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湛江中职国际商务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2018-10-11
(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湛江 524000)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第四点关于人才培养质量中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教育部教师〔2016〕3号文件《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第四条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实践对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产教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
笔者作为湛江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自2009年开始,与本地和外地多家外贸或出口型生产企业保持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专业实践。根据本人和本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结合湛江市几所大型的中职学校相近专业的教师企业实践情况,总结当前本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实践机会受当地经济与行业发展制约
湛江虽作为国家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各县市间的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总体处于低迷状态,当地的出口依然集中在传统水产、小家电和家具行业。出口及相关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虽是存在,但总体并不旺盛。因此,企业接收教师实践的意愿并不强烈。相比于外贸和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珠三角,提供给教师实践的机会较少。
能够接受教师实践的企业,一方面,合作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与教师个人或学校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并不稳定。另一方面,鉴于外贸部门或相关岗位部门在企业中的设置原因,企业一次性能够接纳实践教师的人数不多,能够真正为实践教师提供导师跟踪实践过程的企业为数不多。另外,基于商业信息和利益的保护,企业接收教师进行深层次、涉及重要工作的实践机会并不多见,更多地停留在一般性的工作层面。如,涉及商务谈判、外贸平台操作等领域就较少得以直接接触。
2.实践效果受教师知识和技能能力水平制约
湛江的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一是因为工资水平无法吸引有经验的外贸人才转为专职教师,二是由于近五年来,与国际商务相关的商务英语和物流、电商等专业招生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当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或商务英语对口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拥有外贸相关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极少。
上述渠道聘用的专业课教师,从大学毕业直接到学校教学,缺乏必要的企业实践经历来检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专业不够扎实,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若无深入、长时间地进行实践,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发现自己与行业需求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实践效果受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制约。
3.实践积极性受上级组织态度、考核和激励机制制约
虽然教育部在2016年就颁布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但是到了地方和学校层面,能真正落地实施并以制度化来规范教师的企业实践行为的并不多见。就笔者所在的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除了专业骨干教师的国家级、省级培训涉及企业实践之外,学校、教师主动安排企业实践活动的现象并不多见。
在政府和学校层面,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学校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即由于免学费政策,很多学校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在招生获得生均经费来维持学校的运作,对教育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上级组织更多地认为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提高个人能力,是属于教师个人应尽的职责,而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学校在短期内无法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
在教师个人层面,因为缺乏关于企业实践的考核机制,企业实践没有体现在教师的工作量和绩效中,因此缺乏参与的动力。没有考核的压力,也没有合理的激励,更多专业教师选择放弃参加实践,让《实践规定》成了一纸空文。[2]
4.实践形式有局限性
目前,在湛江本地的外贸或生产型出口企业,能够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式非常有限,基本上集中在以下集中方式:企业考察观摩交流、接受企业的技能培训或专题讲座、获取企业实操资料。教师在企业实际岗位兼职的比例非常小。因此教师实践只局限在浅层的观摩和交流两个环节,而深入到外贸平台使用、沟通技巧、流程掌控、单证处理等各细节部分的操作很少,走马观花或纸上谈兵的成分居多。
相比之下,珠三角地区由于开放程度较高,加上广交会等大型展会的机会较多,不少职业学校国际商务教师能获得进入展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因为靠近省会,不少行业专家被学校聘用,利用其在相关协会中担任主要委员的资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的机会,实践形式也更趋多样化。
5.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效果不理想
正因为上述实践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教师到企业实践获得检验知识和技能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能够真正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材和教学的时效性方面并不理想,企业实践为教学改革带来的积极效应不显著。
当前,我校和当地学校在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方面,主要有以下的方式:获得企业第一手单证资料用于教学、将企业情况提炼和整理为教学案例、录制企业工作场景用于教学、编制校本实训教材。
存在问题:企业实践对课程设置的改革影响收效甚微;尚未形成以工作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编制的教学案例、教材质量有待检验,适用性也有待检验和修正。
