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60年,创业精神从未褪色

2018-10-11施敏

新民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新华儿科上海

施敏

她从建院第一天起,就扎根杨浦,服务上海,面向全国,始终心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服务人民群众,发展医学教育,创新生命科学,成为新华使命与担当,也可以说新华创办至今一直不变的初心。

2018年7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功完成亚洲首例单中心独立完成的胎儿先天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宫内球囊扩张手术。7周后,这个“酷”宝宝顺利出生,哭声响亮……从此,上海的医学开始书写“-1”岁历史,而这第一章,是今年建院60年的新华医院当仁不让的使命。

纵观全国,像新华医院这样医疗机构少之又少。有人这样形容新华医院—_这是一家在综合性医院里有一个很强儿科的医院;也有人这样表达——这是一家儿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医院。60年来,新华医院将成人学科和儿科医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填补并开创了其他医疗机构难以设计的学科交叉地带,就像这刚刚开启的“-1”岁。

与上海大多数著名三甲医院不同,新华医院的创业始于火红的1958年。高镜朗、郭迪、梁其琛、李丕光、田雪萍、何尚志、毛承樾等医学大家早已功成名就,或自己开业或在上海著名的医院工作,可是,当要在上海产业工人集聚的东北角开设一家医院的信息传来,他们毅然决定归零创业,从建设医院的一砖一瓦开始……

基因影响人生,医院亦然。

从此之后,在新华医院建院短短的60年内,创业精神从未褪色。从创业到不断再创业,新华人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初心、履行着使命,孕育和形成了独特的医院精神基因、精神气质……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构成了新华医院独有的朴素仁慈的医学灵魂。

新华,上海医疗新起点

金秋十月,浦江之畔。一家医院悄然迎来了她建院60周年的日子。

“新華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家市级综合性教学医院”。和肇始于教会或红十字医院的沪上百年老院相比,新华医院确实还很年轻,建院60年只能算是“芳龄”。但她的历史中,仍然有别人难以复制的意义。

新华医院从诞生到成长经历的种种变迁,与共和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追溯一段奔腾的历史,要从它沉静的源头开始。这个源头,就是1955年3月25日成立的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儿科系,建系之初设在儿科颇具规模的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1956年12月,上海高等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高教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要求,为落实高教部和卫生部关于院系调整的要求,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划属上海第二医学院为儿科教学基地,儿科系除了儿外科教研室留在广慈医院外全部搬迁至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但该基地在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中,逐步感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病区、教室、学生宿舍和场地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于是扩建新院工作就摆在领导的议事日程。

当时,医院筹建组曾在市中心多处觅址,都最终未果。

这时,儿科系副主任、医院筹建组组长曹裕丰却有了新的想法:“既然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就要站得高,看得远,到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到人口众多的地区去。”他提出,上海城区东北部的榆林、杨浦地区人口多,产业工人更多,是我们发展和服务的方向。上海第二医学院领导和儿科系领导集体支持曹裕丰的意见,选址的眼光因此投向了上海的东北角,最后决定以控江路南侧江浦路口,原拟筹建的榆林区中心医院地址为新院基地,作为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系临床教育基地。

医院选址周边的控江路、大连路、彰武路、铁岭路、密云路,被林立的纺织业和轻、重工业工厂所包围,周围分布着上海工具厂、上海手表厂、上海自来水厂、新沪钢铁厂、上海电表厂、永久自行车厂、毛纺织厂等大企业。这里还有继曹杨新村之后建起的新一批工人新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约有10万人口居住,是产业工人最为密集的地方,完全符合新建医院的客观要求。

新的医院应该取什么名字呢?这着实让创业者们煞费苦心。

1957年4月,首任院长曹裕丰召开筹建组先遣部队有关人员会议时说:“关于院名问题,请大家继续出点子、提建议。”

他说:“我们建新医院要更好地为工人服务,要在一张白纸上‘领异标新二月花,要创出新意,创出特色,创出自己的风格,要富于寓意,激励自己,实践自己的追求。”

化验室史博之主任认为“新华”二字比较好,认为这个名称能充分体现新中国医院为人民服务和培养医学教研人才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宗旨。甫提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赞同:“新华”既体现新医院的新意,又能反映新医院新人、新事、新思想,同时还寓意新医院建成后年年、月月、天天有新的成就,立志攀登医教研的新高峰。

