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绿色童话成为现实

2018-10-11

中国公路 2018年18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色施工

本刊通讯员 习明星 范炜

绿出特色。绿出品位。绿出风范。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之路”。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广吉高速公路,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缠绕山腰,翻越山冈,与红色土地血脉相容,延伸至遥远的天边。

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简称“广吉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各方怀揣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传承“工匠精神”创造了“江西样板”,编织了一个绿色童话。

从此,“中国绿色高速看江西”的声誉不胫而走。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昭春谈及绿色公路建设,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快乐。他说:“广吉高速公路地处江南过湿区,地貌单元复杂,‘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绿为魂、质为核’、不走寻常路的主张。实践证明,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决策是正确的。”

数年鏖战终有所成,一条绿色之路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婀娜腾飞。

绿色铸魂难在哪

绿,是江西最大的特色。山清水秀、生态宜人,是江西老表引以为荣的名片。

广吉高速公路宁都县、永丰县境内,山多地少、森林茂密、河流遍布、生态环境优美。高速公路将沿途文化景观等串成“金项链”。

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沈海高速第七条联络线福建莆田至湖南炎陵(G1517)中的一段,也是江西高速公路网“四纵六横八射”主骨架中第三横的中段。项目途径抚州、赣州、吉安等三市的六个县区,路线总长189.276公里,由广吉主线和吉安支线组成,项目概算126.24亿元。2016年被交通运输部列入的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

天蓝、地绿、水净,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也是绿色广吉、江西样板创建遵循的重要原则。

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主任张龙生告诉记者,该项目建设面临五大难题:

工程总长189.276公里,由广吉主线和吉安支线组成。途经3个设区市的6个县(区)18个乡(镇)78个自然村,需征地1.94万亩,拆迁房屋8.22万平方米,迁移坟墓5300座,拆迁电力杆线总长67.98公里,拆迁时间短、牵涉面广、难度大。

由于地处江南过湿区,极易形成区域性气候,雨、雾天数量较多,跨水体较多较大。其中赣州市宁都县、吉安市永丰县境内的合同段地形地貌多成“V”字形,线路平面图上等高线重叠,桩基墩位很多是在峭壁之上,需要进行一次次弱爆破。涉河涉水涉路施工地段多,而且场地狭小,多次跨省道、河流、水电站引水渠等,并且施工便道要在峭壁与峡谷之间修筑,长达10公里。特别是泰和北赣江特大桥,是广吉高速公路唯一一座特大桥,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主桥实体墩需要采用钻孔灌注桩、水中大直径灌注桩,施工难度大。

全线路基土石方3981万立方米,桥梁158座,总长35159延米,桥梁比为18.7%。道路沿线红砂岩分布广泛,途经多处居民区和河流,空气、水、声环境敏感点多。

全线需要绕避或基本绕避铀矿、稀土矿等矿区或矿产地15处,宁都梅江国家湿地公园、青原山省级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4处,抚河源头水(盱江)保护区等水源保护区或取水口15处。分布在道路沿线的古树、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等种类多,包括樟树、鸢、红隼、燕隼、斑头鸺鹠、穿山甲和水獭等。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极高,生态脆弱,保护性投入大。

由于《公路技术标准》更新,近170公里路段的中央分隔带需要以新泽西护栏代替,道路景观协调性与交通诱导性较差。

社会关注度高。广吉高速公路于2016年被列入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沿线各级政府、群众对该项目建设都给予高度关注,项目社会影响大、要求高,建设管理工作压力大。

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建设者该如何突破呢?

绿色创建理念先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在探索中追求,广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高站位谋划,理念先行。建设者们组织开展“绿色公路建设”大讨论,明确了对其内涵的认识,确定了绿色建设核心——优化路网功能、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筋骨

绿色充满生机与活力

绿色是一种智慧

穿越林海

为此,他们决定开展“四大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他们率先提出“建设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融入自然、全面立体的海绵型高速公路”的新理念,开创性地编制了《绿色公路建设实践手册》,与《项目管理大纲》《质量管理手册》等组成“一纲五册”的项目管理纲领性文件,突出了绿色公路建设理念及定位,从管理信息化、全寿命周期成本、生态环保、资源集约节约、交通安全、温馨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绿色公路建设探索。

