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市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服务对策

2018-10-12张良玉魏丽欣李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对策

张良玉 魏丽欣 李芝

摘要 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是气象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保定市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生產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以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服务;对策;河北保定

中图分类号 S16;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95-01

保定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热同季,土壤肥沃,耕地条件良好,非常利于农业、林业、牧业生产。保定市为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保定市气象灾害频发,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低温等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保定市气象部门根据农业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减灾防灾措施,以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1 保定市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1.1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在保定市发生频率较高,为春旱、伏旱和秋旱。保定市春天多风少降水,对于冬小麦返青影响较大,长时间缺水,土壤墒情匮乏,无法满足冬小麦正常生长;同时,春旱会推迟春耕作物播种时期。保定市6—8月气温高,此时为玉米和高粱拔节期,长时间无降水形成伏旱会导致农作物植株枯萎,严重时大批作物枯死、绝收。玉米、高粱抽穗期高温干旱会导致抽穗期推迟或焦花。秋季是农作物灌浆成熟期,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干旱会降低作物产量。

1.2 洪涝灾害

保定市降水集中在6—9月,持续暴雨会冲毁大片农田和堤坝,引发洪灾,同时导致水土流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保定市洪涝灾害主要发生于7—8月,此时正值农作物生育期,强降水冲毁农田,在地势较低处大量积涝,农作物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受高温天气影响,根系易死亡或植株提前衰老,影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1-2]。

1.3 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是保定市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降雹时会伴随着雷雨、大风天气。冰雹灾害发生时间短,但危害却很大。保定市冰雹通常发生于4—10月,集中在6—8月,冰雹灾害对农作物果实破坏较大,产生烂果、畸果,严重影响农作物果实品质。同时,骤然降温会抑制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冰雹会导致农田土壤板结,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

1.4 大风灾害

保定市风灾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4—5月风灾危害最大。春季气温回升,土壤表层蒸发加大,加剧土壤水分流失,大风常引发浮尘或沙尘暴。此时正值农作物出苗、幼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产量;重则苗死花落。同时,大风刮走土壤中有机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对第2年农业生产不利。

1.5 干热风

干热风一般发生在5月至6月中旬,正值小麦开花、灌浆、成熟期。在干热风作用下,小麦植株水分失衡,光合作用受阻,迫使小麦早熟、麦粒干瘪,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3]。

1.6 低温冻害

保定市低温冻害发生于3—5月和10—11月。3月正值保定市春耕播种期,低温冻害会造成春耕播种延迟,缩短农作物春化时间,植株作物根系不发达,出苗率低、苗弱。10—11月出现低温霜冻,此时正值农作物收获季节,相对于春季低温冻害,此时损失较小。

1.7 雾霾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保定市雾霾天气日益增多。雾霾削弱了农作物正常光合作用,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2 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对策

2.1 建设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要提高天气预报预警准确度,加大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建设,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提升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及强度预测精度,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完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建立特色农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重点区域防灾抗灾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气象技术支撑[4-5]。

2.2 提高气象部门中长期天气预测分析水平

气象预报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关键环节,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是适应“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根本保障。气象部门要瞄准社会生活实际需要,依靠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现代预报手段,着力提高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当好防灾减灾队伍前哨和参谋[6]。

2.3 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

农民自身文化程度低,对于气象灾害知识了解贫乏,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有限。气象部门要加大气象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安装乡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和LED电子显示屏,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向农村传递气象灾害信息,同时备好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增强农民防灾减灾的能力,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7-9]。

3 结语

气象部门要把为农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农业气象预报,细化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手段,深化直通式气象服务;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有序发展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4 参考文献

[1] 李晶,林蓉,张海娜,等.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63-3566.

[2] 乔盛西.湖北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减灾对策[J].气象,1991,17(4):33-37.

[3] 褚超.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416.

[4] 石大山,李雪,张玲,等.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6):289-290.

[5] 王芦.气象为现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服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23):193.

[6] 卢双玲.关于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8):409.

[7] 郝东敏,隋岩,任广治,等.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增刊2):313-315.

[8] 夏旦丹.自然灾害对浙江农业的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建议[J].浙江水利科技,2013,41(4):21-24.

[9] 贾敬敦.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科技创新[J].中国减灾,2012(11):24.

猜你喜欢

农业气象灾害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探索构建
建立气象灾害评估机制 降低农业经济损失
基于VB.net的农业气象灾害查询系统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