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处寻归

2018-10-11黄欣怡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何处寻青石板路荒草

黄欣怡

至此方归

爬过几转狭长的山道,再顺着迤逦的小路走上好一阵,穿过几处破败的荒园,眼前豁然开朗。外公径自向前迈去:“前面就是金刚碑老街了。”

我闻言赶紧跟了上去——我此行的目的,原就是一探金刚碑这个见证了外公少年时代的老镇。

站在古树高大的阴影里,外公似是感叹地轻声道:“终于又回来了。”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午后的阳光自树叶间漏下,深巷高低起落的青砖上遍洒斑驳的暖金。两侧房屋的木质墙面上苔痕青青,檐下的灯笼早已败了昔日鲜艳的喜色。

喧嚣止步,时光驻足。斜阳里的老街,宛如一位垂暮老人,苍颜颓败,沉沉欲睡。

金刚碑的主街呈“Y”字形,街道交汇处是一座横跨溪流的古桥,桥下溪水穿镇而过。

外公一边俯瞰着桥下那细长深邃的山涧,一边笑指桥下一块陡石道:“我以前玩水时,经常从这里爬上岸呢。”

我听罢,难以置信地看向那深涧和那陡峭的岩壁。是啊,当年戏水的顽童,如今已鬓发花白,年逾古稀;当年繁华的码头小镇,如今已颓然衰败,湮于荒芜。1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我们顺着一条青石板路向前走着。

“到了。”走着走着,外公突然停了下来,“这里就是我当年念书的小学。”

我看向那所谓的操场,所见之处却只有荒草和掩映在苍翠树木间的幾间残破的校舍。

“这学校是抗战时退居在这里的一些文人,包括梁漱溟先生等,一起筹办的。条件很艰苦,我原先的教室是在旁边的一间破庙里,但是早已经拆了。”外公有些惘然地说道。

我们继续沿街前行,外公对每一户人家都印象极深。路过一处荒院,透过虚掩的破门,隐约可见院里萋萋荒草已经淹没了断壁残垣。外公却一眼认出:“这家人姓赖,家里的小子是我的同学。”

我看了一眼那满目荒草的院落,觉得与这一路上遇到的其他院子并无两样,于是有些好奇地问道:“您记得这么清楚?”

外公无限感慨道:“当然错不了,当年我和这些同学每天都从这条路上闹着跑回家……”

恍然间,我仿佛看见老街上贩夫走卒,来来往往,吆喝叫卖,热闹非常;强壮的中年汉子在桥头打铁,火花四溅,大汗淋漓;到午饭时分,孩子们像出笼的鸟儿般从小学里飞出来,笑闹着,沿着长长的青石板路奔过来;我看见,还是少年的外公,风一般从我身边掠过……2

斜阳一寸一寸从我鞋边爬过。我回神,空气突然如凝固般安静。原来,穿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一切繁华早已逝去,如今只留下一座迟暮的老镇,和一位曾栖息在她怀中、如今站在她身边沉思的老人。3

外公道:“时间不早了,回去吧。”

离人何处寻

离开的时候,我再回头看了一眼金刚碑古镇。她因山中有巨石如碑而得名,因毗邻码头而兴起,因抗战时文人聚集而繁荣……如今因为一代代人的离去而颓然失神,湮于尘烟。

何处寻得你?何处方可归?

让我再看你一眼,金刚碑。4

(指导老师:张小华)

1 以优美细腻的文笔对老街进行描写,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同时通过强烈的今昔对比,凸显了“何处寻归”这一主题。

2 对老街往昔热闹景象的描写虽是想象,却生动传神,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也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好了铺垫。

3 借景抒情,抒发对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慨,感悟灵动,文思隽永。

4 结尾再次点题,两个问句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猜你喜欢

何处寻青石板路荒草
初见
清北强基试题何处寻?经典试题改造来——“强基计划”测试数学学科命题核心解密
借问“鲜”游何处寻 游客遥指太太乐
青石板路巷
寄全椒山中道士
不要让烈士墓继续荒草萋萋
火星生命何处寻欧洲探火双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