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研究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分阶段培养模式探索

2018-10-11陈真诚伍婵翠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分阶段研究型本科生

梁 英 陈真诚 伍婵翠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科研能力主要表现为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写作和表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1-3]。美国研究型大学较早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模式,本科生自主申报,给予资金支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4]。我国主要是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的源头在于人才的培养,而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依赖于培养模式和创新环境的优化和构建。凭借高校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确保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

1 非研究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经历了萌芽期(1989~1999)、探索期(1999~2005)和发展期(2005年至今)[5]。教育部先后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做了明确的要求,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高校开始兴起[6]。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逐渐被非研究型高校所提倡[7],但纵观近几年的实施情况,非研究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强

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非研究型高校的本科生们尤其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模式,被动学习者居多,意识不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尽管培养计划中有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的积分要求,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拿到创新创业训练的积分为目的,对于实际的工作开展兴趣并不浓。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非研究型高校科研平台比起“985”等研究型高校相对差一些,学术氛围相对来说也弱了很多,无形中也影响到本科生的意识形态;二是受当今的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上存在相当一部分急功近利的人,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不少本科生在校期间可以不惜牺牲学习时间去考驾照等,但对付出较多成效较慢的科研能力培养没有太多兴趣。

1.2 指导教师资源不够

一般来说,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训练是随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的。非研究型高校,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承担有科研项目,在没有科研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即使教师有心指导学生,也缺乏相关的经费和平台支撑,因此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少部分承担有项目的导师,在忙于教学和开展项目的同时,又苦于精力有限,能指导的学生数量非常有限。

1.3 缺乏系统的、实施效果较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以G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为例,培养计划中规定创新创业课程8积分,有关科研能力培养仅仅占2个积分,这2个积分可来源于科教协同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发表论文等。目前的状况是,学生参与面不广,尚缺少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在相关制度上亦缺少鼓励和约束措施。

2 非研究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分阶段培养模式的提出

针对非研究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G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师资特色与优势,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科研师资、导师制、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2.1 导师组的设置

针对非研究型高校指导教师资源不够的问题,选择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承担有科研课题的教师作为导师组组长,搭配2~3名科研资源相对较少的教师,组成导师组。组长起到传帮带和提供课题资源的作用,其他成员多承担事务上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优势互补,以团队模式开展工作。解决了有科研资源苦于没精力,有精力却没资源的尴尬问题。

2.2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爱科研,首先得爱专业,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兴趣摆在首位。为此,我们用具有特色的培养方案吸引学生,提高学生专业兴趣感。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目标,突破单向传递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科研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教学生学习和建构必要的知识、能力、价值体系为根本,教学方式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利用日常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3 制订分阶段培养模式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学生和导师组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每个导师组每年指导9~10名本科生;导师组负责学生4年全程的科研能力培养,根据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科研能力分阶段培养方案(见表1)。

表1 本科生科研能力分阶段培养方案

表1 (续)

将本科生科研能力分阶段培养方案在G校的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中试行,学院在校生689人,平均每届学生约170人。以上科研能力分阶段培养方案实施初见成效。主要通过科教协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途径进行科研能力培养。如:2016~2017学年,共计有46个新的科教协同育人项目入库;新获得国家级和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30项。初步统计毕业班学生参与科研能力培养88人,超过50%学生系统参加科研能力培养。获得成果丰硕,2016~2017学年,学生参与发表论文共计13篇,其中SCI论文1篇,新获批发明专利2项,新申请专利5项。

3 结语

本文提出的通过导师组指导学生分阶段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将学生引进科研大门,以成果培育为吸引力吸引学生,同时充分整合非研究型大学的有效资源作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本保障,在G校的实施效果良好。该培养模式可推广至其他非研究型大学。

猜你喜欢

分阶段研究型本科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