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理工实践类星级课堂评价标准的构建
2018-10-11黄霞春
文 立 黄霞春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4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1],明确提出职业院校需建立诊断改进机制和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学质量。课堂评价作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起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高职院校现行的课堂评价体系与教育部的要求、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课堂评价标准中指标设计存在缺陷、指标难以量化等。
1 目前课堂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现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湖南省某些高职院校以网络问卷形式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方面的调查,采用在QQ、微信、邮箱等平台上向高职院校师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288份,有效答卷264份。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2,3]分析,得出现有课堂评价标准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1 评价标准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堂评价指标主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人数规模是五、六千人以上,学校专业达到二、三十个以上,课程总数几百门以上。显而易见,如果统一用这样的课堂评价指标评价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很难让人信服评判过程的科学合理性,评判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
1.2 评价指标权重的量化随意性大
从收集到某些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来看,评价指标的量化要么采用平均法,要么采用经验法。平均法就是给每个指标一样的量值,经验法就是根据课堂评价实践者经验或专家经验来决定每个指标所占权重。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指标量化时随意性较大,没有体现各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1.3 评价指标过于粗放 难以操作
在我们调查过的某些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中,发现教学内容评价中,有一条评价准则是“知识够用”。那么“够用”实际尺度是多大,在实际课堂评判中很难操作。有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只有评价指标,没有评价准则。在评价中像上述描述的问题属于评价指标过于粗放,评价准则模糊,评价主体使用这样的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评判时,容易出现乱判、误判、错判等现象。
1.4 评价标准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特点耦合度偏低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从事生产、管理、服务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设置的课程既有理论课又有实践课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且实践课课时占比达到总课时量50%以上;实践课具有任务驱动,其教学内容、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等特点。从我们调查某些高职院校课堂评价表来看,不管是评价指标还是评价准则都没有体现针对高职特点的任务驱动式评价,甚至现行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没有专门对实践类的课堂评价,也就是现行的评价标准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耦合度较低。
1.5 评价等级划分不科学
在教学评价实践中,不少高职院校对课堂评价等级的划分不认可。其主要原因是评价等级之间界线划分比较模糊,评价指标不准确,没有建立评价等级与评分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故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得出的结果(评价等级)是没有说服力的,导致与评价结果相关的职称晋升、奖励绩效等管理措施难以实施到位。
2 高职院校理工实践类星级课堂评价标准的设计
高职院校理工实践类星级课堂评价标准主要由课堂评价标准、星级课堂以及量化关联模型组成。
表1 星级课堂评价标准框架表
2.1 高职院校理工实践类课堂评价标准的设计
不管高职院校课堂是什么类型的课堂,课堂评价标准一般被认为由课堂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分参考点、评分等级组成。
2.1.1 评价指标和评分参考点以及评分等级的建立
表2 课堂评价标准框架表
针对高职院校理工实践类课堂,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专家座谈等手段,筛选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再利用德菲尔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设计了高职院校理工实践类课堂评价指标框架,主要有目标层和一、二级指标层组成,其中目标层是指课堂评价标准,一级指标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堂效果、教师、学生五项指标,二级指标由教案、课件、课程资源、媒体与环境、教材等23项指标组成。
图1 课堂评价指标框架图
评分参考点主要是针对23项二级指标进行量化及细化的规则。教案的评价准则主要从是否具有完备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且对每个知识点或技能点都有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进程等进行描述,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对学生特征的分析与把握,重点难点分析。课件的评价准则主要从是否有目标明确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是否有具体的活动步骤,课件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课件具有交互性,体现学生主动性,课件版式、颜色搭配、字体大小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课程资源的评价准则是在线资源(视频、素材、教辅、作业库、试题库)的数量大于等于5,资源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媒体资源质量较好。媒体和环境的评价准则是教师是否根据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媒体和硬件;课堂涉及的各种教学实施、设备、软件等环境设施是否完备齐全。教材的评价准则是教师是否准确理解课程标准,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规划教材。课堂活动的评价准则是是否有具体、详细的任务单;课堂任务量是否适宜,任务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任务设计科学合理,有合理的教学时间分配、人员安排,设施配备;组织形式是否创新。课堂交互的评价准则是教师是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有意义的回答;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解释、猜想及提议,适当允许由学生提出的观点、猜想或提议来决定课堂某个阶段的活动;教师对在任务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是否采用讨论、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是否使用各种方式(模型、图形、图画、文字或语言等)与他人交流观点。实验器材完备性及安全性的评价准则是实验室的仪器、工具是否满足学生开展实验任务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器材的操作规范,提醒学生注意仪器与人身安全。示范引导评价准则是教师的示范性操作规范、准确,指导有耐心,讲练结合。假设推理的评价准则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否凸显出一些问题解决方式或答案信息,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有一定启发性。