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作文周报》让孩子爱上写作
2018-10-11朱雯雯江苏常州市北郊小学
朱雯雯 (江苏常州市北郊小学)
说到作文,大多数学生“谈虎色变”。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水火不相容。而真正想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底接受作文并爱上作文。怎么才能做到不用老师督促,孩子们也能主动写作呢?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焕发学生写作激情的作文“魔法师”呢?
在不断的作文教学实践摸索中,我们班创办了班级作文周报——《小彩虹兔班级作文周报》。在此,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办《班级作文周报》
一般的作文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足,比如:1.作业形式,“要我写”。一直以来,作文在学生的印象中,它就是一项作业,一项必须奉命完成的语文作业,是老师或家长“要我写”的。2.教师指导,“要我改”。写作之前,有时教师会有一些“作前指导”,写完后,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会指出来并“要我改”,不幸的话我可能会“被修改”好几次。3.空话套话假话,“要我说”。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套话假话”盛行,原因很多:作文命题的问题,考试机制的问题,评分标准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学生的作文观被扭曲了,在学生眼里,作文是个假东西,写着“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之类的作文,学生知道最终看的人不是爸爸妈妈,而是老师。于是,写出的是老师想听的话。
基于传统作文教学中显现出来的这些问题,为了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状态,我们创办了《班级作文周报》,而创办《班级作文周报》的目的就是:1.让学生学会写作,知道写作的系统方法,让学生在积累、选材、成文、修改、发表、交流等一系列过程中,学会用文字说话。2.让学生爱上写作,把学生的作品印刷出来,让学生体验作家的感觉,获得写作的成就感,爱上用文字表达思想。
因此,我们以《班级作文周报》为平台,用一种类似于投稿和发表的形式,变“作业”为“投稿”。在“发表”的需要和刺激下,学生以投稿的方式主动进行写作。在争优出版的竞争下,学生主动地修改着作文,这种“我要改”激情的焕发,对作文能力的提高非常有价值。当学生的文字和名字经常出现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学生便真切地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定期出版班级作文周报,写作氛围在循环发表的过程中越办越浓,形成一个驱之不散的“写作场”。从而最终让学生学会写作,并爱上写作。
二、《班级作文周报》的混合式学习系统
在一般的作文教学中,孩子和语文老师往往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与空间内进行写作、批改。对于教师来说,面批面改是精力和时间都不允许的,给个别孩子的作文写批语也是一种点对点的低效的教学劳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实现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可能。为此,在作文教学实践和摸索过程中,我们将“微信”“音乐圈”“问卷星”“zine”“初页”“汇声绘影”等线上学习资源融入传统作文教学中,打破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一)《班级作文周报》的骨架系统
《班级作文周报》的骨架系统主要是由四项内容组成,分别是成长日记、每周一稿、制印发报和读改评报。
1.第1项——“成长日记”
每周一到周五,学生每天都要写一篇“成长日记”,不要求具体地写,用一到两句话或一到两幅图来记录当天最值得记录的人、事、物即可。每天的人、事、物不会主动跑到本子上,这就要“发现”;那么多的人、事、物不能全记在本子上,这就要“选择”。“成长日记”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选择的眼睛。学生纸质稿完成后,拍照发到班级“成长日记”微信群,互相评价和学习。我们的评价标准是:
孩子们写“成长日记”有三大步骤:
2.第2项——“每周一稿”
每周一稿的内容从周一到周五的“成长日记”中选择,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有关联的两个或三个事例,在周六周日写成稿子,下周一向班级周报编辑部投稿。下周一到下周三,学生至少还有三次修改“每周一稿”的机会,好的文章就是这样改出来的。“每周一稿”纸质稿完成后,拍照发到班级“成长日记”微信群,互相评价和学习。
学生写“每周一稿”有三大步骤:
我们的评选标准是:真实、具体、生动、有想法。班里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爸爸出差了》,内容却出人意料,因为害怕爸爸打“我”,所以我希望他出差能晚点回来。《老师发火了》,原来老师发火的样子像霸王龙一样恐怖呢!学生用投稿的方式在说着真话、实话、心里话。有的文章写得很有趣,比如“多肉植物的肉好多,甚至比我的肉还多呢!”外婆要帮我背书包,我的回答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书包就是大雪,我就是青松,书包虽重,我却能越挺越直!”……可以看到,孩子的文章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有的还很有想法,比如有的孩子产生了科学思考:“毛绒娃娃的毛往不同的方向梳理为什么会变色?”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把轮胎当作花盆,觉得很有创意,于是记录了下来……孩子们在《班级周报》这样一个平台上天马行空地想象,轻松自由地写作。这不正是我们的初衷吗?
录用文章时,我们坚持做到两个“绝不录用”:内容、认识、感受不是真实的,绝不录用;不是学生独立写的,绝不录用。我们坚持家长不能替代,但是可以提供适当地“帮助”,比如在方法上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不会写的字词,可以提醒他用字典或iPad查。再如,修改时可以提醒学生使用“多读多问法”。
3.第3项——制印发报
每周四,老师会将学生在zine中自己编辑排版好的文章发给广告公司,广告公司制作印刷纸质报。教师用初页、汇声绘影等APP软件制作数字报,发送到学生和家长微信群交流学习。每周五放学前,老师颁发编辑部的投稿录用奖状和纸质报,“小作家”拍照留念。
4.第4项——读改评报
《班级周报》怎么才能用好呢?我们周六、周日主要的语文作业就是“读好周报,评好佳作,写好稿件”,把“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这一语文学习的本质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学生和家长用“音乐圈”APP读报,发微信“毅力悦读群”。学生在纸质报上修改、拍照,发班级“成长日记”群。周日,老师用“问卷星”制作一份调查问卷,发到“微信朋友圈”老师和学生在本期作文周报中各自选出心中的五篇最佳作文,如果和老师选出的作文有三篇相同,可以获得1元“作文币”(在校内和人民币等值)
(二)《班级作文周报》的动力系统(第1年)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个性化学习?怎样才能让不同孩子的写作热情源源不断地迸发呢?为此,我们制订了一套坡度式的激励方案——“班级作文周报第1年的动力系统”。第1步:获得3封“录用表扬信”,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第2步:获得“作文新苗”称号,再发表5篇文章,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第3步: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再发表7篇文章,获得“班级小作家”称号。第4步:“班级小作家”称号后,出两个专版,获得最高奖“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目前,在一个多学期的时间里,我们二(2)班已经办了十多期的《班级作文周报》,发表学生文章两百余篇。作为老师,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不是学生发表了文章,而是每周一都能收到每一位学生主动交来的投稿。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焕发学生写作激情的“魔法师”了,它就是《班级作文周报》。后期,我们将在实践和摸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班级作文周报》混合式学习系统,使写作氛围在循环发表的过程中越来越浓,形成一个魔力“写作场”,让孩子学会写作,并爱上写作。