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12月12—21日辽阳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分析

2018-10-12高凌峰赵婷婷安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辽阳能见度风速

高凌峰 赵婷婷 安娟

摘要 2016年12月12—21日辽阳地区出现持续雾霾过程,其中20日20:00能见度达到最低,为1 km。本文分析500 hPa、850 hPa、地面气压、垂直温度、垂直湿度和垂直风场演变,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850 hPa气压场较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地面位于高压后部或弱气压场内,有利于华北地区污染物向辽阳地区的水平输送及累积;底层逆温层的持续存在为此次雾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湿度的增加,使污染物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消光作用增强,能见度降低。

关键词 雾霾;逆温;相对湿度;辽宁辽阳;2016年12月12—21日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89-0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空气污染日趋加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2]。2016年12月12—21日辽阳地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过程,由辽阳市观测站每6 h观测数据(图1)可知,16日20:00,辽阳市能见度为15.7 km,17日2:00起能见度明显下降,18日14:00出现短暂转好后又明显下降,19—21日能见度持续偏低,20日20:00能见度最低(为1 km)。对照相对湿度及PM2.5浓度来看,17—21日辽阳市相对湿度在60%~95%之间,其中19—21日相对湿度较大,且PM2.5浓度较高,基本维持在150 μg/m3以上,较高浓度的气溶胶粒子通过吸湿作用吸收水汽,使消光作用增强,能见度下降明显[3-4]。

1 天气形势分析

由图2(a)可知,2016年12月17—21日,500 hPa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110°E附近多短波槽发展,辽宁地区受弱偏西气流或弱西南气流控制。19—20日,先后有2个短波槽影响辽宁地区,但势力较弱或位置偏北,受槽前弱西南气流影响,辽阳地区相对湿度加大。由图2(b)可知,850 hPa辽阳地区气压场较弱或位于均压场内,气压梯度、水平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雾霾加重,能见度变差。21日南部有一短波槽逐渐东移发展,850 hPa低值系统加强并向东北方向移动,20:00开始影响辽宁地区,使氣压梯度增大,风速加大,霾减弱,能见度转好。22日8:00位于110°E附近的高空槽加强东移影响辽宁地区,辽宁地区处于槽前西南气流中,西南风加大,槽的发展使低层低值系统进一步加强,辽宁地区位于其第二象限,受东北气流影响,中层有较强的西南风,低层有明显的东北风,风的垂直风切变较大,大气层结位势不稳定,有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使能见度进一步好转,20:00高空槽过境,霾消散。地面上,17—18日辽阳地区位于高压后部,地面以西南风为主,有利于来自华北地区的污染物向辽阳地区输送;19—21日白天,影响辽阳地区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地面风速较小,12月正值取暖季,使污染物及水汽在辽阳地区累积不易扩散;21日夜间受地面气旋后部偏北风影响,扩散条件转好,能见度转好;22日受冷空气影响,霾消散。

2 气象要素分析

2.1 温度特征

由图3可知,17—21日辽阳地区均出现了逆温层,其中17—19日逆温层主要位于近地面层,20—21日近地面层及低层大气均出现逆温层,从而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同时阻止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进一步使近地面层的污染物浓度增大。

2.2 湿度特征

由图4可知,17—21日8:00,辽阳地区近地面层相对湿度均在80%~90%之间,底层相对湿度较高,其中17—19日相对湿度随高度减小,20—21日受高空槽影响,相对湿度随高度先减小后增大。较大的相对湿度使污染物气溶胶粒子吸水,消光作用增强,能见度降低。

2.3 风特征

低层风向、风速的变化直接影响空气中污染物的聚散及其浓度分布[5-6]。2016年12月17—21日风随高度变化时间剖面图见图5,由图5可知,17—21日辽阳地区近地面层及对流层低层风速均较小,具体表现为20—21日850 hPa以下风速均在4 m/s以下,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及水平输送。

3 结论

(1)2016年12月12—21日辽阳地区雾霾天气发生时正值取暖季,辽阳当地也是污染物源地;500 hPa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850 hPa气压场较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地面位于高压后部或弱气压场内,有利于华北地区污染物向辽阳地区水平输送及累积。

(2)底层逆温层的持续存在为此次雾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3)相对湿度的增加,使污染物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消光作用增强,能见度降低。

4 参考文献

[1] 吴兑,廖国莲,邓雪娇,等.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1):1-9.

[2] 曹伟华,梁旭东,李青春.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学报,2013,71(5):940-951.

[3] 过宇飞,刘端阳,周彬,等.无锡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气象,2013,39(10):1314-1324.

[4] 颜玉倩,朱克云,张杰,等.成都地区春季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及预测[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32(1):33-39.

[5] 周文君,平海波,刘端阳,等.江苏盐城地区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J].气象,2016,42(7):838-846.

[6] 赵桂香,杜莉,卫丽萍,等.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28(5):871-878.

猜你喜欢

辽阳能见度风速
从明清到近代: 试析交通因素对辽阳的影响
澳大利亚辽宁商会考察团走进辽阳
2006—2016年平凉市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原州区近30年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见度与NOx、NO2日变化关系分析研究
忠旺系
浅析常州市PM2.5对能见度干扰
风速概率分布对风电齿轮
南京市气溶胶和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
《函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