监理、施工、第三方试验检测单位也都成立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工作小组,编制“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他们集成以往项目成功做法,结合广吉高速公路项目特点,总结形成了《混凝土外观创优实施细则》《边坡创优实施细则》等,从制度观念上带动全线质量创优工作。主体工程招标合同中,项目办还纳入“近70公里路段采用橡胶沥青路面”等5项“四新技术”,成为践行绿色公路建设的“规定动作”。

他们想要的,是吸吮着花草的芬芳,聆听着鸟儿的歌唱,让绿油油的庄稼映入眼帘,公路两旁的花草树木形成亮丽风景,亭亭玉立的荷叶在微风中婀娜多姿。和谐美丽的高速公路,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

融情山水,桥入画中。

油菜花开

建设者们都明白,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兴”则“文明兴”,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正是在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正大步迈进,广吉高速公路吹响了绿色公路建设的号角。

只有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努力践行,才能最终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梦想。

广吉高速公路B1合同段的水口大桥4号墩位于国道319线上方的山脊上,坡度达70多度,坡脚下是民房,空间狭小,无法修筑便道,机械作业更是无从谈起,小型设备和材料的运输成了施工最棘手的问题。用不上巧劲只能靠狠劲,他们只有采用最原始、最古老的人工背料上山解决材料运输的问题,手提肩扛,搬运砂石料水泥匍匐在峭壁之上,每天都能看到4人艰难地攀爬在山脊上,耗时40天,总共搬运物资68.7吨。

红色广吉绿色基因

广吉高速公路途经区域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沿线有青原山、翠微峰、百里莲花带等风景名胜,还有“革命摇篮”井冈山、“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等红色圣地,井冈精神、苏区精神发源于此;钓源古村、渼陂古村、梅冈古村、杨依古村、欧阳修纪念馆、宋代雁塔等人文古迹也像散落的珍珠,庐陵文化、客家文化、茶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因此,确保红色广吉的绿色基因就显得更加重要。

绿色是一种态度——取法其上

广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副主任李刚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如数家珍般道出了几项重大创新——

为了给绿色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他们在江西高速公路建设中首次应用无人机航测技术,针对红线放样和挖红线沟同步航测,详实地记录下来。同时,运用“互联网+”建立信息化系统,包括项目管理平台系统、路面施工质量监测信息化系统、桥梁预制场和拌和站监测系统、路基施工质量监测信息化系统、施工过程巡查及软件系统、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

吹响胜利的号角

施工人员在铺设钢筋网时都会戴上鞋套,避免鞋底上的泥土掉入钢筋网内,造成钢筋的“二次污染”。

建设过程中,他们通过合理安排工期,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把大临设施设置在服务区、收费所(站)、互通区等永久用地范围,减少了临时征地。2017年4月11日,全线路基合同项目部负责人齐聚A6合同段,观摩首座标准化预制梁场。历时5个月的艰辛努力,A6合同段赢得了“精心”“精准”“精良”的高度评价,成为全线践行“绿色理念”的样板之一。

该合同段全长7.48公里,有13座大桥,占比57.3%,最长路基只有320米。要想在深山老林中找到建梁场地,难于上青天。项目部最终决定,在两座大桥之间的挖方路段上建设一号预制梁场。虽然长270米、宽25米,但是能满足8座大桥的梁板预制。这样既不破坏红线外自然环境,又能减少临时征地,完全符合“绿色公路”建设理念。他们抓住为数不多的晴好天气,见缝插针地完成了预制梁场建设,为后续工程有序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广吉高速公路还将大多数施工、监理单位驻地、拌和站、钢筋加工厂等设在沿线的闲置工厂、废旧砖厂、闲置民房、停办民校内和主线路基上,极大地缩短了大临设施建设周期,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

“绿色梦想”

绿色是一种追求——带绿施工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在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的过程中,广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统筹考虑,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绿色交通、生态交通。

具体说,就是减少弃方借方。带“绿”施工是广吉高速公路建设的一大特色。B2合同段地势较陡,植被繁茂,覆盖层较薄。怎样才能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呢?建设者一改土石方不进行跨桥调配的传统,不惜增加施工成本、延长施工周期,进行土石方跨桥调配,利用挖方进行填方,最大限度地减少弃方、借方,减少水土流失。统计显示,仅此一项,该合同段就减少弃方、借方40万立方米。