扎根社区,服务上海

与百万产业人口并存的是相对匮乏的医疗配套设施和配置,一家综合性医院即将落成的消息在周边居民的心底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当这家医院一块砖、一块砖地长高的时候,人们就对她寄了很高的期望。一些好奇的“左邻右舍”,也会风尘仆仆地来看望建设中的医院,看一眼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医院到底是什么模样。

与百万产业人口并存的是相对匮乏的医疗配套设施和配置,一家综合性医院即将落成的消息在周边居民的心底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1958年10月4日,星期六,午后明媚的阳光铺洒下来。位于榆林区江浦路1379号的上海市第四护士学校大礼堂,红旗飘扬,人声鼎沸,一派节日气氛。下午3时,新华医院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开业典礼。会场上,汇聚着一大批国内顶尖的医学大家,还有一批朝气蓬勃的新面孔,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幸福,他们在这里见证一家火红年代、火热激情创建出来的医院。

新华建院之初,一大批在各专业领域中早已功成名就的医学大家纷纷从当时的仁济医院、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宏仁医院(现胸科医院)等,加入到了创建新华医院的行列。

他们中很多是从震旦大学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等著名的医学院毕业,甚至还有不少是从欧美学成归来的“海归”医者。这一大批已在各自领域极负盛名的医学专家一次性整体迁移,这群西装革履,气度不凡,深受西方医学教育濡染,几乎没有犹豫,便响应国家的号召,关闭诊所,从上海繁华腹地的徐汇、卢湾,风尘仆仆地来到大工厂林立、产业工人集聚的上海城区的“下只角”。没有这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家打下的基础,恐怕就没有新华现在的辉煌和成就。

一家落户在上海最大的工业区的医院,直接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及其家属,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为群众服务,新华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医生和患者、医院和社区、和城市的亲密关系,在她的故事里有着最生动的体现。

新华一开业就和80多个工厂建立起了劳保制度,挂钩周边多家地段医院,还有大量自由的就诊病人。

从开诊第一天门诊量定格在107人,到2017年年门急诊量达到惊人的420万人次,60年来,医院总诊疗服务量接近9000万人次。

数字无言,却充满深意。这些数据,无不折射出新华医院60年来护佑人民健康所作出的贡献。试想一下,如果上海的医院布点的东北角上没有这家医院,且不说外区或外地患者,单是对杨浦区逾130万的常住人口的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都是难以想象的。

新华医院早在筹建的时候,就被确定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的教学基地。20世纪60年代前后,儿科系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都有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四个重点儿科系之一。为了更好、更快、更多地培养儿科高等医学人才,1962年,新华儿童医院正式成立。在当时基础极其薄弱、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新华医院为我国医学事业特别是儿科医学事业开展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家市级综合性教学医院,新华没有传统的包袱,她从建院第一天起,就扎根杨浦,服务上海,面向全国,始终心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服务人民群众,发展医学教育,创新生命科学,成为新华使命与担当,也可以说新华创办至今一直不变的初心。”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说,“新华医院在新中国怀抱中诞生,在改革开放中崛起,一直发挥着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国家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谈到未来医院发展,孙锟院长充满自信地说,“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向着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泛长三角区域医学中心”的目标进发。

浦东热土上的第二次创业

坐落在浦东新区东方路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上海市“九五”期间社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实事工程之一。这个合作项目的种子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一次不同寻常的医学交流种下的,它的缘起和一个“了不起”的新华人有关。

丁文祥教授(左二)、陈树宝教授(右二)、苏肇伉教授(左一)、周爱卿教授(右一)带领的儿童心血管学科,创造了中国儿科医学的众多“第一”。

他就是我国小儿心胸外科的开山鼻祖丁文祥教授。

已经跻身国际一流儿科医院之列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离不开新华人的全程参与、尽心呵护。

1974年5月23日,新华医院运用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台国产小儿心肺机,为一位出生仅18个月、体重10公斤的患儿,成功施行了低温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手术。这台手术不仅开创了我国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先河,还创造了当时国内接受心脏手术最低龄的记录。这台手术的成功,丁文祥亲自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小儿人工心肺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在国外需要十年才能研制出来的机器,丁文祥只用了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开展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局面。同年,国内第一个小儿心胸外科专科也在新华医院正式成立。