知识或技能理解的评价准则是学生对知识点能清楚表述,能将学到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应用到其他工程实际中。实验过程的评价准则是学生能否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并掌握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情感、品质的评价准则是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好奇心强,出勤率高(90%以上);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探索精神、意志、毅力),学生喜欢提问;有正确的价值观(求真、务实),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的评价准则是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纪律好;学生情绪饱满,学习积极性高;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的基本素养评价准则是板书规范,字体大小合适;拥有较强的课堂观察能力,随时观察学生动态;语言流畅、准确、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教态自然、大方,体态动作恰当得体;演示操作熟练,规范;对讲授内容熟悉,脱稿讲授自如。信息技术素养的评价准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需要选择教学媒体;教师信息意识强,善于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具备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具备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具备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管理的评价准则是教师能否掌控好课堂秩序,使学生在有序环境中开展学习。教师主导型作用的评价准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给出评价和反馈;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应当具体、详细;教师能够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反馈,且对学生激励和课堂管理有明显作用。学生基本素养的评价准则是按时出勤,无迟到、旷课、早退现象;坐姿规范,不讲小话、睡觉、发呆、打闹、自由走动、玩手机、玩游戏;学生举止文明,着装规范,言语文明,待人礼貌,在教学场地无抽烟、吃东西、课堂接打电话现象;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等娱乐、通信、视频工具。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评价准则是以任务为中心,进行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学生主体地位评价准则是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小组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探讨问题的时间比例(40%);学生是否对拓展的内容进行探讨并进行练习、操作;学生能大胆提问或回答老师和同学的问题。
评分等级按照李克特计分法进行评定,将评定等级划分成5个等级,分别赋予5,4,3,2,1分,等级越高与评分参考点的符合度越高。
2.1.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
根据指标框架模型以及文献[4-5]中一二级指标矩阵构造法构建了一二级指标矩阵。利用文献[4-5]中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计算步骤求得一二级指标权重的向量分别是:一级指标(B1,B2,B3,B4,B5)的对应权重是WBi=(0.17,0.36,0.27,0.08,0.12),i=1~5;二级指标(C1,C2,C3,C4,C5)对应的权重是W(B1—Ci)=(0.35,0.28,0.13,0.17,0.07),i=1~5;二级指标(C6,C7,C8,C9,C10,C11)对应的权重是W(B2—Ci)=(0.24,0.34,0.06,0.14,0.07,0.15),i=6~11;二级指标(C12,C13,C14,C15)对应的权重是W(B3—Ci)=(0.19,0.39,0.11,0.14,0.31),i=12~15;二级指标(C16,C17,C18,C19,C20)对应的权重是W(B4—Ci)=(0.32,0.24,0.22,0.08,0.14),i=16~20,二级指标(C21,C22,C23)对应的权重是W(B5—Ci)=(0.53,0.31,0.22,0.16),i=21~23。
2.2 高职院校星级课堂的设计
将高职院校星级课堂分成5个等级,分别是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课堂。一星级课堂被认定为无效课堂,其特征是几乎没有证据显示学生思考或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教学几乎不可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二星级课堂被认定为有效课堂初级阶段,其特征是教学中虽包含了一些有效的教学要素,但在教学设计、实施、内容适宜性存在严重问题,教学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十分有限。三星级课堂被认定为有效课堂中级阶段,其特征是教学有目的且有较多的有效教学要素,学生有少部分参与活动,但在教学设计、实施、内容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可能有些有限。四星级课堂被认定为有效课堂高级阶段,其特征是教学目标明确,大多数学生(60%)参与其中,学生主动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调查、讨论、展示、操作等),教学设计与实施令人满意,但内容改编及适合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教法存在不足,教学对促进学生知识点理解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可能相当好。五星级课堂被认定为示范课堂,其特征是教学目标明确,所有学生在大多数时间或全部时间从事有意义工作,精心设计,巧妙实施,积极回应学生的兴趣与问题,师生互动性强,教学非常有可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表3 星级课堂等级框架表
2.3 高职院校理工实践类课堂评价标准与星级课堂关联模型的构建
N位专家或同行利用已建立的理工实践类课堂评价标准得出N个评分结果iT,那么星级课堂Z可以与课堂评价标准得出的评分结果T建立一种映射关系。
公式(1)中Z表示星级课堂的等级结果,iT是某个专家或同行评价课堂教学时得出的结果,N表示专家或同行的人数量。
3 理工实践类星级课堂评价标准的应用建议
3.1 需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中需包含关于此课堂评价标准的使用范围、对象、方式、时间等的说明。关于具体评价结果的统计方法、评价有效次数的说明;关于课堂评价主体的选取数量、方法的说明,关于课堂评价方法的选取方法的说明,有对具体反馈时间、反馈形式、反馈途径等的说明。
3.2 建立稳定的课堂评价队伍
针对理工类课堂,需建立理工类专家和同行教师数据库,人才选拔可以通过申请或推荐提名加上组织考核方式开展进行,专家数据库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需每年不断更新。这样学校每次开展课堂评价时,专家名单可以随机从数据库中选取。
3.3 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方法
目前课堂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现场或录像听评课法、座谈会、网评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于理工实践类课堂,建议采用专家现场或录像听评课法,其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会更高。
3.4 建立长久有效的反馈激励机制
为建立长久有效的课堂评价反馈激励机制,学校需从反馈时间、反馈形式、反馈途径、反馈负责机构等方面制定出具体、详细的规则,并与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报酬、岗位评聘、留学深造等奖励性措施挂钩。
3.5 不断补充和完善星级课堂评价标准
此课堂评价标准只适用于理工实践类课堂,评价主体只适用于专家和同行,若想扩大它的使用范围,需在此标准基础上进行增删指标和评分参考点,从而制定出理工理论类课堂评价标准、经管或人文类的实践类或理论类课堂评价标准,且对不同评价主体,需对评价标准进行修订。这样能分层分类制订出一整套课堂评价标准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加精确;而且还需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及时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