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探究
2018-10-11姚小玲张雅婷
姚小玲,张雅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硅谷的创新地位和对世界经济的作用显而易见,而斯坦福大学对于硅谷的意义同样不容小觑。可以说,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由斯坦福电机系教授弗雷德里克·特曼创立的斯坦福工业园区就是硅谷的原型。过去几十年中,由斯坦福的师生和校友创办的企业就有1200多家,其产值占硅谷总产值的50%—60%,其中雅虎、惠普、思科、SUN、硅图等著名公司,都是人们提到硅谷就不能不提斯坦福的原因。而硅谷的崛起,也为斯坦福带来了许多有形或无形的回报。斯坦福凭借硅谷的技术优势,在1954年到1976年这近20年间就收获大约45000美元左右的专利转让费。从1970年到1998年,专利转让收入达三亿美元之多。1991年,斯坦福百年校庆的募捐更是达到126亿美元,这在高等教育史上,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当然,除了大量积累的金钱资本,还有硅谷涌现的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和生气勃勃的发展活力,这种回报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估算的。
“历史不会重演,硅谷只有一个。”为什么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崛起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体系结构造就了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借鉴其优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应用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从而开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图景,是未来教育管理领域的目标和引领方向。
一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解析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国际上创业型大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创业教育模式,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人造生态系统,是以高校为核心的、各种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要素的动态复合体和共生网络。斯坦福大学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式探索的先行者和典范。
图1 斯坦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图1展示了斯坦福大学创业生态系统之发达和全面。该动态网络图中,可以看到斯坦福大学从内部教育完善的管理运行,到外部产业和风投带来的配套支持,形成了从课堂到实践的斯坦福创业网络。此外在社会环境和政府资源的支持下,学校积极沟通各方关系,为斯坦福的创业成果转化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可以说,这种多位一体的结构,使得斯坦福大学形成了动态平衡的良好创业生态系统。
(一)课程、活动、教育组织和资源在校内的基础性培育作用
从校内教育来看,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课外创业活动、创业教育组织和资源,形成了稳固的创业教育结构,为整个创业生态系统输出人才和技术提供了基础。
斯坦福的创业核心内容是创业课程设置。而创业课程设置主要涵盖了产品导向型、案例导向型、单点聚焦型、讲座型这四大类。产品导向型的课程多在工学院进行,课程的内容也是要求学生在学期内完整设计一个可实操的模拟产品这类的实践性课程。案例导向型课程就是商学院的重头戏了。这一类型课程主要就当前一些重大的创业案例和创业成果进行分析和研讨。Formation of New Ventures这门王牌课程就是商学院的典型实例,这门课不仅是商学院学生必上,其他学院的同学也会慕名而来。因为几乎其每一节课都是由案例的主人公(受邀而来)亲自点播个中奥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相较前两类课程的单一性,单点聚焦型课程在各个专业中均有配置。它描述创业过程中每一个侧面或每一个点。讲座型课程除了一次性的讲座,还有常规课程,每周请一位创业者/投资人做一小时分享。多年积累下来,很多有名气的创业者都上过这门课的讲坛。
图2 斯坦福大学部分创业课程
斯坦福的课外创业活动也是其创业教育的关键一环,各种比赛、沙龙、企业参观、商业性质的社交活动目不暇接。这些非学位学习的活动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类型包括但不仅限于项目开展、俱乐部、生活体验、工作坊、嘉宾对话、论坛、商业竞赛等。这些课外创业活动的安排会涉及领导力选择、资源选择、配套服务、教师激励、资金分配等。以校园创业计划竞赛为例,只要是在竞赛中获胜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投资商的资金支持来实现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再如学校内各类社团、俱乐部的建立,都充分发挥了课外活动在创业课程之外的补充作用,使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创业理论加入到课外的实践中去,更好地运用知识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斯坦福的校内创业教育组织和基础性创业教育资源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补充。斯坦福大学创业研究中心(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Studies,CES)成立于1996年,为了有效推进创新创业研究的发展,该中心成立斯坦福大学创业工作室,面向斯坦福大学所有专业具有创业兴趣的研究生,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这些与创业有关的学生组织、科学技术的学术性交流等都为创业工作室的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如果学生有成型的创业思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注册会员,直接获取领域专家和企业精英的支持。除教育组织外,学校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宽松的环境:即校方允许教师在校教课的同时也可以在创业公司兼职,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自己在校内创造的技术成果运用在所供职的公司内。这些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成了师生未来创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二)资本、产业、校友等资源在校外的孵化性支持
斯坦福大学在校外资本、产业资源和校友反哺传统等方面,都在高校创业中处于领先位置,为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孕育成果的外部辅助条件。
斯坦福大学优秀的人才和智力资源,自然吸引校外的大量资本支持。斯坦福本身的区位优势就令其比其他创新创业型高校更具优势,数百家风投机构环立斯坦福周边,此处创投的活动堪比纽约华尔街,在此氛围影响之下校内联合周边专业投资人及投资机构(下图三显示部分主要投资人)成立了一家风投机构Stanford Student Enterprises,简称SSE。SSE拥有1500万美元投资基金用来支持和投入全校学生申请的创业项目。时至今日,已有近千家企业通过该项投资基金获得资金支持。
图3 斯坦福部分创业项目资助人
