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
2018-10-12■李凌
■李 凌
近年来,无锡市新吴区(国家高新区)坚定实施产业强区主导战略,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的理念,把握实体经济,紧盯项目建设,各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发集团作为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区域开发建设的组织和实施主体,2015年至2017年承担了厂房载体类、市政管网类、水利工程类、景观绿化类等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达33亿元。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手段,因能使企业集团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项目规范管理,所以在企业内控管理中被寄予厚望。但是现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笔者所在企业实施的跟踪审计项目普遍存在审计目的不明确、定位不清晰、深度不够、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审计风险无处不在,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识别
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曹慧明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一书中,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出现审计评价和结论错误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将会导致审计人员被追究审计责任并影响审计声誉。
1.跟踪审计定位不清带来的审计风险。
在实务中,审计人员需要阶段性地到施工现场,需要参加建设项目的一些重要会议,发表审计意见并提醒项目实施部门及时改正。开展此类工作时,一方面审计人员容易模糊定位,偏离审计监督定位而参与到项目管理活动中,失去了独立性,增加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实施部门人员为规避责任,往往对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要求审计人员表态后才签署意见或实施,把审计当作“保险箱”,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越位、错位的风险。
2.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不适当带来的审计风险。
当前,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创新的审计方式在国家审计机关、大中型国企内审部门被推广。理论上讲,跟踪审计介入越早越好,但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设计是否合理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此外,一份完整准确的概算文件应对后期的建设项目投资起到最高限额的作用,但实务中,由于建设单位项目功能需求不完善,或是因设计深度不够而编不准;或是编制概算单位责任心不强;或是未考虑市场的材料价格变化没有进行主材调差等原因,结果变成概算随着建设项目进度不断调整、审计人员主导的概算审计空有形式的尴尬局面。实践证明,许多投资失控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前期决策、设计优化、招投标阶段对建设单位无法控制或影响,但很多党政主要领导却把审计部门当成最后的把关人,造成审计责任、风险加大。
3.外聘中介机构带来的审计风险。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不足,因此跟踪审计普遍采用外聘中介机构的方式实施。当前社会中介机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而跟踪审计项目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选择优秀的跟踪审计中介机构对有效实施审计工作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地区一直采用抽签比选的方式委托协审业务,而同一项目的结算审计业务原则上委托原跟踪审计单位进行,跟踪审计费用标准较低。为了生计需要,部分跟踪审计人员,尤其是审计经验丰富的人员,往往同时负责几个审计项目,接受跟踪审计任务只是为了后续的结算审计“占地盘”,加上内审机构对受聘的中介机构管理松懈,容易导致其工作主动性不高、责任心不强,造成审计质量低下,审计风险加大。
4.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审计风险。
跟踪审计工作贯穿项目施工阶段的整个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知识面,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分析、协调、沟通等能力,不仅要掌握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设计、监理、施工、管理、财务等方面知识,掌握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人员,提升内审机构和外聘中介机构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内审机构应对跟踪审计的范围、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与项目实施部门划清职责边界,避免或减少因审计越位、错位而导致的审计风险。当前跟踪审计主要有两方面的职能:一是核实工程造价,为施工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之间提供结算依据。二是对建设项目参建主体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向建设单位报告。在实务中,一方面,内审机构及外聘中介机构要全面履行职责,不可偏废,不应只重视工程造价核实的职能,而忽视跟踪审计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要严守监督咨询的角色定位,对于发现的建设项目管理问题,要通过建设单位项目实施部门去解决,而不能越俎代庖。
2.量力而行,适时介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由于建设项目时间跨度长、内容复杂,需要长时间耗费人力,就当前企业内审机构跟踪审计开展情况来说,不仅人手少、任务重,而且存在参与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时间少、经验能力不足、话语权弱等问题。内审机构应当充分评估现有审计力量与跟踪审计需求之间的必要性,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介入时间,坚持“稳妥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审计项目规模、数量上进行适度安排,从而在审计项目计划阶段就将审计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笔者所在企业的做法是对投资额5万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一般项目采用中介机构月度工作例会的形式,检查跟踪审计业务开展情况、处理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3.创新管理,选好用好外聘中介机构。
(1)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跟踪审计单位。参照设计、监理等服务单位的招标方式,跟踪审计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成本。认真编制招标文件,提高跟踪审计费用标准,对合同协议条款、评分细则要合理确定,严格按国企招标程序确定中标人,改变以往通过抽签方式确定跟踪审计单位的随意性,降低审计风险。
(2)充分整合跟踪审计的资源。跟踪审计的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应充分整合审计资源。一是利用内部审计机构熟悉内部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内外协作更好的开展跟踪项目审计工作。二是要求中介机构选派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审计,既能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也有利于优化人才知识结构。为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应有内审机构的审计人员担任审计组长,由中介机构人员担任协审人员。
(3)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加强考核。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建立健全跟踪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小组内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制定跟踪审计重点环节的工作流程,制订审计方案、记载审计日记、收集审计证据、提出审计意见等,都必须严格遵守。另外,还应加强与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的沟通,要求定期对跟踪审计情况进行汇报,重大问题随时汇报。制定、完善跟踪审计考核办法,对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出勤和到岗情况的突击检查,对审计底稿、审计日记、签证、进度款审核、成本动态分析等审计资料开展检查,考核结果直接与中介机构的费用、结算审计权挂购。实践证明,健全制度,强化考核有利于强化外聘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防范审计风险。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独立性,能公正地评价、监督,而且要懂审计、会计业务,熟悉宏观经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首先,内审机构要立足当前,从现有人力资源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走出去、引进来等沟通交流方式,积极培育审计人员,促使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要严把进人关,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条件将审计队伍中知识结构严重空缺的、审计工作急需的人才引进到审计队伍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其次,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等手段,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人员素质与审计任务相适应。最后,不忘廉政建设。要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和外聘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增加反腐败斗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审计、公正审计。
总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比与传统的竣工结算审计,解决了事后审计的弱效性问题,强调事先预防和控制,体现监督、控制、鉴证和评价多项职能。它在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部门应当结合所在单位、地区建设项目和审计力量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渐进式地组织实施,克服跟踪审计任务重、难度大、基础薄弱的困难和受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因素影响的矛盾,对跟踪审计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开拓创新,寻找适合所在单位、地区的全新的审计模式,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