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刺果种质资源研究

2018-10-12郑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分布种质资源叶片

摘要 青刺果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果可榨取高级食用植物油,是高寒贫困山区脱贫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发掘优质青刺果种质资源,培养优良青刺果品种对于青刺果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调查了青刺果种质资源分布,分析比较了青刺果主要产区丽江、迪庆地区青刺果叶片大小性状,以期为今后青刺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刺果;种质资源;分布;叶片

中图分类号 S56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80-02

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le)为蔷薇科(Rosaecae)扁核木属(Prinsepia Royle)多年生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西藏、贵州、四川及印度部分地区[1]。青刺果又称扁核木,别名青刺尖、打油果,生长在海拔1 800~3 600 m的山坡、荒地、路边和背阴灌丛中,耐严寒。云南以丽江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产地,全市野生青刺果现有资源约2万hm2 [2-4]。青刺果全株可入药,茎段晒干可泡水饮用,也可以凉拌,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果可榨油,是一种天然的高级食用植物油,从青刺果油中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来看,青刺果油3种脂肪酸比例接近1∶1∶1,从营养均衡来看,青刺果油更符合科学的人体生理代谢需求[5-6]。丽江贡和集团等企业已生产出青刺果油、青刺果软胶囊、青刺果婴儿护肤油和青刺尖茶等系列产品[7]。目前,对于青刺果种质资源调查、种质资源分析及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甚少,本研究将对云南丽江、迪庆两大主产区青刺果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青刺果优质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研究参考。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1.1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地方志等相关资料,走访青刺果榨油坊及相关企业,对青刺果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随机采集丽江、迪庆野生青刺果一年生枝条分化成熟叶片(100片),测量其长、宽。

1.2 调查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查清青刺果种质资源分布情况,了解青刺果种植及产业相关情况。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青刺果种质资源的分布

通过调查及前期文献调研结果表明,青刺果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地区(图1),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部分地区。我国青刺果的主要产区为云南省丽江、迪庆和大理地区。青刺果是一种落叶灌木,喜光、喜湿润气候,耐干旱、耐严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其主干具有浅纵裂,一年生枝条或二年生枝条茎杆为绿色,并着生尖刺,一年生枝条刺尖端附近着生叶片。植株高1.5~3.0 m,丛生,冠幅1.5 m×1.5 m~4.5 m×4.5 m;叶片长椭圆披针形,叶面有光泽,叶片长2.0~6.5 cm、宽1.0~2.5 cm,无毛。总状花序,每花序多为2~3簇,每簇花多为2~3朵,长2~8 cm;花瓣为白色,雄蕊多数。果长椭圆形,暗紫色,长1.0~2.5 cm;开花期较早,春节前后开花,盛花期为1—2月[8-9]。

2.2 青刺果生态环境分布

青刺果一般生长在1 800~3 200 m的山坡、干旱河谷和丛林中。在云南丽江与迪庆两大主产区中,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导致青刺果株高也具有明显的差异。青刺果在丽江地区生长发育良好,株高1.5~3.0 m;而迪庆地区气候条件比较差,土地贫瘠,株高1.5~2.0 m(表1)。通过对丽江、迪庆两大青刺果主产区生态环境比较发现,气候类型、海拔、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年无霜期两大主产区气候差异都非常显著,这也是造成青刺果植株生长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此外,土地贫瘠、管理水平也是造成两大主产区植株形态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

2.3 丽江、迪庆地区青刺果叶片比较

通过采集丽江、迪庆两大主产区青刺果一年生枝条分化成熟叶片,并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其叶片长度、宽度进行比较发现,海拔高度并不是影响青刺果叶片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丽江采集区青刺果叶片长度、宽度明显大于迪庆地区青刺果叶片长度、宽度,其差异十分显著(表2)。

3 结语

近年来,丽江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青刺果产业的发展。青刺果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包括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延缓衰老等药理活性,其潜在的开发价值巨大。本研究通过对青刺果分布区域的调查,特别是对两大主产区丽江、迪庆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青刺果综合指数以丽江地区偏高,与2个地区的海拔高度无关。通过对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测量,可以推测其叶面积也存在差异,叶面积大的植株将获得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贮存更多的营养物质。叶片差异与青刺果果实含油量的关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总的来说,青刺果除了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外,还可以防风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对于贫困高寒山区来说,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重要作物。

4 参考文献

[1] 郑鹏,张玥.我国青刺果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24-14625.

[2] 杜萍,单云,孙卉,等.丽江产野生青刺果油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1,32(20):217-220.

[3] 范志远,习学良,欧阳和,等.青刺果的植物学特性及其人工栽培技术[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4):47-52.

[4] 扬荣喜.开发总花扁核木(青刺果)前景广阔[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6,31(2):40-42.

[5] 王激清,劉全清,马文奇,等.中国养分资源利用状况及调控途径[J].资源科学,2005,27(3):47-53.

[6] 郑鹏,张玥.野生扁核木苗期缺素症状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230-231.

[7] 程静,杨建华.云南青刺果栽培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7,42(5):104-105.

[8] 陈继坤,康图.三江并流区域野生青刺果植物资源及合理开发浅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2):23-27.

[9] 和琼姬,和加卫,王宇萍,等.青刺果研究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7):74-78.

猜你喜欢

分布种质资源叶片
我的植物朋友
叶片雨水痕迹大不同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