1983年4月,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创始人访问中国,在参观新华医院时结识了丁文祥教授。丁文祥研发的“宝贝”不仅震惊了前来参观的外国人士,更为他带来了又一次创业的机遇。

丁文祥教授的团队每年可以做200例左右的先心病手术,当时波士顿儿童医院每年可以做2000-3000例。世界健康基金会非常敬佩这位中国医生,决定为上海的儿科医生们提供帮助。已经跻身国际一流儿科医院之列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离不开新华人的全程参与、尽心呵护。

在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协调下,波士顿儿童医院著名心外科医生来到新华医院开展小儿先心方面的带教手术,帮助新华医院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项目,为医院装备心脏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并由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负责技术支援及医护人员的培训等。随后的第二轮合作,哈佛大学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外科副主任乔纳斯为首的全套专业医护人员先后6次来新华医院,每次一个月左右,进行教学、查房、对口培训、技术示范及协助建立现代化导管室、监护室、手术室等。

新華医院的小儿心胸外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儿童心血管学科成为国内该专业的医教研基地之一,并列为上海市高教局重点学科,为16个省市培训儿童心血管专业队伍和在各地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工作。

1986年,已担任新华医院院长的丁文祥向世界健康基金会负责人提及创办医院的想法,两个人的谈话,成就了日后全国首家中外合作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决定全权委托新华医院负责全面建设,并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成后委托新华医院实施一体化管理。以“创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儿科医院”为目标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建设虽然极为不易,但却值得新华人去挑战,这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新华儿科跨入世界行列的标志,更是新华医院崛起的重要机遇。

新华医院迅速成立了儿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陈树宝任组长,张一楚、黄荣魁任副组长。陈树宝同时兼任儿中心院长,辅以沈晓明等年轻干部任兒中心副院长,组成了精干的领导班子,在新华医院直接领导下,积极有效地推进了各项筹建工作。

儿中心第三任院长沈晓明从一开始就对医院学科建设提出高标准的要求,新华医院自始至终尽全力支持儿中心的学科建设。

正是有了新华医院强大的儿科品牌依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随着一个个学科平稳东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业务覆盖面也从开始时的简单科室发展到可以完全覆盖18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全部医疗需求的综合性儿科医院。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落户于当时条件有限的浦东,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将一群医学精英转换到周边仍是农田庄稼新医院。新华实施重点学科东移的决策,让已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

2018年6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迎来建院20年纪念日。新华全程参与、尽心呵护这个“新生命”的降临,这家成立仅20年的年轻医院已经跻身国际一流儿科医院之列。某种程度而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正是新华医院老树发新枝的过程。

第三次创业:高昂起学科发展的“龙头”

临床专科是医院的基础,其重点专科的数量和水平往往直接代表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是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通报了“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总结评估情况,新华医院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部通过国家层面验收。这标志着医院的专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专科辐射能力持续扩大。

这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众所周知,新华儿科一直以来享有盛誉,有着一支代表我国儿科学界最高医学水平的“国家队”,但是光环背后,其实是危机暗伏。新华医院1998年成功筹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后,将含金量最高的“拳头”学科儿童心血管专业和儿童血液肿瘤专业整体搬迁至浦东,随着儿科强势学科的东移,新华医院本部儿科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瓶颈:部分亚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出现断层;有的特色专业处于守势;重大创新成果数量减少。

更重要的是,本来已经处于相对弱势的成人学科在市级及以上重点学科中还未实现零的突破。这对于一个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分工明确、专科人才众多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这样的表现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怎么办?

不向困难低头,不向逆境屈服。新华医院在时任院长徐卫国、党委书记孙大麟领导班子带领下调整学科布局,以“归零”的心态找差距,再次踏上创业的征程。这次创业的主题:调整学科布局,高昂起学科发展的“龙头”。医院提出“总体规划、分层建设、整体推进”的学科建设思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几个带动一片”的学科发展理念,从而保证了学科发展的整体优势。

孙锟院长这样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医院要发展,学科是关键。只有重视学科建设,才会有一个个优势学科、品牌学科涌现、崛起,才能让患者、百姓得到安全、有效、可及的医疗服务。”

