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城县养殖水域滩涂利用综合评价分析

2018-10-12张英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张英民

摘要 本文从蒙城县水域滩涂资源状况、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生物资源状况、水域环境状况、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及水产养殖前景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蒙城县水域滩涂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养殖业现状;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X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11-02

1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1.1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1.1 地理位置。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5′43″~116 °49′25″、北纬32°55 ′29″~33°29′04″,东邻怀远县,南接凤台县,西连利辛县,西北与涡阳县毗邻,北部与濉溪县接壤。

1.1.2 地形地貌。蒙城县面积为2 091 km2,约占安徽省面积的1.54%。地形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坡降为1/8 500,全县平均海拔约25.0 m,西北部海拔约29.5 m、东南部海拔约21.0 m。

1.1.3 河流水系。蒙城县河流属淮河水系,涡河、蒙阜河、北淝河、芡河、茨淮新河构成蒙城县五大水系。涡河是天然主干河道,流域面积682 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3,境内长55 km,自西北向东南横穿县城中部。主要河流两岸支流呈现叶脉状,主要有凤凰沟、北凤沟、沙沟、白杨沟、黄练沟、港河、行水沟、蒙凤河、义蒙河、泥沟、西孙沟和东孙沟等[1]。

1.1.4 水域类型。蒙城县水域依水域、区域性质可分为池塘、河沟2种类型,依所有制形式可划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种类型。全民所有制水域有县城西郊县鱼苗养殖场水面8.67 hm2,涡河水面1 266.67 hm2,北淝河水面386.67 hm2,南芡河水面340.00 hm2,茨淮新河水面406.67 hm2,蒙阜河水面48.00 hm2,涡河、北淝河、蒙阜河、南芡河故道面积206.67 hm2和城南新区公园水系水面100.00 hm2;集体所有制水域为全民所有制水域以外的所有水域,包括城郊、农村大小池塘、中沟、砖瓦场等集体、个体企业开发形成的水面。

1.1.5 水域面积。全县水域面积共有6 666.67 hm2,其中河沟水面3 533.33 hm2、池塘水面3 133.34 hm2,分别占全县总水面的53%和47%。

1.2 自然气候条件

蒙城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渔业生产;但春季干旱、冬寒晴燥,气候变化比较突然,也对渔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1.2.1 气温和日照。蒙城县年均气温14.8 ℃,无霜期212 d,年平均日照数为2 351.5 h,日照百分率为54%,具有雨热共济、光温同时的气候特点。1—7月为升温期、8—12月为降温期,春季(4月)气温回升至秋末(10月)气温下降是鱼类的生长季节,养殖期7个月,基本满足了温水性鱼类的生长发育,但较长的低温期对部分暖水性的鱼类、甲鱼等水生动物生长较为不利,需人为采取措施。

1.2.2 降水量。蒙城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23.3 mm,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年内及年际间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易造成旱涝自然灾害。6—8月降雨较集中,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旱时农村坑塘及大部分河沟干涸;涝时由于排水泄洪需要,易造成逃鱼、跑鱼情况发生;特殊的降水情况严重影响渔业生产。

1.3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经对涡河、芡河、蒙阜河、北淝河、茨淮新河及其支流、水域采样测定,分析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3.1 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共有28属,分别为原生动物4属、枝角类9属、轮虫8属、桡足类7属。县内主要河道的浮游生物含量差異较大,枯水期较丰水期大,季节性差异明显。

1.3.2 底栖生物。常见的底栖生物共有15种,其中腹足纲3 种、水生昆虫纲7种、瓣鳃纲2种、寡毛纲1种、甲壳纲2种等。

1.3.3 浮游植物。常见的浮游植物共有8门72属,分别为硅藻12属、绿藻26属、蓝藻18属、金藻4属、黄藻4属、甲藻4属、裸藻门2属和软藻门2属。

1.3.4 水生维管束植物。除已受污染的河段外,大多河道水质较好,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对渔业生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初步调查,目前分布较多的水生植物有11种。但在有些河段,特别是污染河段、水质较肥河段,空心莲子草已成为优势种群,不利于渔业生产。

1.3.5 鱼类资源。已发现的本地鱼类品种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本地鲤鱼、鲫鱼、长春鳊、团头鲂、荷包红鲤、散鳞镜鲤、麦穗鱼、棒花鱼、餐条、红鳍鲤、青梢红鲤、翘嘴红舶、草螃鲏、泥鳅、刺鳅、花斑副沙鳅、黄颡鱼、黄鳝、缎虎鱼、乌鱼、鲶鱼、鳜鱼等。目前,全县鱼类有42种,较20世纪80年代有所减少。近年来,受水质污染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明显发生了很大变化,鱼获物中大型鱼类减少、中小型鱼类特别是小型鱼类比例增加、年龄趋向低龄化,鱼类自然产卵场遭到破坏,产卵规模明显缩减。

