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测试机制先期介入公安边防部队开展体能训练作用的研究
2018-10-11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军事体育教研室 广东广州 510663)
公安边防部队以边境管控业务为主,基础体能相对薄弱,加之科学预防及训练指导不力,训练伤亡一直是影响军事技能和体能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依托公安边防院校学员群体进行研究,以如何有效地利用“体适能测试”介入非“常训”官兵军事训练,为防范训练伤亡风险、提升官兵体能素质,开展实战化体能训练服务进行探索和尝试。[1]
一、公安边防部队体能素质现状概述
公安边防部队近年来强化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军人体能素质、军事技能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是官兵体能基础薄弱、身体素质偏低等现象仍普遍存在。[2]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学员来自全国各边防总队基层单位,入校前基本为战斗班班长,依托这些人群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
1.基础体能素质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近年来学员体能考核并进行了统计,主要研究学员入校军事复试成绩。对反映力量、速度、耐力等内容的体能素质项目进行分析。一是入校体能测试成绩不理想,合格率较低;二是进行体能运动时,动作标准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部队对基础军事训练重视不够,特别是基础体能训练组织不足。[4]
2.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基础较差
考入公安边防部队院校的学员理论上应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及军事水平。但除个别反恐及机动部队,大部分基层单位忙于日常业务执勤,疏于训练。兵员军事训练出现断层,造成入校学员的体能素质偏低。甚至部分学员达不到参加军事体育训练的要求。肥胖、心肺功能弱、高血压等重大身体隐患防不胜防,不仅给训练增加了风险,也使院校和基层部队进一步开展军事体能训练遇到了困难。
3.训练事故始终影响着训练开展
近年来公安边防部队紧跟形势,官兵体能素质和训练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训练中出现的伤亡事故在部队内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训练事故使领导干部、基层战士对训练抱有畏惧心理。
二、体适能测试介入积极作用研究
官兵有意隐瞒病情、受训人员对自身状况不了解,导致训练死亡、损伤等训练风险成倍数增加。研究对施训对象提前进行“体适能测试”,为了解训练对象基本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和巩固训练成效,预防训练伤病、提升体能素质。
1.体适能概念及测试技术指标
体适能(physical fi tness)的概念构成和分类一般可以归纳为“运动体适能”(sport related physical fi tness)和“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 tness)两大类。公安边防部队引入的“体适能测试”概念,主要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训练伤病的“健康体适能”为主。该概念和技术包括体育运动、运动损伤康复、运动医学等科学内容,主要对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柔韧性等运动指标进行监测。
目前体适能测试项目较多,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AASFP健康和体适能评估表集》的测试评估项目具有代表。主要有检测心肺功能的“心肺耐力测试”、评估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测试”等七大类体适能测评技术的运用。
2.公安边防部队体适能测试设定
根据当前官兵身体机能特点,项目设定重点在身体安全调查、心肺功能、柔韧性等方面,以“台阶测试”、“1000米跑”等内容作为检测的平台。选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制定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及标准(成年人部分)》为评测标准及评定依据。
三、体适能测试介入实践及小结
实验中,对学校新入校学员共542名开展入校军事复试时进行取样,进行了相应的体适能测试数据收集及分析。测试学员除7名由于伤病无法参加外,其余人员完成了所有测试项目。测试结果表明,学员入学前在基层各类军事训练过程中伤病发生率较高,主要以腰椎、膝盖损伤为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体适能介入测试,并询问调查,在没有接到卫生部门体检反馈的情况下,入校学员中发现5名参与训练具有极度危险的人员,为提前预防训练风险带来了“收益”。(表1)
表1 学员体适能测试数据统计表
介入性测试小结:
1.体适能测试各项数据整体呈典型的正态分布型数据,和学员体能复试数据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能正确反映学员身体素质;
2.百米和俯卧反映出学员所在基层部队训练特点,前部队依据场地开展训练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学员心肺功能测试中发现了心肺功能明显偏弱人员,列入申请再次复检人群;体脂率测试中有0.4%学员体脂率大于30%,列入训练极危人群;
以上数据表明:先期进行“体适能测试”有利于了解学员身体机能,并为针对性训练和分层次训练打下了基础。引入较为成熟的“体适能测试”技术,能有效防止训练事故、减少训练伤病、对参训人员身体基本情况严密监测,以消除训练隐患、规避训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