二、就上述国际商务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笔者围绕下图的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的改善建议:
1.难度较小的改革建议
(1)重视新任教师的入职实践培训和导师辅导
笔者认为,教师入职后正式任教前的培训非常重要,而针对新任的专业课教师,入职时的企业实践培训尤为重要。按目前湛江地区的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师录用情况,很大一部分新任教师均来自当地大学,企业实践经验几乎为零。新任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尤其是涉及实务操作部分的知识,尚未经过企业实践的检验,有查漏补缺和纠错的必要。因此,有必要在新任教师录用后,进行必要的入职实践培训,并在实践期间及开展教学初期配备专门的导师辅导(由同专业的骨干教师担任)。政府、学校有必要提供资源和途径让新任教师对对口行业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为期几周的实践或调研,帮助其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为今后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和就业提供最直接的指导。
(2)建立合理的企业实践考核和激励制度
企业实践应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在适量的总工作量前提下,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年度,应适当减轻当年的教学工作量,为教师从实践时间上给予保证,可减轻教师因与教学冲突而牺牲企业实践机会的顾虑。实践考核应由教师自评、企业导师评价、校方分管部门评价三方面构成,对教师参加实践的具体内容和过程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体系,与绩效挂钩。
同时,根据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以及实践结束后将实践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设置相应的表彰奖励制度。例如,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为企业争取到新订单或者改善新产品或技术等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等行为,均能作为实践成绩列入表彰的候选范畴。考核和激励双管齐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促进实践转化为教学资源
当前,很多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结束后,一般只提交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作为证明材料,除非校方有课题或者校本教材编写任务,否则很少有教师主动将实践成果与教研团队分享与交流或转化成教学资源。
校方应在激励制度上,将教师实践转化成果纳入业绩表现设置表彰项目。当前,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如收集企业第一手单证资料,建立行业资料库用于教研和教学;根据工作流程改革课程设置,实行工作本位教学,将工作内容、过程和环境融入教学中;提炼、加工和整理企业交易信息,编写适合学生层次的教学案例;录制企业工作场景制作微课用于教学和实训;编制校本教材……通过上述途径转化的教学资源,必须建立在反复的企业专家审查、教学检验和修正之上。
2.难度较大的改革建议
(1)经费支持:多渠道筹措教师企业实践专项基金
当前很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活动,都属于个人行为,个人联系企业,个人承担费用,这也是企业实践活动无法得到大多教师积极参与的原因之一。在企业角度,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实践,很大程度是企业人员配备原本就比较精简,没有太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辅导教师实践。归根到底,均是成本收益问题。
企业接收教师企业实践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得到适当补偿;教师个人因参加实践产生的培训费、差旅费、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费用也应获得补贴。虽然教育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第十九条对此有规定,但在湛江当地职业学校并没有得到落实。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政府在财政上划拨专项经费,对符合条件的对口企业,打包购买其提供的实践辅导服务;对提供企业实践服务的企业,根据实际发生的有关合理支出,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学校层面上,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友基金会、企业助学等形式,成立专项基金,对教师实践相关的必要费用进行补贴。
(2)人事制度改革和实践企业的资质认定
①教师资格和职称评选制度改革
基于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职称评选制度中建议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向实践方面倾斜。即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资格标准有关对教师课堂授课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规定,采用工作本位教学,将工作内容、过程和环境融入教学中。这个要求一旦纳入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评选标准,将大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能动性。
②将企业实践学时折算成培训学时,纳入教师考核内容。
教师没有参与企业实践积极性,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实践往往占用的是教师个人的休息或节假日时间。既然实践是为了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作为培训学时列入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范畴。
③实践企业资格认定和实践记录认定
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的认定范围比较狭小,只局限于一些中高职院校提供的培训认证,涉及企业的实践记录,无法通过该系统认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系统,应该设立实践企业资格认定和实践记录认定的渠道,允许教育及有关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对相关实践企业资格进行认定。
(3)建立多方监管制度,对教师实践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建立实践管理部门,对教师的企业实践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通过实践计划审批、实践过程跟踪、实践证明材料提交、实践企业导师回访、实践成绩登记等形式,加强对教师实践活动的管理。
上述很多有关教师企业实践的改善建议,在教育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中都有所提及,要将教师企业实践真正落实并成为教师个人能力提升的一部分,必须在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中将实践规定落实到位。加强入职实践培训,在职的企业实践活动要通过合理化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并通过外部的资金支持、实践过程的监管,以及相关的制度的调整改革以达到最佳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