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视角下体育网络课程的分析研究
2018-10-12袁红东北石油大学体育教研部黄停停东北石油大学
袁红 东北石油大学体育教研部 黄停停 东北石油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及其周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体育事业产业化的发展。体育运动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仅仅是为了保证身体健康而需要的活动,它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必备的社交活动和为人们提供身体与娱乐放松的一种消费产品。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建设体育网络课程的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驱。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体育网络课程的概念
体育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体育课程,这种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以及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二)市场营销的概念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二、市场营销视角下体育网络课程的市场价值
(一)对互联网教育产业的价值
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创新。互联网的普及与以及网络课程制作技术的运用都不断促进在线教育事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然而网络课程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的创新更有可能重塑人们早已习惯的传统教与学的模式。网络课程是教育资源以相对最优、最合理的方式进行重组,以最大规模、扁平化扩散开来。而体育网络课程作为网络课程的重要又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一个分支在这个网络课程市场上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它更加丰富了在线教育的内容,使在线教育的网络课程比仅仅局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纯理论的课程。其次扩大了网络课程的受众范围,吸引了一大批对体育课程感兴趣的学习者。最后为渴求体育知识的学习者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简洁方便的渠道。
(二)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价值
由于体育课程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以身体运动为基础的一项教与学的课程,而体育教学在中国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被重视的,更有外国的一些学者说中国培育养出来的体育生是一群坐在电脑前的土豆,听起来有点讽刺但却是事实。想要在传统教学中增加体育教学的学时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难,因此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为学生的体育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另一通道。体育网络课程对传统体育课程来说起到补充与辅助的角色,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对体育事业从业者的价值
说到体育事业的从业者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体育教师。当然不可否认体育教师理所应当是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承担者,但处体育教师外,从事健身行业的健身教练、培训人员等也在体育事业从业者行列之中。体育网络课程需要这些人员的加入与支持,而在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不仅满足自身生存的物质需要的也实现了人生价值。例如:体育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除传统教学课堂外另一展示自己、传播知识的舞台。
(四)对体育网络课程学习者的价值
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对于热爱体育、乐于从事体育活动的人群来说无疑会带来诸多好处。首先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在运动时间、运动地点的问题,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有利于帮助那些性格腼腆、惧怕别人目光担心自己不协调的肢体动作带来尴尬而又想运动的人群,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相对安静、独立的运动地点来降低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负担,以更加自由放松的心态去学习,体会体育锻炼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与精神上的愉悦。
三、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
在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互联网+”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对互联网教育产业、传统体育教育、体育事业从业者以及学习者的价值是随着它的不断完善而提升的。如何在不断扩大体育网络课程的市场提升他的价值,接下来我将从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维护、评估三方面来分析:
(一)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
体育网络课程是一种建立在万维网的传输信息密集型技术产品,信息构架与理论方法为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3亿,较2016年底增加5734万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年的95.1%增长到97.5%。(如图1)巨大的潜在用户基数为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但想要更好的建设体育网络课程还要从体育网络课程本身出发。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课程建设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应当相当充足。首先对体育网络课程的潜在用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年龄、性别、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基本信息的收集,接着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对课程的分类、定位等做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课程。其次课程的建设要符合学习者的生理与心理规律,例如:课程设计应当符合动作技能的强化规律,等。
图1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二)体育网络课程的维护
体育网络课程的维护不仅包括课程内容的维护还包括用户群数量的维护。在课程内容维护上:运营维护的相关人员首先应当对将要发布在网路课程平台上的课程的质量进行把关来保证发布在平台上的体育网络课程是品质较高的,教学意义较强的课程。其次在中期应当及时追踪课程的使用情况,对课程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来获取用户的偏好、需求更好的为后期课程的建设做出指导性的意见。由于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不断被运用在课程建设中,课程的画质、音质等不断提升。因此在后期要对课程进行剔除更新。在维护用户数量方面:通过信息反馈得到的大数据对用户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学历结构等进行细致充分的划分、总结来指导课程的分类建设并以此来黏住用户、维持用户数量是非常必要的。由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用户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因此在课程设计适合男性的适当多于女性;在年龄结构上20-29岁与30-39岁占比最高,因此课程设计重心可更多偏向年轻化;也可根据工作性质等来设计课程。只有不断制作出符合用户喜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增加用户黏性才能维护现有用户数,发展潜在用户成为真正的课程用户。
(三)体育网络课程的评估
目前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将成为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方法,当然对网络课程的评估起到指导作用。而大多数经典的教学模式都是在ADDIE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演化的,这种模式主要分为: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价(Evaluation)五个阶段。
图2 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
由图2我们可以知道想要全面合理的评估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否合理应该从课程开发初期是否对课程的用户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分析;在设计阶段是否从用户角度出发,是否将用户游离在开发流程之外;在课程实施阶段是否积极发现问题作出修改;最后在总结评价阶段是否对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各阶段进行不断地修正、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对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作出系统而全面的评估,进而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体育网络课程来服务用户。
四、总结建议
鉴于以上对体育网络课程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目前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课程建设还存在趣味性缺乏、建设的课程质量不高、理论教学多于技能教学等问题。
(二)教学理念过于理想化,不能正确评估学习者的能力、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框框等都会导致在课程建设中导致情境缺失,不能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问题。
(三)在课程建设人员构架上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作出反馈,降低学习者的积极性。
因此在体育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在提升课程的质量的基础上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正确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级教学,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与此同时要鼓励更多的体育从业者投入到体育网络课程建设中来,共同促进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