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开合之间藏传世匠心
2018-10-11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折扇在我国古代的别称为“摇风”、“凉友”,一把质量上乘、做工考究的上好折扇如一枚美玉,亦如一支好笔或一方好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谓是名门望族、书香子弟、士族大夫们的标配。
“夏日炎炎似火烧,公子皇孙把扇摇。”在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手中的折扇早已超越了生风纳凉的功能,升华为艺术品。名人名家绘制的书画扇面更成为了一种体现持扇者的修养、学识、品位的道具,甚至成为持扇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一把折扇更需要文化底蕴、笔墨书画的点睛,经名家题诗作画后的折扇更是身价百倍。在将折扇文化发扬光大的明代,宫廷定制折扇往往一边由待诏学士书写端楷、提上诗词雅句,另一边则由顶尖画师绘上精细画作,这种扇子在古人的眼里重金难得。
一把有著浓郁中国风的折扇常以竹木或象牙等为骨,以韧纸为面,传统的士大夫们则更崇尚简单的竹木风骨。而制作一把纸扇,其工艺更是需要糊面、折面、上色、整殂、砂磨、整理等,经过多道匠心研磨,方能成就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传世佳作。
相传,制作折扇历史最久远的是杭州的芳风馆。清代《在园杂志》的作者刘廷玑在杭州代掌府政时曾造访芳风馆,询问主人制扇之法,主人拿出一柄小巧折扇说:“这叫‘百骨扇,传世已数代了。”数一数,扇骨果然有一百之多,但一点不显得扇骨多而厚大。其颜色古润苍细,的确是传世古物。
金陵折扇也颇为有名,早在宋代,南京制扇业就已远近闻名。金陵折扇是中国折扇的代表,最讲究扇骨用材和扇骨雕刻。许多制扇名师用象牙、玳瑁、紫檀木等贵重材料制成扇骨,还在扇骨的大边上镂雕细刻。有的扇子采用全雕刻工艺,所雕花草玲珑有致。一把小小的扇子经制扇艺人的巧运匠心和扇面绘画的精心布局,方寸间凝聚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2009年,金陵折扇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人有话说
孙亚青(百年老字号王星记扇业掌门人):我国扇艺表现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特征和文化习俗,而扇子本身所承载的“雅”字从来没有改变过。这种“雅”是雅趣、雅韵,是一种审美情趣,是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态,是远离尘嚣的境界,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这是扇艺传承的根本。我国数千年传统扇艺要传承,更要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