斯坦福大学的校外产业资源离不开其所在的硅谷的发展,正是硅谷地区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使得斯坦福的校内创业项目诞生于产业之中,同时又得到产业本身的支持。硅谷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云集,这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人们面对面交流频繁的富有活力的知识生态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斯坦福的创业生态。在人类学家英吉利卢克(J.A.English-lueck)看来,正是因为身处一个技术理性无所不在甚至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细微之处的硅谷,斯坦福才在研究型大学林立的美国显得格外耀眼。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和令世界瞩目的硅谷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互动,斯坦福的创业生态光环将会暗淡许多。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生态中也离不开校友间的支持,这也是学校创新创业精神的持续体现。斯坦福大学设有独特的校友导师制项目,毕业之后的创业精英组成了一个超过3000人的校外师资力量,在校生可随时与这些校外的校友导师进行交流和咨询。校友导师不但可以给予校内学生更多参与相关创业峰会和活动的机会,还可以将看重的学生直接推荐给企业作为储备人才,当然也有很多的成功校友向学校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或资源方面的直接支持。最著名的斯坦福校友反哺案例莫过于谷歌公司的创立:1998年两位创始人Sergey Brin和Lawrence Edward Page放弃了学业,在加州郊区的一处简陋的车库创建了“Google”。他们的第一位投资人也是斯坦福校友——SUN公司联合创始人安迪·贝克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
(三)学校借助政府和社会等有利条件带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机运行
从斯坦福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运转体系来看,学校各个职能机构沟通了校内创业教育和校外各要素资源,同时得到政府、社会的各类支持,形成了有机平衡的动态化网络组织。这个创业网络使得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各个要素统筹起来,实现了斯坦福创业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
在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转过程中,离不开斯坦福整体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开放的大学精神。对内学校融合人力物力财力,对外融合州政府政策支持,形成了内外协调,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开放的大学精神和多元的校园文化使得斯坦福对自身在整个系统运转中的角色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采取了多种策略和方法,使其整体效能最大化。
二 构建高校创业生态新图景
从上述对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解析中可以将斯坦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重视创新意识在商业成果转化中的价值。第二,拥有完善的创业资本支持体系,社会资本渠道深度拓展。第三,实施高效灵活的激励措施和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第四,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拥有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
纵观各个环节和要素,我们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宏观角度,可以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找到一些启示,从而构建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新图景。
(一)多方面拓展师资力量,精心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持续进行创业研究,为开展校内基础创业教育创造条件
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促进人才的培养,既要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又要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中不乏诺贝尔这类高水平奖项的获得者,同时拥有超百位国家级别的尖端科学院士。在课程体系上,斯坦福注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融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加强完善的,这种师资和课程体系的完善主要可以从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创业研究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创业课程是由开展学科、项目或聚焦于某个学位来组织开展的。我们的师资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资源积累,以便科学、专业地设置教学大纲、学习目标、学习主题、评分标准。而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也要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取教材、案例、练习、教学方法、习得机制等等。此外,学校在课程中对创业的定义、理论在创业中的应用、跨学科整合、科目设置等,都是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决策要点。
创业实践或其他课外创业活动这些非学位的学习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项目、俱乐部、实战体验、工作坊、嘉宾演讲、论坛、商业竞赛和其他项目等。在这些创业实践中,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课程体系的作用是安排领导力选择、大众服务、激励、资源分配等,使得这些活动真正成为专业创业教育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课外活动”。
创业研究应该在师资团队的主导下,既涵盖理论研究也涵盖应用研究,研究的领域应该是广泛的。理论研究的目标是证明或否定一个假设,在创业领域就是创业可以遵循的各种方法和具体内容。应用研究用来针对一个特定的创业对象或项目进行特定目标研究,包括立项、激励、财政支持、获得数据、结果发现等等外在条件。
(二)开拓产业资源,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提倡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转化创造条件
对于校外要素的把握,我们选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三个要素进行简化讨论,即资本、产业、创业精神。这三个要素在每个创业生态中存在的比例都不相同,但它们彼此渗透的程度决定了创业经济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资本+产业+创业精神=创业型经济。作为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围条件,这三个要素在创业生态系统中是否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在校外创业资本的获取上,需要健全多元的创新创业资本体系,并使其各具功能和优势。例如信息产业和IT企业的创业项目,可以靠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风险投资,生物医疗等新兴产业,需要依赖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组成创新资本。在各种资本、资源、政策的协同作用后将重点放在价值生成上,推动创新技术的转移和创业成果的转化。
