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江兴:勇立科技创新前沿 践行科技报国之志
2018-10-11网信军民融合编辑部
◎网信军民融合编辑部
创新需要激情!
创新者的血是热的,而邬江兴的血始终是沸腾的!从程控交换到移动通信,从互联网到高效能计算,从信息化到网络安全……横贯多个领域、挑起多重重担,扛起创新大旗,引领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践行自主创新,被誉为“中国程控电话交换机之父”
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
用这句话形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通信行业一点不为过。改革开放的春风敲开了中国市场大门,我们却措手不及,“打电话难”、“装机难”成为当时困扰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瓶颈问题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上的代差,势如破竹,蜂拥而至。
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法国的阿尔卡特、加拿大的北电网络等纷纷带着先进的通信产品抢滩登陆中国市场,迅速瓜分中国程控交换机市场,形成了任由西方垄断的“七国八制”割据局面。我国尽管对大型程控交换机技术一直进行跟踪和仿制,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有跨国公司曾这样断言,“20世纪中国人搞不出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上的垄断,精神上的枷锁,文化上的侵蚀……令人如鲠在喉。
可邬江兴偏偏不信这个邪,“国家通信网上运行着他国的设备,我国信息安全无从保障不说,数百亿美元都装进了国外的口袋。堂堂中华,怎能如此下去?泱泱大国,岂能甘于落后?”每当回忆起当年的境况,不由得直拍桌子。
胸怀一颗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时年31岁的邬江兴,带着学院挤出的16万元经费从计算机专业转行而来,与鲁国英、罗兴国一道带领着一群不满30岁的科研人员出征了。
从1200门的G1200样机,到2000门的HJD03程控样机,到6万门的“中国四号机”……几年寒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我国首台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在1991年横空出世,主要指标与“七国八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领先的性价比,特别是在程控交换机的标志性指标——忙时处理能力方面,以近3倍的优势打破了德国西门子公司创造的世界纪录并保持了4年之久,整体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西方断言不攻自破。
总共用了不到1千万元人民币和3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国外需要花费数亿美元数千人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尤其是其原创的交换机体系结构优势、先进设计理念,大大降低了程控交换机的技术实现与产业化门槛,性价比极高。
通过技术辐射和后发优势,巨龙、华为、中兴等国内通信高技术企业迅速崛起,使我国大型程控交换机产业利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造、从国外垄断受制于人到主要依靠自主产品的转变跃升,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电信网,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上千亿元。
自此仿佛一场“雪崩”,中国市场的程控数字交换机价格直线下跌,每线从500美元、300美元、100美元直至30美元,百姓直接受益。国内通信产业的群体性突破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亿美元的外汇支出,当年的“七国八制”被他们以未曾预料的方式、无法企及的速度扫地出门。
2003年中国科学院主编的《中国科学进展》这样评价:“HJD04机是中国通信产业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2009年,与导弹核潜艇、万吨级远洋船一同入选“新中国六十年工业和信息化巡礼”中的28项“第一”成就榜。
首创拟态安全,守卫国家信息边疆
1月23日,新华社一条名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拟态域名服务器上线运行》的消息不胫而走,英文同步向世界发布,被大量转载,引起广泛关注,标志着我国独创的网络安全技术顺利拉开产业化实用化大幕。正如当年宇航员登月时的感言一样,拟态域名服务器上线应用的一小步,代表着邬江兴率领的拟态技术团队十年奋斗的一大步!
当我们把目光回转,这些年来网络空间的漏洞和隐患用“满目疮痍”形容绝不过分。由于网络技术发端于国外,我国在此轮竞争中总体上处于被动跟踪状态,甚至说存在“代差”也不为过。我国尚不能彻底掌控网络主权,也无法安全管理宝贵的“数据资源”,我们几乎被“完 全赤裸”。特 别是近年来,随着斯诺登事件、乌克兰电网事件和震网病毒、勒索病毒等事件频发,网络安全问题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巨大威力,成为信息时代挥之不去的梦魇。
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身处其中的任何一个装置、任何一块芯片、任何一款软件、任何一个接口,都有可能是威胁的来源,加上更有一些蓄意破坏者横行其中,或是“单向透明”,或是“里应外合”,我们身处攻击迷雾之中,却无法看清;没有防御迷雾,难以有效自保。
2013年,邬江兴将“变 结构计算”演绎为“变 结构防御”,又提出了“拟态防御”新理论,联手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和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开始了挑战“易攻难守”网络安全态势的征程。
2016年,“Web服务器拟态防御原理验证系统”和“路由器拟态防御原理验证系统”在上海研制成功,拟态防御基本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从2016年1月开始,国家科技部委托上海市科委组织了国内9家权威评测机构,组成众测团队开展原理验证测试。期间有来自国内网络通信和安全领域的21名院士和110多名专家参与了不同阶段的测评工作。专家们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渗透测试、对比测试等传统手段和人为预置后门、注入病毒木马等非常规手段,试图冲破拟态防御系统侵入所防护的网络空间。在长达6个月的多轮众测中,没有一次攻击成功得手,达到理论预期。
邬江兴说,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网络服务的迫切需要和网络安全保证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此次拟态域名服务器上线仅是拟态系列设备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现网应用,后续将陆续开启拟态WEB服务器、拟态云、拟态数据中心等网络核心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实用化进程,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提升公众安全感提供一整套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
推进军民融合,为富国强军之路建立新功
国家的需要就是出征的号令。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网信领域军民共用性强,是推动军民融合战略落地实施的“桥头堡”“领头雁”,必须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紧解决好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子在邬江兴的脑海中。
去年6月举办的第七期钱学森论坛上,邬江兴将当前网信军民融合领域的问题定位为“发展之痛、定位之惑、机制之难、创新之痒”,得到广大专家一致认可。同时,邬江兴也提供了一些解决路径。他建议要抓紧建强网信军民融合的“四梁八柱”,“四梁”即网信行政力量、军事力量、科技力量、社会力量等四支力量,“八柱”即技术、人才、产业、法律、标准、管理、资金、机制等八大要素,不断激发网信军民融合的“内生动力”,并着力推动网信军民融合促进会瞄着“举起网信融合的一面旗帜、架起军民融合的一道桥梁、搭起政企融合的一个平台、立起架构融合的一个样板”不断推进。
邬江兴认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在新时代的强国、强军征程中大有可为。信息技术寓军于民,要建设网络强国一定要军民融合,而“融合”不是“结合”。结合是有边界的,融合是无界的。我们要充分动员千百万民众、千万个企业起来,大力实施“民参军”,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军队,为把我军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军队提供坚实支撑。
邬江兴谈到,兵民乃胜利之本。在网信领域,不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智慧,不发动“人民战争”,解决不了网信军民融合的根本问题。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解决体制机制创新问题,要把原来的“结合模式”转化为“融合模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推动网信军民融合,要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