重建原生态植物群。预制场建设期间,他们让绿化队伍与路基施工队伍同时进场,春节前完成边坡草籽喷播,点栽木和、马尾松,铺上“地蜈蚣”(学名“平枝荀子”),开春不久就绿意盎然了。

C2合同段清表时发现,被清除的铁芒箕经过风吹日晒多日还顽强地活着。广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批准试点,移栽铁芒箕至主线路堑边坡上。没想到,铁芒箕很快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将身边的红土扎扎实实地覆盖,对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具有强大功能。这种广泛生长于赣南地区的本土蕨类植物,根系发达、四季常青,因为建设者慧眼识珠,变废为宝。专家评价:“先栽铁芒箕,后种湿地松、映山红等乔灌木,对重建原生态植物群回归自然、降低养护成本、增强绿化效果很有意义,值得全线推广。”

精细化施工。桩基钻孔会产生大量废弃泥浆,处理不好将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尤其是水中桩基钻孔对水体危害严重。建设者带“绿”施工,将钢板与角钢焊接制成移动式浆池,专用罐车定时把废浆运送指定地点处理。这一优良做法,很快在全线推广应用。

有一首歌唱红大江南北:“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其中,赣江是江西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为防止污染赣江,C3合同段在泰和北赣江特大桥的两端设立了泥浆中转站。桩基施工的泥浆都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泥浆中转站,沉淀后运至弃土场。为防止垃圾被随意丢入江中,他们在钢栈桥上摆放垃圾回收桶,设立废物回收处。施工过程中的泰和北赣江特大桥工程,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清晰的倒影。

广吉高速公路在混凝土拌和站、水稳拌和站、沥青拌和站、路基土方施工工区配备全自动喷雾除尘机,在出入口设置洗车池,实现无污染施工;针对跨河施工,尽量搭设钢便桥减少河道淤塞,并在桩基施工期间开展上固河环境保护专项活动,力保一河清水;对于路基开挖的爆破工作,开展了全线爆破方案评审,提出了绿色爆破理念。

绿色是一种智慧——追求卓越

识之高远,谋之周密。广吉高速公路建设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不停留于边坡绿色植物防护等表面工程的“初级绿”,大胆尝试创新做法,赢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广吉高速公路本着“遵循自然、融入自然”的绿化理念,成形一个边坡、绿化一个边坡,在碎落台、上下边坡、土路肩点种本土植物或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如圆齿野鸭椿、海桐球等,利用乡土植物,草、花、灌、乔组合,且以乔为主,主要补栽马尾松、木荷等,坚持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尽可能融入自然。

永临结合,未通先绿。

广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认为,建设者要有超越意识,哪怕做一点点改进,也是在创新,也是不寻常的。为此,建设各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做实做细每一处质量环节,打造“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环境。其中各类微创新工作,相关成果竟然超过百项。

这片红色土地留下革命伟人闪光足迹

教育扶贫

在该项目办提供的质量月活动“微创新”成果汇总表上,记录了包括墩柱混凝土垫块安装器、桩基钢筋笼定位、拌和站水沟盖板在内的48项技术成果。其中,龙门吊滑触线、液压夹轨器、整体编束穿索、桥面封闭预留槽等14项微创新经项目办和总监办评审获得了奖励。

在预制场车间,一位工人用自行改进并焊接的手推车,熟练而快捷地将预制构件铲到车子上,移至指定位置,并自行卸下。如果在以往,这种劳动需要两三位工人配合才能完成。类似成果,比比皆是。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老根据地,这是一块令人向往和崇敬的红土地,井冈精神、苏区精神发源于此。广吉高速公路以“广崇明德,吉铸典范”为愿景,以“智慧创新,绿色品质,匠心独运,追求卓越”为建设理念,以“齐心琢精细,诚心育精英,恒心树精品”为目标,全体参建人员共同努力铸就了“江西样板”“中国绿色高速典范”,创造了一条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文景观大道。

(文中照片除本刊记者与本刊通讯员拍摄外,李千友、王正民、严飞、申跃强也提供了部分优秀照片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绿色施工
绿色低碳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一辆开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速公路上的狗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