传统池塘“春播秋收”的养殖方式,避免了养殖产品秋冬季集中上市,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刘兴国,朱浩,顾兆俊,等.一种提高能效的养殖池塘系统:中国,201410415815.6[P].2014-12-03.

[2] 刘兴国.新型高效设施化池塘养殖系统构建与应用[J].科学养鱼,2016(9):18-20.

[3] 胡庚东,宋超,陈家长,等.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构建及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82-86.

[4] 刘兴国,刘兆普,徐皓,等.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237-244.

[5] 田昌凤,刘兴国,车轩,等.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8):183-190.

[6] 周翔.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污染特征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