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兆华:一张办公桌开始创业,从这里走向世界

2018-10-12

现代苏州 2018年18期
关键词:张江医疗器械奇迹

常兆华,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创始人,已是花甲之年的他,是张江最初的创业者,他在张江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江就像一个百废待兴的大农场。两条主干道——郭守敬路和科苑路刚刚成型,从天空俯瞰,它们交叉延伸如同坐标轴,将整个张江潦草一分,成了四个象限。每逢下雨天,雨水在不同象限里奔涌,整个张江成了一片欢腾的海。

常兆华的创业似乎总和农场有缘。在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后,1987年常兆华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赴美求学期间,他和导师在纽约北部一个农场里,开始了初次创业。五年的时间,他们的公司成为美国上百万家中小企业中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在生物医疗行业中位列前三。

然而,1998年,常兆华毅然中断了美国的职业生涯,放弃了当时丰厚的年薪,一个人启程归国。不久,“微创医疗”在张江创设,开始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本土耕耘。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微创医疗已成为一家拥有数十家实体子公司的跨国医疗器械集团,上市产品260余个。

平均每15秒就有一个产品救助着生命

作为一个非常了解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常兆华回国创业的想法很纯粹,“因为我们国家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还很落后,这让我们的患者只有两种选择——放弃高科技文明带来的疗效,或者承受较之国外患者数倍的价格。”

这样的现状深深地刺痛了他。作为一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的留学生,也在美国经历过几次创业的起起伏伏,几乎没怎么犹豫,常兆华决定回国,以自身所学,把最新微创技术带回中国,并把创业地点定在了张江。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那段日子,常兆华记忆犹新,“彼时的张江,不过是一个农田和小河交织的大农场而已,我办公所在的郭守敬路上,就凭着一张办公桌开始了创业,公司三公里以内,别说餐饮了,连红绿灯都很少见。”

但对当时张江简陋的设施环境,不仅没有让常兆华有些许的不适,反倒有些激情澎湃,他坚信:“我在纽约北部农场能做成的事,在上海东郊的‘农场’也能完成。”看着张江农田与小河交织的环境,常兆华告诉自己,“迟早有一个高端医疗器械集团会从这里走向世界。”

常兆华笑着回忆,当时公司办理工商注册时,工作人员对于“微创”是什么,问号不断,而随着微创医疗起步后的不断研发,渐渐这个“问号”不见了,可能是逗号,期待着他的发展;而如今,对于国内的微创医疗器械,国际上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一个“感叹号”。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15秒就有一个微创医疗的产品用于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质或用于帮助其催生新的生命。

我在张江见证奇迹

虽然这段创业经历不乏惨痛的回忆,常兆华却从没后悔过当年的选择。作为一名“老张江”,常兆华看着张江一步步从落后的大农场,转变为群雄集聚的现代化科学城。“如今这里融汇了最前沿的科技产业和研发机构,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元素,最强劲的金融资本力量,最高效的服务体系,经过融和、铸造,成就了张江这个国际一流的创新科学城。”他说,整个过程仿如奇迹。

而在“奇迹”科学城里成长起来的微创医疗,也成为了一家创造奇迹的企业:作为国内第一家介入医疗器械研发企业,微创医疗开创并引领了国内介入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介入治疗方法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也带动了智能制造、生物材料、3D打印技术等交叉学科的发展,打造出了一批批“国内第一”“全球唯一”的创新产品,让“中国创新”在全球舞台显示出“能见度”。

目前,张江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低碳环保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占2/3以上。单从产业来看,张江药谷的成熟和完善,令置身其中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受益匪浅,也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共同进阶。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创业优势,我希望选择来这里创业的人能沉下心,扎根深一点也久一点,至少扎根20年,我相信能够做出成绩来。”常兆华说。

当然,张江还可以更好。相比于“造城”、“建实验室”,常兆华更希望张江注重与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和创新人才的互动联系,并能吸引大量优质社会资本介入创新创业。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传承和保持张江一直以来的创新精神与变革的勇气,这也是张江最为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张江医疗器械奇迹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简介
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正式执行
张江:不断迭代升级的科创之城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什么构成了奇迹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奇迹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