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城市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8-10-12

红岩春秋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区县高新技术

◇重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角(刘汪洋/摄)

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趋势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脱离国际环境的联系而孤立发展。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直辖十年,重庆在开放型经济建设中,认真研判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龙头作用,着力加快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使其成为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的重要措施和工作亮点,总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主要由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新区、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等组成。直辖十年,重庆采取新的管理模式,注意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示范作用,通过完善开发区的现代物流、工程配套、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科技创新等产业服务体系,强化对入驻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的政策支持,引导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进入开发区投资兴业;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引进跨国公司龙头企业,跟进配套产业,扩展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链,着力形成具有世界水平的产业集群和研发集群。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位于重庆主城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成渝经济区重庆门户,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直辖十年间,重庆高新区相继建成软件孵化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生物生化制药技术开发园、二郎高科技创业园、“星”系列科技大厦等,成为重庆市最大的产业孵化基地,培育了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孵化、培育,重庆高新区已形成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意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培育了力帆、宗申、海扶技术等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由于在培育自主创新科技产业方面成绩突出,重庆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开发区”称号。2006年,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分别达到522.36亿元、400.43亿元、33亿元,较1991年创建初期年均增长近50%,成为重庆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南部园区和北部园区,分别地处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地区和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园。自建区以来,重点引进科技创新能力强、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优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引导、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产业规划,经过十余年建设,逐步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六大产业,汇聚了和记黄埔、嘉陵-本田、力帆集团、长安铃木、长安福特、爱立信、可口可乐、顶新国际集团等4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

截至2006年,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57户,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7个,火炬计划项目23个,重点新产品114个,技术创新项目114个,拥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行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同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84.37亿元,销售收入280.32亿元,税金总额22.10亿元,利润总额24.64亿元。其中,以长安福特、马自达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建设逐渐夯实。

◇重庆北部新区力帆汽车生产线(刘汪洋/摄)

◇环境优美的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刘汪洋/摄)

重庆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下辖鸳鸯、人和、天宫殿、翠云、大竹林、礼嘉、金山、康美8个街道,面积130平方公里。自成立以来,北部新区的产业发展稳定增长,已经形成了汽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出口加工等具有突出特色的产业发展板块。为了尽快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北部新区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移动游戏、移动新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工程)设计、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高技术服务业。

2006年,北部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87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0.2倍,年均增幅达62%。汽车产业成为北部新区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逐步形成,出口加工产业发展快速,物流产业发展迅猛,人流在北部新区聚集,促使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及人流的聚集,又为商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于2005年8月成立,是西部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的微电子产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园区,是重庆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基地。

园区产业以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以及配套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其目标是建成中国西部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研发基地和国家级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成为中国“西部硅谷”。

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重庆特色工业园区,是重庆各区县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经市政府命名的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市级产业园区。发展工业园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不仅有利于以科技为先导,走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之路,还可以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发展的作用。

直辖之初,万县、涪陵和黔江“两市一地”的并入,使新重庆总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拥有3000多万人口,下辖43个区县(自治县、市)。这样一个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因其不沿边、不靠海,底子薄、困难多,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在全国四个直辖市中经济发展最为落后。面对这样的基本市情,振兴重庆,加快发展,要靠各个区县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长项,只有把区县经济搞上去了,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全市经济整体上台阶。

然而,长期以来区县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主要是由于工业经济发展不快,而重要的原因在于园区经济不发达。对此,时任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在对全市区县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指出:“每个区县要重点办好一至二个工业园区,使其成为区县工业乃至区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市长包叙定也提出“以不同层次的特色园区为载体,加快构建全市经济合理的梯级结构,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要求。

◇整装待发的物流车队(刘汪洋/摄)

为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全市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的决定。重庆市成立了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审核和相关政策法规的拟定;各区县也分别成立了特色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园区的对外招商、项目申报和全方位服务工作,大力引进各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参与园区开发;市级各相关部门结合部门业务工作提出促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纳入党政工作目标考核。与此同时,园区建设还享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如返还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和税收超基数,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适用西部大开发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

在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区县工业园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集合各项政策资源,突出产业特色,发挥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着力扩大园区对外资引进的能力,提高工业园区产业的集聚能力,促进区县工业园区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园区的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各区县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形成机床装备、服装制鞋、农副产品加工等外资产业集群,形成承接国际工业转包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进一步增强区域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从而加速了重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重庆经济综合竞争实力。

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得到普遍发展。截至2006年,各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2394户,实现销售产值81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4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额的35.3%;实现税收37亿元,安置劳动力27万人。在搭建园区支持服务体系中,设立了信用担保公司19个、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中心10个,25个园区实行了全程代办服务,部分园区还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和园区综合配套服务社区等机构。

相关数据证明,园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已经达到25.2%,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量的近二分之一来自园区,全市GDP增量的近四分之一来自园区。可见,园区建设促进了对外开放,园区工业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区县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油罐内外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超八成区县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背诵
风去哪儿了
开发学业增值评价报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