学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离不开校外产业集群的深度连接。在创新创业项目初建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项目的创建者、学校、校外投资方都要全程参与和支持,这既可以保证创业活动本身在产业的前沿方向正确发展,产品产出加快,周期尽可能缩短,投资回报率大幅提升。另外,紧跟产业发展脚步,产业发展本身可能会给创业生态系统及具体的创业项目带来新的出口,例如创业项目被产业内大公司联合或并购,不失为创业成功的样本。
创新创业精神是整个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内在灵魂。在斯坦福大学,每一个师生都将这种创新意识内化在自己的行动中,在教学和实践中践行企业家精神,教师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创业,学生在创业成功反哺校园内需要支持的老师或学弟学妹,并将这种创新创业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在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校外因素中,机遇和挑战并存。运用好校内的创意和人才,加之校外因素的有效辅助,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
(三)高校做好适当的角色适配,统筹各方资源和条件,带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有机运转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是处于动态发展的社会中的。在该生态系统自身所在的外围条件中,不同的政策和环境影响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的、无序无效的量。这种无序变量的变化会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影响其运营效果。而这时,作为创业教育生态的最重要的主体——学校,需要根据无序变量做出对系统干预方式上的调整,这种调整即是学校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适配的角色。
不同的角色适配,即看待自身资源的角度不同,进而采取不同的统筹方式,必然会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客观带来不同的影响。在此,我们尝试讨论几种常见的创业教育生态中高校自身的角色框架。
1.中介
一个自身定位为“中介”角色的学校会开展范围很宽泛的活动,多种课程、课外创业活动、研究活动都会有所开展,但是支持是自下而上获得的,参与这些事务可能不是学校的优先工作。一般来说,这样的学校不会有大量资金直接投入于创业教育,也不会成为学校文化或愿景的核心部分。这种角色定位的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开设课程和辅助开展课外创业活动的形式来推动创业知识的传播。
2.协调员
一个自身定位为“协调员”角色的学校会设立一些独立的创业课程,并提供有限的教职工支持。创业活动会在校园启动,但不是学校的战略核心。会有很小一部分资源用来管理和监督创业课程和课外创业活动,创业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资源(硬件和软件)会在校园中被共享。这种角色定位的学校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协调小型创业活动,促进学习和相关研究。
3.中心者
一个自身定位为“中心者”角色的学校会在内容上有广泛的创业活动,并有深切的企业家责任感。例如,创业课程将成为校园必修课,同时各类创业选修课和众多课外创业活动都会在校园范围内广泛开展,学校会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创业学习成果。此外,学校会提供大量的资源(硬件和技术资源等)用于创业活动,并且获得大量教职工和校友的支持。这种角色定位的学校会将创业作为学校所有活动的中心,并会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输送给所有利益相关者。
4.开拓者
一个自身定位为“开拓者”角色的学校会在资源、基础设施、文化上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但是在创业课程、课外创业活动、研究活动的开展范围上将有所收窄。例如,这种学校可能有一个专门的孵化器机构,为学生和创业课程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和充分的支持,但这些活动不会在校园内大范围普及。
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念与方向的再讨论
(一)创新创业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气质,也是教育系统发展进化的内生驱动力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始终植根于其创新创业精神和实用主义理念的土壤中,全校师生在整个创新创业生态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拓展了和延伸了这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近年来,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已有所起步,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下发展开来。然而高校的内生创新和自我创业激励,还需要更深刻地内化和吸收。“再伟大的事业,也能由普通人完成。”当高校师生普遍有了这样的视野,创新成了风靡校园和社会的文化,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就有了最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大格局、大视野,是所有人以生态视角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
斯坦福大学从自身积淀的知识财富和人力资本出发,衔接了硅谷这个立于潮头永不落伍的科技中心,加之美国创业环境的制度和市场两股力量,其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闭环都有大方向上的“背书”,为系统的构建和完善铺出宏观大气之路。
我们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也应该从战略层面出发,培养具有使命感的国际性人才,努力从科学、全面的视角理解创新创业生态的全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前瞻性的,应该关注更高、更远的事务,使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既在国家发展、国际探索的范围内,又为引领国家发展、国际探索拓展出更多的可能与方向。
(三)积极的生态系统需要参与者在每个环节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发挥,是脚踏实地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的执行与改进
斯坦福大学成功的创业生态实践,离不开对人的尊重和对现实的改造。学校大门始终对各个年龄段和各种职业的校友打开,也始终对社会发展的各个角度、多种行业有实际性的开拓和改造。这就决定了其创业实践既尊重了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又不至于肆意而为、天马行空。
我们的创业教育开展,需要这种以人为本的改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践行。高校创业的科研、教学序列,需要各行业优秀的人才担任导师,需要学生充分开脑洞、出创意,把师生的创造性都汇入创新创业生态的大系统。高校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兴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又要根据实际,注重学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上,都要齐抓共管,把每一项有益的尝试都落地,将创业生态的积极效应体现到社会的改进上。用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创业生态提供保障,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同时带动社会的继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