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泽县平川镇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8-10-12牛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优势建议

牛俊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临泽县平川镇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分析了平川镇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平川镇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下经济;优势;问题;建议;甘肃临泽;平川镇

中图分类号 S759;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51-01

临泽县平川镇辖10个行政村,111个合作社,5 511户,20 370人,201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6 742.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478.6元。近年来,平川镇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大规模造林绿化为载体,以北部沿山特色林果业带和张罗公路绿色通道建设为轴线的林网工程逐步实施,平川镇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 基本情况

平川镇有宜林地8 213.00 hm2,有林地面积298.76 hm2,森林覆盖率为4.6%。现有公益林1 524.13 hm2,退耕还林307.68 hm2,露地葡萄133.31 hm2,温室葡萄3.33 hm2,红枣面积272.23 hm2,其他杂果65.03 hm2,涉及林下经济870.67 hm2,初步形成了林禽、林畜、林药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示范场户。

1.1 林药模式

以黄家堡村林场为代表,建成黄家堡苁蓉家庭林场,该林场于2011年8月注资3 220万元成立,是一家集防沙治沙、林下中药材肉苁蓉的种植及加工、林下畜禽养殖为一体的新型家庭林场,栽植杨树20万株,定植梭梭533.33 hm2,嫁接肉苁蓉 266.67 hm2,2014年林场销售收入达184万元,实现净利润110万元。

1.2 林畜模式

以养羊为载体的林畜模式是平川镇主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其中苁蓉林场养羊800只,五里墩村荣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羊150只,兴旺林场养羊250只,三二村农户养羊100只。

1.3 林草模式

以兴旺林场为代表,栽植新疆杨20万株,种植苜蓿46.67 hm2,年收入80万元。2018年,在苁蓉林场建设林间饲草基地53.33 hm2,其中种植苜蓿13.33 hm2。

1.4 林禽模式

临泽县荣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2.67 hm2土地用于养鸡、养羊,年养鸡量达3万只,实现年收入50万元,黄家堡苁蓉林场养鸡500只。

2 平川镇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平川镇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平川镇已具备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一是林地资源较丰富,全镇有林地面积298.76万hm2,其中享受国家补助的退耕还林地307.68 hm2,享受国家补助的公益林1 524.13 hm2;二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条件成熟,全镇出现一批发展林下经济的示范场户,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三是销售前景广阔,林下种养业产品均有较好的销路,大力发展林下种养循环经济是驱动创新载体的重要抓手,可为促进平川镇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四是集体林地股份制改革为林下经济发展铺路,通过集体林地股份制改革,加速了林地流转的步伐,生态资源得以整合;五是比较效益明显,以荣基专业合作社为例,一间鸡舍可养鸡2 000只,每年可养3茬,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年可获利15万元,通过林下养殖,每只羊可以节约50~80元的饲草费用,比较效益十分可观。

3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虽然平川镇林下经济有一批示范场户,但仍然处于初始化阶段。一是规模小,除苁蓉林场、兴旺林场外,其他都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龙头企业;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三是单个承包户劳动力少,年轻劳力外出务工,年长劳动力更多的精力需要放在粮田耕作上;四是林地发展种养业,需要拦网投资,多数农户资金不足,资金制约因素大,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上缺乏发展后劲;五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水、电等设施无法满足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抑制了林农种地和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六是林农自身管理投入不够,树木干枯、盗树现象较为严重,树种品种质量差,加之木材市场疲软,使一些种植户感到种树周期长、见效慢,不如种粮食收益快,自身又缺劳力、资金、看护手段,宁愿毁树种田,对发展林业和林下经济极为不利。

4 建议

4.1 选择适宜的林下经济模式

选择适宜平川镇的林下经济模式,尤其是在林药经济发展上做文章。依托苁蓉林场,借鉴已形成的种植经验,继续扩大苁蓉种植面积,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加大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继续巩固与天水岐黄药业公司的合作关系。

4.2 发展循环经济

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做文章,依托平川鎮玉米制种秸秆优势,结合张掖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路径,以平时森林管护砍下的枝杈、木材加工剩余的木屑等作为原料,在北部荒滩新建食用菌大棚,发展食用菌和饲养家禽,废弃的菌棒和家禽粪便为林木提供有机肥料,走混合循环发展之路,既促进林业发展,又增加农民收入[1-2]。

4.3 加快集体林地股份制改革

通过集体林地股份制改革工作,在保证林木生产的同时,激励部分有技术有资金的专业户进行流转,投资林地基础设施和禽舍,走规模化经营之路,真正把林下经济做强做大。培育龙头,示范带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种养户实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3-4]。

4.4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以林为重点,在造林更新上下功夫,按照性质不变、功能不减的原则,明确以林换林的发展路径,大力培育以特色林果业为主的林禽种养模式[1-2]。二是以北部沿山特色林果业带为载体,以陈军西瓜专业合作社为统领,建立“合作社+农户”的葡萄西瓜套种模式,葡萄套种西瓜的模式在三二村已经出现,但是技术含量低、品种差、规模小,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发展林瓜种植模式。此外,发展露地葡萄+甜菜种植模式也是一种探索。三是依托红枣花粉资源,发展林蜂种养模式。四是依托锁龙潭旅游资源优势,加上苁蓉林场发展油牡丹的机遇,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森林旅游模式。五是发展农家乐等服务行业模式,发挥农村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林下旅游服务模式。

4.5 整合资源

整合多部门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技术智力支持和金融服务。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对发展林下经济较好示范场户给予适当资金补助政策扶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5]。

4.6 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3-4]。

5 参考文献

[1] 苗雨露,周杨,杨春宁,等.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森林工程,2015,31(5):35-39.

[2] 袁军,石斌,谭晓风.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J].经济林研究,2015,33(2):163-166.

[3] 朱培林,房海灵.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4,42(6):35-39.

[4] 杜德鱼.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5):264-268.

[5] 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优势建议
画与话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FOOD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