2008年,长江学者刘颖斌教授加盟并领衔新华普外科团队,率领普外科学科重点发展肝胆胰外科这一普外科中最重要的一个亚专科,把专业发展的突破口聚焦在胆囊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在十多项国家项目支持下,潜心围绕胆囊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团队关于胆囊癌的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获得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华夏医学一等奖、关于胃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方式的创新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光是普外科这样医院支柱型科室闯出了一番天地,小学科其实也有大格局。过去十多年,新华医院各个学科可谓百花齐放、万马奔腾。普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皮肤科等,均有了高速疾驰的“发展期”。

2002年6月,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顺利跻身医院培育新的学科发展点的“三·五”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科从耳鼻咽喉科拓展为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从“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再到专业科研平台——上海交通大学耳科学研究所成立,该学科从院级重点学科跃升至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行列,综合实力在复旦版医院专科排行榜中排名前十。

普外科、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皮肤科、眼科等跃升式发展的轨迹就像一个缩影,印证着新华医院在学科建设的成功——紧贴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学科发展形势的需求,从全院临床学科中遴选出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优势学科,适度扩大规模,将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在这一轮学科重新布局中,医院完善“层次化”发展模式,不管学科大小,只是根据学科强弱,为每一个学科制定发展规划,从而在高水平、高起点上保证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

新华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创业者,每个创业者的背后,都铭刻着“追梦不止”这四个字。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唐国瑶这样说:“从创业时儿科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百花争艳的学科格局。医院在保持和发展儿科规模基础上,大力发展成人学科,重点扶持优势学科,学科战略规划实施初见成效。”

如今,医院拥有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共计12个。2010年以来,医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国家百千万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市级以上人才项目107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18项;发表SCI文章2062篇。

从未停歇的创业脚步:医联体的新华模式

2018年1月19日,“新华一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深化改革试点”再次启动的消息见诸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引起极大的关注。这是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2.0版紧密型医联体。“升级版”医联体,将通过整合共享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创新医疗保险支付模式等,解决崇明岛内70万名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新华医院作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医联体模式的先行先试者之一。

在崇明耕耘的日日夜夜,是新华医院扎扎实实承接国家和人民医疗服务任务的印证。

院长孙锟表示:“健康版医联体探索建立全程健康管理模式,不仅适用于海岛,更适用于上海乃至全国,推动医学发展、提升全人群的健康水平,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新华医院与海岛崇明有着悠久的医疗合作历史,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华就与崇明岛结缘。崇明是新华医院的实习教育基地,岛上许多医护人员都有曾到新华医院进修、实习和工作的经历。特别是1992年,新华医院响应中央支农号召,加深了与崇明的联系,签订了协议书,将支援制度化、常态化。可以这样说,从开门办学到下乡支农,几代新华人的足迹踏遍崇明岛的每一寸土地,岛上居民对新华医院同样有着深厚、特殊的感情。

连接崇明岛东西两头的陈海公路,是新华医院专家们开车到崇明分院的必经之路。医生们常说,凡是经常要去崇明的专家,通常不会选择自己驾车,行路之累只有走过的人才懂得。

医联体之路,亦是如此。

2018年,是新华援建崇明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历程中,自然有各种艰难险阻、酸甜苦辣,所有的付出,换来的是大型公立医院援建县级医疗中心的优秀范例。

新华起步这项工作,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投入最多的新一轮医疗资源布点调整项目上海郊区三级综合性医院“5+3+1”建设工程开始。新华医院的任务就是其中的“3”:是对崇明、青浦、奉贤3个区(县)的中心医院,提升其硬件设施和技术水平,评审通过后升级为三级医院;即新华医院全面负责援建崇明三级医院。

新华医院实实在在扎根在援建地区,2013年,一举改变了崇明地区没有三级医院的历史。2011年4月29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了“新华一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启动签约仪式。医联体聚焦提升、优化区域醫疗服务,经过7年努力,如今,崇明居民的岛内就诊率达到95%,“大病不出岛”的愿望基本实现。2018年1月19日,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深化改革试点再次启动,成为全国医联体模式的“上海样板”。

1958、1998、2018,这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数字,对于新华医院来说,这是医院三次艰辛创业结出硕果的年份。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60载风华,一种精神从未远去,这种精神,穿越时光的隧道,支撑着变化中的新华,那就是:不畏艰辛、胸怀大局、敢为人先的新华创业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新华今天的模样。在新的起点上迈步征程,新华更多了一份坚定自信,多了一份睿智从容。

猜你喜欢

新华儿科上海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儿科专栏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乱发脾气的小熊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