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专利转化率卡在了哪

2018-10-11周鸿军

环球时报 2018-10-11
关键词:转化率二次开发专利

周鸿军

笔者不久前在一个研讨会上与中外一些著名高校负责人交流,其间有个深切感受,就是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与英美同行相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但专利转化率不足两位数,其中中国高校的情况大体类似。而英国剑桥大学2004至2008年专利转化率为47%,美国斯坦福大学为19.4%。在专利问题上,中国高校面临“四高三低一缺失”,即研发经费投入高、专利产出数量高、专利维护费用高、专利失效比率高;专利运营管理水平低、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收益低;专业化运营缺失。

高校专利转化率低背后,是我国整体上的专利转化率始终提不上来。原因在于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有关专利的国有资产流失界定不甚明确。国有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的专利以无形资产计入总资产范畴,在允予转让和使用中,无论价格如何,仍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当作国有资产流失,这让一些高校和机构决策者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惹事。

二是专利的质量、含金量较低。有些专利的产生目的性强,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或课题结题,脱离未来世界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实用性、市场可操作性差,最终课题评审会、表彰会变成了专利的“追悼会”。

三是专利市场诚信的缺乏。专利市场诚信体系存在缺陷,导致一些专利拥有者对专利文献技术的转化和生产畏手畏脚,一些使用者也没有较高的专利购买意识。

四是缺乏复合型产学研实施人才。按照专利转化的产业化、市场化模型,作为核心的原创专利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经过市场化前景评估审核,并必须配有复合型专业技术转化实施人才团队、品牌营销团队和足够的投资支持。这些方面,我们显然还不完备。

比如,笔者所在的研究院最近与英国一个机构洽谈某前沿项目合作成果的转化。英方要求中方至少配备10人的高级复合工程师专家团队,并配有相应高级设备、适宜场地和专业营销团队。现有的一个成熟产品开发周期大约半年,需要资金投入近250万英镑,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构建风投公司结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投资,才有实现专利转化和市场化推广的可操作性。

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在世界顶尖的原创、原研高科技术领域仍占有相对优势,而中国则在引进国外实际应用技术后的二次开发上占有相对优势,这主要得益于我们14亿人的大市场以及高水准的逆向解剖和学习、仿造、升级能力。但长远看,如果我们不能突破二次开发的模式瓶颈、持续缺乏核心原研专利技术,最后还是会在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上受制于人。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下大力气解决至今仍在阻碍我国专利与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那些问题,尤其从机制上着手加以系统性的解决。

笔者坚信,一个有过四大发明的国度,一个曾在人类漫长农耕文明中诞生了唐代长安那样一个世界科技、教育、多元文化、贸易、哲学和思想中心的国度,如果能够系统性地调整好有利于自身专利转化的激励机制和整体环境,未来几十年内一定能够逐渐形成自己在专利和更广阔科技领域的特色优势。▲

(作者是旅英学者、上海社科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国科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转化率二次开发专利
例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二次开发
浅谈CAD软件二次开发的方法及工具
例谈课本习题的“二次开发”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移动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