1.4 水域环境状况

蒙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光、温、水条件较好。除部分污染河段外,大部分水体适于渔业生产,水体理化性状较好,营养盐类丰富。

1.4.1 水温。县境内各水域水温差异不大。据测定,4—11月水温在14 ℃以上,其中6—8月水温为26~29 ℃。

1.4.2 透明度及水色。20世纪80年代以前,蒙城县养殖业发展缓慢、工矿企业较少,河道水质十分清新,透明度多在40~80 cm之间。一般冬季水色清淡,夏季多数河段水色淡绿、部分淡黄色。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各大河道水质趋肥,加之生活污水及工矿企业污水的影响,透明度明显低于往年,一般在30~50 cm之间;部分河段污染严重,水色发暗,甚至发黑,造成水面荒废,对渔业发展十分不利。

1.4.3 溶氧和pH值。据测定,蒙城县境内的各类水域(污染河段除外)溶氧量为4~8 mg/L,pH值6.5~8.5,夏季变化幅度较大,春季、秋季变幅小,冬季最稳定,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

1.4.4 营养盐。除已受污染的河道外,各河道水域营养盐含量差别不大,比较适宜渔业生产。其中,氨态氮约0.11mg/L,硝酸态氮为0.030~0.0750 mg/L,钙含量为16.18~25.65 mg/L,镁含量为4.74~7.29 mg/L,磷含量为0.04~1.75 mg/L,总硬度为1.15~1.66 mEq/L,总碱度为1.21~2.10 mEq/L。

1.5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根据蒙城县水域滩涂资源、水文气候条件、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环境状况,分析评价水域滩涂承载力。结果表明,农村池塘承载力在产量2 250 kg/hm2内,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水产限养区河道在养殖面积不超过总水面30%的情况下,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2.1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蒙城县渔业生产水域主要分为池塘、河沟2种类型,河沟养鱼主要有网箱、围网、栏网3种形式。多年来,由于渔业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渔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水产跨越工程的实施,蒙城县池塘养殖面积、河沟养殖面积和水产品总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蒙城县总水面6 666.67 hm2,2017年水产养殖总面积3 181.00 h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 095.00 hm2、河沟养殖面积1 086.00 hm2,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比例达47.7%。水产品总产量13 954 t,其中养殖产量11 447 t、捕捞产量2 507 t,渔业经济总产值25 168万元。

蒙城县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是以四大家鱼为主的常规品种和一些名优水产品种。近年来,随着渔业结构的调整、养殖品种的优化,蒙城县名优水产品养殖迅速发展,产量效益均有大幅度提高,名优水产品种主要有河蟹、小龙虾、甲鱼、黄鳝、鳜鱼、乌鳢等。2017年,分类养殖生产情况为青鱼219 t、草鱼2 698 t、鲢鱼1 786 t、鳙鱼770 t、鲤鱼622 t、小龙虾700 t、鲫鱼1 896 t、鳊鱼488 t、泥鳅482 t、鲶鱼51 t、鮰鱼16 t、黄颡鱼193 t、鲈鱼173 t、黄鳝205 t、鳜鱼175 t、乌鳢163 t。

2.2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及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是渔业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为渔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外向市场。水域水质优良,无污染,天然饵料丰富,是良好的养殖场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为蒙城县水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广阔市场。二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充沛的水资源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为鱼类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三是水产资源丰富,水面广、品种多、品质优。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是蒙城县的主要经济鱼类,鳜鱼、青虾、小龙虾、甲鱼、乌鳢、鳊、黄颡鱼、黄鳝等是有较高经济價值的名优经济鱼品种。蒙城县独有的芡河鳜鱼青虾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本土名特优鱼类的发展提供了种质来源和基础。四是休闲垂钓观光渔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水产业的多轮驱动开辟了一片全新的领域,促进了水产业的多向发展[3-4]。五是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的实施,为蒙城县水稻种植区发展渔业生产指明方向,而全县2 000 hm2水稻种植面积也为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的实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六是各项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优质、安全水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保障。渔业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渔业增殖放流力度加大、渔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渔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按照优质、高效、安全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蒙城县水产养殖业在养殖模式上推广集约高效、综合种养,在养殖品种上突出名特优新,在养殖理念上注重生态健康,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水产养殖业发展格局。

4 参考文献

[1] 张春雨.蒙城县水域、滩涂自然资源与生物资源状况调查[J].农技服务,2016,33(5):243.

[2] 任加云,李学平,刘娟娟,等.黄河三角洲北海新区养殖水域水质监测与评价[J].海洋湖沼通报,2015(2):53-58.

[3] 徐志进.关于舟山地区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思考[J].河北渔业,2013(3):56-58.

[4] 贺玉良,杨元昊,王绿洲,等.陕西大宗鱼类养殖水域环境现状与质量状况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10,31(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